APP下载

从神话原型论《海边的卡夫卡》中的成长历程

2018-02-03李浩瑾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神话成长

摘要: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村上春树利用俄狄浦斯王等大量神话为背景,运用超自然的诡谲与隐秘呈现出了一个平凡少年的成长历程。卡夫卡这一精妙的人物设计使村上在追寻生命奥秘的旅程中奏响了一首与众不同的命运赞歌。

关键词:《海边的卡夫卡》;神话;成长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以其独特的文风享誉世界。深受西方文学熏陶的村上,长于运用西方文明的视角以及写作技巧来描绘当代日本。他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寓言,或是神话式的叙事结构。例如,2002年出版的《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中,作者巧妙地讲古希腊神话融入其中,在奇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构架下,讲述了一个奇特的少年成长故事。

《海边的卡夫卡》分为奇偶章,讲整个故事从两个叙事方向分别推进。奇数章讲述的是一个自称为田村卡夫卡的十五岁少年,为了打破其父亲对他下的“尔将弑父,将与尔母、尔姐交合”的恶毒诅咒,孤身一人乘坐夜行长途巴士到达四国之后的经历。卡夫卡在四岁时,母亲突然失踪,却不知什么原因将亲生儿子留在父亲身边,带走了其实是田村家养女的姐姐。他对母亲只有一点点模糊的印象,却如同宿命一般,在甲村私立图书馆遇到了疑似亲生母亲的馆长佐伯。卡夫卡不出意外的迷恋上了佐伯,并且在睡眠状态中与佐伯交合。在卡夫卡整个离家出走的故事里,村上运用了大量的神话色彩来丰满卡夫卡成长的过程,本文将通过联系古希腊神话原型来研究卡夫卡的成长历程。

1.《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反抗

卡夫卡无疑是村上春树的作品中青少年反抗的典型,他的最终目的是完全要靠反抗和斗争来实现的。首先,村上利用了乌鸦这一阿拉伯文化中的代表预兆的鸟,不断的推动卡夫卡进行抗争。我们不难看出,每一次卡夫卡作出重大决定,都离不开乌鸦的肯定和支持。当他打算离家出走时,是乌鸦告诉他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径直跨入命运沙漠之中;当他发觉自己在灌木丛里昏迷不醒而惊慌失措的时候,是乌鸦告诉他不必忧心忡忡,要有条不紊,慎之又慎的干下去;当他站在森林的重重包围之中,是乌鸦告诉他不要让任何东西支配自己,作为完完全全的自己生活下去。他一直在乌鸦的提示下积极改变命运,而不是干脆地接受命运、顺从命运。

在古希腊文化中也有类似的体现:英雄忒提斯有一个儿子叫阿喀琉斯,但不幸的是阿喀琉斯身上有这样一个预言:他会在特洛伊战役中一展英姿,但同时也将因此战死沙场。听到这个预言后的忒提斯为了保护阿喀琉斯能摆脱这悲剧的命运,于是便带刚出生的儿子来到在冥河斯堤克斯边。只要浸泡了这里的水,阿喀琉斯就可以练就“金钟罩”,不用害怕在战场上受伤。但可惜冥河水流湍急,忒提斯为了防止阿喀琉斯被水流冲走,只能始终紧抓着他的脚踝,因此没有浸泡到冥河水的脚踝成了阿喀琉斯的弱点。忒提丝担心预言成真,于是试图将阿喀琉斯装扮成女子的模样以逃脱上战场的命运,但可惜最终被识破。面对自己面前的两个生死攸关的选择,阿喀琉斯决定听从命运的安排走上战场。阿喀琉斯服从命运参加特洛伊之战和卡夫卡顺其宿命但却渴望打破这种诅咒寻求灵魂安宁两相对照,体现出村上表达的主旨:与其完全相信命运,不如学会直面命运,用自己的力量反抗命运。卡夫卡强大反抗精神就体现在他承受着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暴力伤害,而乌鸦的存在实则是对这种暴力伤害的无声反抗。

其次,故事中暗含的俄狄浦斯情结使其在梦中与母亲和姐姐交合,表面上是对宿命的顺从,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压抑和痛苦,其实这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用个体对抗强大的命运,而不去在乎这种碰撞是多么的惨烈和歇斯底里。卡夫卡认为十五岁的少女就在五十岁的佐伯体内安睡,而他思恋的正是十五岁时灵魂没有受到磨损的佐伯。他不反对与母亲做爱,因为他相信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强壮本身可以成为道德,他希求那种能够静静忍受不公与痛苦的强壮。这种强壮的追求是他有声反抗的一种形式。

再者,文章多次出现“斩草除根”这一思想:“只管用你中意的辦法,总之弄到断气就是。以横扫一切的偏见斩草除根。”以及“与其被夺走,还不如彻底放弃。”①这些不仅仅是单纯写黑猫对星野杀死白色生物偏激的指导和佐伯自我放逐的宣言,事实上也可以照应卡夫卡尝试打破成人的世界体系的行为,卡夫卡在不合常理的宣泄中实现了对扭曲诅咒的反抗。他要彻底放弃才能有新生,要狠狠地反击才能打破诅咒。他在现实的大洪流中逆流而上,以宣战的姿态努力去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2.《海边的卡夫卡》中的自我救赎

