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梯检测的电梯运行共振原理分析

2018-02-03朱州王增光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0期
关键词:相应措施

朱州++王增光

摘 要:自高层、超高层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以来,电梯的作用越发重要,电梯的健康运行也越发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避免电梯在运行中因共振现象而造成运行性能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危害人们的人身安全,相关工作人员人员应加强电梯检测,了解引发电梯共振的原理,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提高电梯运行的可靠性。笔者以多年工作经验对其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梯检测 电梯运行 共振原理 相应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c)-0019-02

电梯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运载工具,是一款机电一体化的大型复杂机械,在电子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动下,电梯日益发展,使电梯的舒适性、快速性、安全性、节能性等大大增加[1]。然而,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梯在提高舒适性、安全性等的同时,依然存在者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安全。尤其是共振现象的出现,极易造成电梯存在安全隐患。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工作人员应加强电梯检测,分析电梯出现共振现象的原因,更进一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1 引发电梯共振现象的主要因素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造成电梯共振的因素有许多中,最主要的原因为硬件设备安装缺乏科学性、规范性与合理性。另外,出电梯安装问题外,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定期维修与检查也十分重要,若电梯运行期间长时间不为其检查并维修,导致电梯带病运行,提高电梯运行时的振动现象,极易为乘客带来人身安全隐患。

1.1 导向轮、曳引轮、主钢丝引起的电梯共振

在电梯运行中,作为电梯运行的动力源,曳引系统起着重要作用[2]。而由曳引系统引起的共振现象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因素:第一,曳引钢丝受力不均导致电梯共振。曳引钢丝受力不均,则电梯轿厢难以均匀受力,进而造成电梯失衡。对此,有效控制电梯轿厢的平衡力,保证轿厢放置与悬挂的稳定性。实际上,相关人员应保证轿厢倾斜角度小于3%,并在电梯运行时保持合适的曳引力,才能有效避免电梯共振现象。若曳引力过大,往往加大钢丝磨损量,造成轿厢的不均匀受力,继而导致电梯共振。第二,一般来讲,电梯所用钢丝绳大多柔韧性差,材质坚硬,在电梯运行时,钢丝绳难以有效消减自身振动,进而造成电梯共振现象。对此,相关人员可研制柔韧性较强、材质良好的钢丝绳,并定期检查钢丝的张力是否过于紧绷,以此降低电梯出现故障的可能性。第三,当主钢丝绳组两端的弹簧断裂或者弹性不一致时,容易造成弹簧组的张力不一致,继而造成电梯振动。因此,工作人员应在电梯安装时保证使用同一规格、同一批次、同一厂家的弹簧组产品,并定期每3个月检查一次弹簧组,避免弹簧断裂等事件发生。

1.2 导轨与导靴造成的电梯共振

因电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交通工具,大多数常乘坐电梯的人应该发现,部分电梯在下行过程会出现明显的震动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极可能是导轨或导靴表面润滑不足造成,亦可能是在电梯安装时,电梯导轨垂直度或者平行度不足造成的。因此,工作人员在安装电梯时,应对导轨、导靴以及其他部件严格要求,避免因设备安装问题造成共振现象,进而带来安全隐患。除此外,定期检查并养护电梯内部各零部件,保证导轨、导靴时刻保持润滑性能,提高电梯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1.3 抱闸之间存在间隔和缝隙造成电梯共振

通常情况下,当电梯启动或者停止时,抱闸之间的间隙大小直接与电梯平衡运行存在很大关系,若抱闸之间的缝隙较大,将直接影响电梯轿厢的舒适感,甚至引发电梯共振。另外,在变频调速的电梯之中,若控制器的相关参数设定不合理,造成抱闸时间与轿厢停止时间不合理,继而导致闸瓦与电梯制动轮之间的间隙不合理、减速时间过程,导致电梯共振,为人们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2 针对电梯共振原理的相应措施

通过对电梯运行产生共振现象原理的分析得知,影响电梯舒适度,为电梯带来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包含多方面,曳动系统问题造成的震动,导轨、导靴安装问题引起的电梯共振等,对此,工作人员应根据引发共振原因的主要因素,針对性的提出相应措施,进而提高电梯的舒适性能与安全性能,保障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

2.1 工作人员应重视曳动系统的处理

曳动系统是电梯运行的重要系统,是电梯运行的动力源。为降低曳引系统安装问题带来的震动现象,首先,在安装曳引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谨遵相关规定要求,保障曳引机安装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并保障所用材料的质量良好,减少因曳引机安装不规范、电梯材质性能不佳等造成的震动故障。其次,工作人员可利用科学技术减少电梯振动幅度,继而减少曳引机的涡旋蜗杆与齿轮之间的相互摩擦,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最后,工作人员应在安装完毕曳动系统后进行详细检查,避免出现诸如:钢丝绳弹簧组弹性不一致、曳引钢丝绳柔韧性低、曳引钢丝受力不均造成轿厢手里不均等缺点,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幸福与稳定性。

2.2 导轨与导靴的安装

在导靴与导轨进行安装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注意导靴与导轨的表面润滑度、垂直度与平衡性等,并在电梯安装完毕后对导靴、导轨等进行反复检查与试运行,若电梯存在震动幅度较大,则工作人员应检查导轨、导靴等的垂直度、平衡性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若未达到,则应做出相应调整,避免电梯出现过度震动,进而引发安全故障。另外,工作人员应对导轨接头进行相应处理,保障其在规定标准,如:工作接头的台阶应小于等于0.1mm,轿厢导轨局部孔隙控制在不大于0.5mm的范围之内,若电梯导轨与导靴安装时不设置安全钳在,则重接头缝隙不应大于0.5mm,台阶不应大于0.3mm等,以此保证电梯的平衡性,避免电梯出现共振现象[3]。最后,工作人员可定期为电梯导轨与导靴的间隙添加润滑油,减少电梯共振。

2.3 改变电梯抱闸

由本文可知,电梯抱闸存在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电梯运行的平稳度,若抱闸间隙在合理范围,则能够缓和电梯运行的速度,若抱闸间隙不合理,极易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对此,在电梯安装时,工作人员应严格遵照相关标准,在电梯安装后,工作人员应严格检查抱闸间隙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应对导轨间隙以及机械各方面的系数进行调整,保障电梯运行参数与抱闸间隙相符合,提高电梯舒适度与平稳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梯作为中高层建筑必备的运载工具,其的安全性、平稳性等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出行。当前,我国电梯已经得到了很大进步,却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造成电梯共振现象,如曳引系统安装问题引发的共振现象,导轨与导靴间的润滑度引发共振现象,甚至抱闸间隙不合理引发了电梯安全隐患等。对此,工作人员应加强电梯安装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加强电梯的检查与试运行,并对不规范处合理调整,加强电梯保养,降低电梯安全隐患发生,提高电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蒋杰.电梯检测中电梯运行共振原因探讨[J].中国机械, 2014(16):177.

[2] 罗英俊,袁志彬.电梯检测中电梯运行共振原理探究[J].硅谷,2014(9):165.

[3] 陈家祥.电梯检测中电梯运行共振原因探讨[J].电子制作, 2013(23):227.endprint

猜你喜欢

相应措施
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的正确定位考
新常态下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重要性研究
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探讨
浅谈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关于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以及相应措施研究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措施
浅议游戏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