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2018-01-31吴欣航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振兴发展

吴欣航

摘要:辽宁的每座城市都因国企的经济地位而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并支撑着辽宁人的国企情怀。全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第一台2500吨新货运机车、第一台万吨水压机都在这里诞生。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因其体制机制、改革动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辽宁经济的前进步伐,使得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滞后。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一、辽宁国企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成为产能过剩的“重灾区”

重化工业大多数是国企,且市场整体不景气。2016年我省煤炭行业中,阜矿集团、沈煤集团、抚顺矿业集团、铁法能源公司、南票煤电等五户国有煤炭企业,产量占全省的85%左右,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4%;我省冶金行业中,鞍钢、本钢、东北特钢、凌钢、五矿营口中板等5户国有企业钢铁产量全省80%以上,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72%;我省石化行业中,抚顺石化产能利用率仅为70%,辽阳石化产能利用率仅为54%。国有企业成为产能过剩的重灾区,增加了辽宁整体产能过剩严重程度和化解难度。

(二)国有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主要体现为创新数量不足与质量不符。很多企业缺少对创新技术的收集、分析及对其准确性和有效性识别的管理者。并且,大多数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来确定技术创新方向,导致创新成功率不高。企业还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过度依赖政府,没有成为创新的决策者和收益者。企业在创新方面还存在激励机制和人才选任机制等问题。

(三)国有企业体制机制问题严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成效显著,但国企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体制机制问题集中体现,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对国企的管理存在错位、越位、缺位等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仍未解决。

二、辽宁国企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思想僵化

国企相关负责人及员工存在自身不努力,思想僵化封闭等现象,没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推动国企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国企改革滞后等问题。

(二)创新内生动力不足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不仅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人才布局不平衡。长期的科技投入不足,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导致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运行效率较低、国企生产技术含量低、发展方式粗放,深加工程度较低,未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全面振兴的老工业基地。

三、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一)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

按照不国有企业类别,分类分层次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所处行业及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企业。对于商业类企业,要优先考虑其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妥善处理好国有控股与民间参与的关系,加大力度引进规模大、实力强、有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成为企业的“二股东…‘三股东”等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用人等事务。若存在长期亏损的企业,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同时,可以考虑让“二股东”来托管企业。公益类企业,需要根据其具体特点,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吸引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并建立第三方参与的考核机制,对其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全面性评价,确保资本参与方都能得到合理回报。

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为基础,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综合考评,并将年度综合考评结果作为企业领导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体系。

(二)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

加快做好“壳企业”处置工作,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社保等民生问题。僵而不死的企业只能靠信贷资金“续命”,占用土地、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社会资源,危及实体经济发展。而且“僵尸企业”存续又需要通过银行和财政不断输血,造成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叠加,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极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对有一定市场价值的“壳企业”,采取产权转让、兼并重组等方式改制退出一批;对丧失自我修复、不具备改制条件的壳企业,依法破产清算一批;对受相关法律政策等限制无法销号的壳企业,委托国资经验集中托管,待条件成熟再进行改制。依法盘活僵尸企业占地,处理历史欠债问题,积极稳妥处理职工利益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充分利用中央推动新一轮振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力争彻底解决“壳企业”问题。

改革对于企业是好,但对于企业职工却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的。部分职工由于改革失业,一些失业人员心态积极,能认真研究、分析就业形势。但是,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比较消极悲观,整体上这类人存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对市场就业的新机制认识不足等问题。这类人普遍年龄较大,技能单一,文化素质不高,他们无法适应失去“铁饭碗”的身份,极难将自身角色进行转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再就业。解决职工失业等问题我们要通过支持企业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公益性帮扶等渠道安置职工。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做好社保转移接续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指导和培训体系,完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三)推进国企领导干部作风转变

国企领导干部要带头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落到实处,做好国企的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带动并实施辽宁全面振兴。国企干部做好企业经营,做好体制机制完善,做好监督机制,解决好违纪违法问題,充分考虑国企职工的权利,处理好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做好利益各方的协调工作。国企领导要带头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山青的美好家园,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辽宁地区领导干部学习东部地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做法,加快国资国企改革。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代表团并强调:“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辽宁人应将将总书记讲话落到实处,加大力度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改革振兴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
国企改革深耕期公司治理机制的主动性设置与调整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