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城中村廉租房里认真生活风光村的日常切片

2018-02-03

大武汉 2018年1期
关键词:东华租户城中村

这是一个生长在城市中心东湖边,天时地利的存在。

可能因为名字比较“风光”,网上流传的照片显得有点异域,加之地处武汉大学和东湖绿道,总有外地游客把它视作景点。而当游客真来到这里,又以为走错了地方。

楼房竞相加高或扩大重建,楼与楼彼此密不透风。用眼一扫,在任何一条抬头只能看见一线天的小巷里,无数衣物和商铺招牌穿插其中。

有人把风光村拍出了意大利五渔村的感觉。夜幕降临,站在湖对岸看这边灯火闪耀,有一瞬间真的以为站在了某个海边小镇。

两条主街串联着两条大小不等、弯弯曲曲的次街,所有过道四通八达,每条既陌生又相似,像走迷宫。

餐馆、小超市、水果铺、旅舍占据风光村经营项目比例最高。晚上高峰人流段,下班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还有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流动商贩趁着夜色,在这不足1米的街道内推车叫卖。

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组成了眼花缭乱的风光村。原住民与外来者们在生存环境不佳的握手楼之间各取所需。

风光村实际和大多数城中村一样,也发挥着廉租房的功能。在这里走几步,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租房广告,一室的、三室的、带厨房的、带卫生间的……

此次走访,我们接触到几位居住于此的租户,似乎都比较满意自己以较低成本获得了融入这座城市的权利。他们并不谈论梦想,但活得无比认真。

居住环境:潮湿杂乱不见光

冬天的风光村,依然有游船停在无风的小码头。岸上车来车往,速度不快。几间店面间有窄小的通道,一些年轻人走出来,买几个热气腾腾的包子慌忙地冲向公交车站。

这里,就是风光村住户习以为常的出入口。

我们穿梭在小巷中,看到身着制服的协管慢悠悠地步行巡视。

此时饭点刚过,小饭馆敞开油花模糊的玻璃移门,里面打牌、打麻将的声音此起彼伏,回荡在细长的空间里。偶尔有风从湖边吹来,伴随着一阵水腥味。

一家超市的老板娘蹲坐在店门口的小板凳上,看到生脸,半站起来:“要租房子?”老板娘后来坦言,风光村的房屋一年见不到光,阴冷潮湿。来这里租房的,多是学生和低收入打工者。往往一套房子,房东自己住一楼,其他房间就租给房客,极大地发挥着楼房的居住价值。

风光村保洁员刘翠芳在这里工作了近6年。她很苦恼很多住户会乱丢垃圾,甚至有一次她正在扫地,突然有一大包垃圾从天而降。她抬头一看那么多窗口,根本找不到是谁扔的。

我们注意到许多小路间有结着蛛网的杂物堆在楼底,泔水油烟一齐弥漫,飞虫迎面,但刘翠芳介绍,风光村的环境已大为改变,之前小路是无人打扫的,近几年都有专人负责。

对于住户们抱怨的电路隐患,刘翠芳直言:“以前才叫烂,你看现在电线都没有乱绕在一起,好多了。”

风光村实际和大多数城中村一样,也发挥着廉租房的功能。

学生租户:在此藏龙卧虎

据相关资料显示,风光村95%为外来人口,其中一大半都是武汉大学的学生租户。除了部分为了谈恋爱租房的情侣,也有为了学业而韬光养晦的高材生。

风光村的房屋常年见不到光,阴冷潮湿。

采访中我们遇到一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博士,主攻中国哲学,学校安排的博士生宿舍是双人间,毕竟还是有影响,不利于研究。校内租房价格高,他便搬到了风光村。

他选择了一间10余平米带卫生间的单间,租金500元,窗下便是武汉大学校内家属区,环境比风光村的其他出租屋更清净。

这里比想象中安全,电动车、自行车放在路上,很少听说被偷盗的,但有时也不让人省心:“偶尔看到房间的铁门有被撬动的痕迹,幸好笔记本电脑我每天都随身背着。”

因为租户经常轮换,他连住在对面的邻居都不认识,也没办法找人帮他多关照。

这还不是清净环境让他付出的全部代价:在外租房,与同学之间联系减少,习惯独来独往,房租水电算是一笔额外花销,这令他每年多支出7000元左右。

如此付出,只为了自己和远在老家的妻儿将来能生活得更好。

他知道,这个看似脏乱差,村民又没太多文化的城中村,无形中成就了很多人才。他告诉我们,自己所在哲学院的一位学生,大四期间一直在准备出国,为了更安静的思考环境,搬离宿舍,在风光村的小屋里写出了申请论文,如今已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哲学博士。

低收入租户:安全且价格诱人

杨东华这个月就准备离开武汉,但他说但凡现在打工的地方能给出他所要求的报酬,他就不会选择去外地,会继续租住在风光村。

40多岁的杨东华来武汉已7年时间,为了省钱,一直住在单位宿舍。妻子怀孕后,才不得不在外租房。

来风光村之前,杨东华在武汉租房的经历如同噩梦:在湖北省博物馆附近租住仅三个月,被房东以房屋即将拆迁为理由“请走”,改到中南医院附近租房也是同样原因搬离,而且只住了一个月。

妻子有孕在身,杨东华更是着急。同事向他介绍了离工作单位汉街稍远的风光村,不到10平米,月租300元(去年涨至500元)。

那年第一次来此看房的杨东华,对于密密麻麻的楼房印象深刻,他担心这么大规模的城中村治安不好,但“同样大小的单间,水果湖附近当时月租1000元以上,风光村价格很诱人”,杨东华向房东确认此处近些年不会拆迁后,便付了定金。

住进来后,发现“这边并没有什么不正规的场所”,协管密集的巡逻也让他们一家很有安全感。

早出晚归的杨东华与其他租户交流甚少,但房东与他们同住一栋,常常充当看家人的角色。如果感觉天阴要下雨,哪怕是正在附近的牌桌上,房东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把租户家的衣服都收进棚内。

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组成了眼花缭乱的风光村。

商住租户:边做生意边陪读

风光村靠卓刀泉北路口的一家寿司奶茶店开了三年多,在鲜榨果汁、高端饮品流行的当下,这家店还提供5元甚至更低价格的饮品,并且包括武大校内的免费配送。

“大学生手头紧,贵的饮料买不起”,老板郑海燕对自己顾客的心理摸得很熟,她根据学生的作息调整奶茶店的营业时间,经常晚上11点多以后才关门。

2014年初,40岁的郑海燕和丈夫从宜昌来武汉,是为了陪伴在华科读大学的儿子。她带来了在宜昌学会的寿司手艺,希望租个门面,这样时间安排上能比打工更自由。

夫妇俩初到武汉,把地图仔细翻了好几遍,才找到风光村门面。租金每月1000多元,门面不到5平米,住宿也在风光村,生活方便。

郑海燕感怀村民对他们的照顾:“商户多是外地人,村民常会来问生意如何,有需要也会帮忙。”她和丈夫安心于这样的日子,目标就是踏踏实实把小孩的四年捧出来,“孩子读多久书,我们供多久,等他找到工作,我们也就退休了”。

猜你喜欢

东华租户城中村
相同的“手” 不同的义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多租户数据隔离及加密研究
基于多租户隔离的云安全建设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一种新型高效的多租户共享数据模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基于MVC模式的多租户portlet应用研究*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