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现象

2018-02-01任安晨

财会学习 2018年35期
关键词:股灾散户股票市场

任安晨?

摘要:本文基于市场非理性角度分析了2015年股灾发生的原因。2015年6月至8月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中国股市经过两轮断崖式下跌,上证指数在短短的53个交易日内从5178点跌至2850点,跌幅超45%。本次股灾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本文认为是羊群效应、过度自信、投资者情绪、蛇咬效应等因素,导致了2015年的泡沫破裂。最后根据非理性因素分析,本文从投资者、监管部门、新闻媒体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15年股灾;股票市场;非理性

一、引言

2015股灾是中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觸及人数最多、形成损失最重的一场股灾。在2015年6月12日沪市创下5178点的高点,从6月15日开始,受证监会强力清查配资的影响,市场开端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从5170点大跌103点。紧随其后,市场形成大面积踩踏:6月15日-7月9日,上证指数在18个生意日内下跌1803点,最大跌幅近35%;6月15日-8月2日,合计52个交易日,其中有21个交易日指数大幅下跌,出现17次千股跌停,其中更有罕见的超过两千只个股跌停现象。

在这轮股市暴跌中,以金融监管部门为主,曾先后出台数个救市政策,但均以失败告终,股市加速下跌,股票连续跌停,股市出现流动性危机。2015年股灾对资本市场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值得我们去思考股灾的发生以及原因。

二、股票市场非理性分析

有限理性理论由赫伯特·西蒙(Simon)提出,他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人。由于人的知识、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其价值取向和多元目标并非始终如一,而是经常相互抵触,而现实决策环境是不确定且极其复杂的。在2015年股灾中,泡沫的产生与破灭都表现出了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在羊群效应、过度自信、投资者情绪、蛇咬效应、信息不对称和沉锚效应。本文主要从我国股票市场非理性角度分析本次股灾原因,并依据原因提出相关建议。

(一)羊群效应(从众心理)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于中国股票市场主要以散户为主,而散户投资者通常不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及分析能力,同时经验不足,因此相较于机构投资者会更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决策的影响,不考虑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过度依赖舆论,盲目跟风。从2015年的5月底到六月中旬,有大量投资者涌入市场。散户投资者盲目的追涨情绪及对“政策市”的过度乐观预期导致股票市场表面上走势良好,一旦有利好消息出现,就会有大批的投资者疯抢个股,非理性情绪严重,羊群效应明显。在2015年的7月到8月,在股价持续下跌时,在市场中流传有“救市失败”等一系列传言,因为投资者自身对于信息的判断能力不足,在市场上引起了恐慌,又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散户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从而导致了股市的进一步下跌。

(二)过度自信

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的文献认为,人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人们系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有人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关于主观概率测度的研究也发现确实存在过度估计自身知识准确性的情况。在个人投资者中,有超过一半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判断通常是准确的;而在机构投资者中此现象更加显著,且大多数认为自己有投资天赋。我国信息披露制度并不完善,往往是大多数的人掌握着少量信息,而由于过度自信,人们过分高估了自己手中所掌握的信息,从而使股票价格偏离正常水平。还有的散户投资者投资具有盲目性,并不依据准确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在2015年股灾中,投资者过于相信自己手中的有限信息从而引发交易频繁,尤其是面对连续上涨行情时,又因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不到位、投资的投机性强,从而产生股市泡沫且不断积累,最终泡沫破裂,导致此次股市暴跌。

(三)投资者情绪

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系统性偏差称作投资者情绪。在经济活动中,投资者的情绪是不确定因素。投资者情绪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情况、股市涨跌、股市收益等。而这些因素在理论上并不应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同时由于我国投资者主要以散户为主,而散户投资者受情绪影响相较于机构投资者更为突出。同时,有新闻媒体发表一些不正当言论甚至刻意引导市场走向,这更加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在2015年股灾中,由于股票价格的持续下跌,悲观情绪迅速在投资者中蔓延,从而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下跌。