村上写的很多角色都在反抗,其实也就是在写自我救赎。本小节将分别分析佐伯,大岛和卡夫卡这三个角色,论述作品中自我救赎的体现与含义。

佐伯害怕世界的进程,妄图通过入口石回到过去,填埋已然逝去的时光,而不愿面对未来。这一类龟缩式的救赎在希腊神话中也有体现:墨勒阿革洛斯刚出生时,三个命运女神来到他的母亲面前,预言他的生命将想火炉上的木柴一样,木柴被烧尽也就意味着墨勒阿革洛斯生命的终结。他的母亲听完三位女生的预言,赶紧将这块木柴从炉火中取出藏到密室里去了。她没有让孩子直接面对自己的命运,而是试图麻痹自己,说服自己相信自己是在拯救儿子,但实际上她只是自顾自地沉浸在浪费时间的幻想里。故事的最后当听说自己的儿子在狩猎中杀死了自己的兄弟,母亲万分痛苦,在复仇和爱子之间进退两难,最终选择亲手将代表儿子生命的木柴扔入火中,自己也追随自己的兄弟和孩子而去了。

不同于佐伯的感性救赎,大岛的自我救赎显得相当的理性。他突破了男女的界限,对于自己认知曾经引用了柏拉图的《盛宴》里关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阿里斯托芬的说法。“远古神话世界里有三种人……古时候,世界不是由男和女、而是由男男和男女和女女构成的。身体结构诚然是女性,但我的意识则彻头彻尾是男性。”②他智慧上的完美无缺开始显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具有极大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的拯救者的形象,但当村上揭露大岛其实是雌雄同体并且重病在身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个无可非议的被拯救者,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完美有序的主宰自己改变了等待拯救的命运,成为了和卡夫卡一样的自我拯救者。他厌恶缺乏想象力的苛刻,害怕思想变得空洞和僵化,这些都体现了一个精神导师该有的精神面貌,也的确促使卡夫卡的救赎转向了和他相似的道路:明白世界仍有转机,绝对不放弃对自己的拯救。endprint

卡夫卡的自我拯救与大岛的不同体现在他的探索方式。他没有仅仅停留在书籍上,而是去亲身实践。他深入异界,用自己的脑袋判断,甚至动手结果父亲,和姐姐母亲的结合的行为都可以体现书中的沙尘暴思想。当面对席卷生命的沙尘暴的时候,当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置于家庭和社会的大视野之外的时候,不管前头是狼是虎,卡夫卡都选择了大步迈进,当他出来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因为他的灵魂已经在沙尘暴中得到了升华。所以到最后即使他像普通人一样回到学校,也已进入了下一阶段。

3.《海边的卡夫卡》中的成长历程

不同于村上春树以前小说中的设定,卡夫卡的人物核心在于成长。孟凤玲提到“这是写青少年在成长过程的种种经历中,对人生、对自我、对社会的认识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最后脱去幼稚的胎骨,走向成人世界的社会化过程。”③面对奇异荒谬、非理性的命运,卡夫卡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被蹂躏、滚煮,当绝望,孤独,痛苦逐渐侵染他的精神世界后,他开始思考个体存在的独立性,逐渐建设自己庞大的世界认知系统。为了防止父亲影响他的信仰的树立,他选择了自我流放。这恰恰与俄狄浦斯在杀父娶母的语言全部应验之后,自己羞 愧难当,选择刺瞎自己双目,自愿放逐的行为照应。

像大岛和樱花这样轮番的给予尊重与爱的教育,卡夫卡在面对诅咒时自然有了对生命更深的理解。大岛曾告诉他在深重的黑暗中彷徨的其实只有自己孤身一人,但他在潜移默化其实得到了许多人的点拨开化。像他意识到自己杀人后,樱花曾陪伴着他,细细检查那染血的衣物,帮他出主意,甚至允许他和她在一个被窝里睡觉。大岛会带他到自己精神上的私人领地,用原始的自然风物让他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而佐伯则会用画的抽象意义告诉他活着的真正意义,让他带着记忆回到现实世界。这些美妙的东西大大加速了他的成长。在希腊神话中也有类似的情节。例如,在珀耳修斯的故事当中,他先是得到了仙女以及赫尔墨斯的帮助,之后又在奉命完成获取美杜莎的头这一任务时,幸运地得到了智慧女神雅典娜馈赠的宝物。这让人们在完成成长和怨恨世界冷酷的时候,内心多了一点柔软和感恩。

面对荒诞的非自然现象,卡夫卡通过自身坚毅勇敢的反抗,救赎,逐渐学会了用精神控制自己,终究以主人的姿态向世界宣告了自己的成长。海边的卡夫卡一书唤醒了人们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关注,也激发了人们对于道德的原始探求,使其学会与困难和死亡交朋友,让人们一觉醒来,感悟到自己已然成为了新世界的一部分。

注釋:

①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林少华(译者).译文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②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林少华(译者).译文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③孟凤玲.论《海边的卡夫卡》的成长主题[J].文教资料,2008(28):218-220.

参考文献:

[1]孟凤玲.论《海边的卡夫卡》的成长主题[J].文教资料,2008(28):218-220.

[2]赵谦.论希腊神话中英雄成长的一般模式[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47-151.

[3]林少华.另一种精神救赎之旅.《海边的卡夫卡》(译序).(译文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 2006年8月第26次印刷)

[4]刘青梅.一部充满隐喻的成长小说——解读《海边的卡夫卡》[J].绥化学院学报,2007,27(1):105-108.

[5]骆巧玲.成长的宿命与拯救——对《海边的卡夫卡》中的隐喻意象的解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9):56-57.

[6]管季.《海边的卡夫卡》关键词解读[J].文学教育:上,2012(3):40-43.

作者简介:李浩瑾,山东市莱芜市莱芜一中高三19班,叶圣陶杯国家一等奖。endprint

猜你喜欢

神话成长
獨占神话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