(四)蛇咬效应

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蛇咬效应即指在经历了损失后,投资者变得极为小心谨慎。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可以说在投资者经历了盈利后,会变得膨胀自大,从而导致非理性市场的产生。在2015年6月3日,市场走势一路高涨,创出4037.96点的历史最高点,同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高达146.57倍。许多人借此机会收获颇多,因此对市场充满了希望。但当政府实施去杠杆机制后,市场持续波动,在6月15日,创业板当天大跌5.22%,拉开了创业板暴跌序幕。因此许多投资者因为投机损失过多,投资者开始变得小心谨慎,为了避免自己的损失过重,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股票,促进了股票市场泡沫的破裂。

(五)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因为他们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他们所掌握的信息不同。掌握信息准确充分的人,自然拥有更有利的地位。而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散户投资者则处于市场的不利地位,没有能力收集和获取有用的投资信息。我国股票市场就存在此种现象。市场上通过各种渠道散布着多种信息,这对于投资者的信息分析能力要求很高,而中国散户投资者通常不具备此种能力。若存在公司发布虚假信息或只公开少量信息,那么在投资者手中掌握的信息可能是虚假的或不可靠的,那么他们所做出的决策自然也就是不科学的,增加了市场波动性。

(六)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或某事做出判断时,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也存在着股票市场中。例如,投资者对于某个股票的初始印象对于以后的价值判断产生了思维的定势,或者是对于股票市场行情,投资者会根据初始印象或信息來判断股票未来的走势。这样的定势思维并不会随着时间做出太大的调整,以至于投资者的判断会出现偏差,然后这样的偏差也影响了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加剧了市场的非理性。

三、建议

(一)投资者

投资者应增强专业知识,树立风险意识。如若散户投资者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就容易导致盲目从众,过度自信等现象。而我国股票市场散户投资者占相当大的比例,其投资决策对市场影响力大,所以投资者应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以避免“跟着感觉走”式的投资,正确处理好贪婪与恐惧的关系,提高风险意识。同时要建立良好的投资理财心态,从而减小市场的波动性。对于机构投资者,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管制,其自身也应意识到他们的引领作用和对市场的影响。

(二)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透明度,以保证投资者有充足的信息来做出更加理性地决策。同时监管部门应在合适的情况下颁布符合实际需求的政策,要考虑到政策的发布会对投资者产生怎样的导向作用,会怎样影响市场形势。监管部门要适当的进行风险提示。在制定政策时应当提前对市场进行考察、研究、分析,结合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基本情况。避免出现类似2015年实施熔断机制导致的市场恐慌与大幅度下跌。

(三)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在对舆论的引导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媒体报道中要客观发布信息,正确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增强投资者信心。当然不能过分夸大事实,导致投资者对当前形势的误判,也不能隐瞒信息,刻意“操纵”股票市场。同时新闻媒体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针对不负责的言论要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

四、总结

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完全理性,个人的决策往往需要考虑到很多其他因素,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最优。“非理性”是股票市场的常态,但是“非理性”要有限度,不理性是我们应当避免的。在2015年股灾中,市场的非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导致因素。先是因为盲目从众、过度自信的心理加之信息不对称,跟风买卖股票,使股票市场呈现出“非理性”繁荣的景象,后又由于政府等机构的不恰当干预,使得股票市场泡沫迅速破灭,引发股灾。要避免以后再有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应从投资者、监管部门、上市公司等角度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股票市场。

参考文献:

[1]董桓旭,王海侠.行为金融框架下的投资市场非理性效应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8(03).

[2]董梁.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六种非理性心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3 (11).

[3]夏溪.中国股票市场对“震荡市”非理性行为表现及原因[J].当代经济,2018(9).

[4]贾曼丽,冯维奇.论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及其对策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 (07).

[5]方健.A股市场非理性繁荣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6 (34).

猜你喜欢

股灾散户股票市场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情况分析及建议
莫须有的“散户抱团”吊打了谁?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不当“接盘侠”
散户身大师心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