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比较优势定量分析

2018-01-31胡惟璇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16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汽车产业

胡惟璇

摘要:本文从资源禀赋系数、市场占有率、区域专业化三个比较优势常用定量指标对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比较优势

一、汽车产业比较优势研究方法

1.资源禀赋系数正

资源禀赋系数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资源相对丰富程度的计量指标,其定义为:某一国或一区i资源在世界或全国中的份额与该国或该区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或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中份额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2.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指标反映在国内市场竞争中一区某产品所占据的“势力范围”,具体到本课题研究,由汽车产量指标——国内汽车市场占有率来体现,即:该区汽车产量占全国汽车产量的比重(百分比)。

一般来说,市场占有率越大则该区该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越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反之,市场占有率越小,则竞争力则小,不具有比较优势。

3.区域专业化比较

为了考察汽车产品的地区专业化水平,我们选取区位商和市场占有率两个指标来衡量地区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细分,可以得出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A类区域最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这类地区的产业既在全国市场中有竞争力,该产业地区集中度也较高,地区专业化程度也较高;而B类区域的产业由于该区域产业规模总体太小,所以即使区域集中度相对较高,但实际在国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c类区域的产业在全国范围有相当的竞争力,然而由于本地区多个产业部门都有实力,所以在本区域可能并未以该产业为重点,因而区位商较低;D类区域的产业在全国和本地产业中均无明显的竞争力和优势。

二、数据来源

为了便于对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地的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分析,报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主要汽车生产地(武汉城市圈、上海、广东、吉林)的区域比较优势指标进行了测算,并分别做了比较分析。用于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1.国内生产总值、各地區生产总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

2.中国汽车工业总产值、中国汽车总产量以及各地区(包括湖北、上海、吉林、广东)汽车产量根据历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相关数据整理。

三、汽车产业比较优势测度及分析

为研究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的比较优势,报告利用2010-2017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各个指数基于时间序列的演化,并选取了国内其他三个汽车主要生产地(上海、吉林、广东)与之进行对比分析。

1.资源禀赋系数

根据计算出的资源禀赋系数EF值,可以发现:武汉城市圈资源禀赋系数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了略微的下降趋势,但是整体水平一直保持在1以上,即EF>1,代表武汉城市圈汽车生产相对区域国民生产所需资源是丰富的,拥有比较优势;同其他主要汽车生产地相比,武汉城市圈和上海的EF值在2010-2014年间基本持平,但从2014年后开始拉开差距;武汉城市圈的EF值在近十年间一直处于吉林下风,虽然差距在逐渐缩减,但其贡献并不是因为武汉城市圈EF值上升,而是吉林EF值逐年下降,武汉城市圈自身改变处于被动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广东EF值一直低于湖北,但这是因为广东GDP值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导致EF值分母过大,形成广东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假象。

从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武汉城市圈汽车生产的资源相对丰富,具备比较优势,其比较优势弱于吉林,平于上海但未能保持持平地位。

2.市场占有率

2010-2014年间,四个区域汽车市场占有率不相上下,总体市场占有率达到36%左右;汽车市场竞争激烈,2014年后开始出现分歧,上海汽车市场占有率最高,其次是吉林和广东,武汉城市圈最低;武汉城市圈的汽车市场占有率从2016年之后又逐渐上升;广东和吉林汽车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基本相近,但从2016开始出现反向交叉的现象,广东开始超过吉林并上升,吉林下降。

市场占有率反映该区汽车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国汽车产业集聚现象凸显,分别作为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汽车集聚地代表的上海、广东、吉林、武汉城市圈在汽车生产上都具备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来源于产业集聚形成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产业链与产业关联更加优化;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的比较优势在横向比较中被弱化,上海的比较优势最为强烈,吉林和广东的比较优势不相伯仲,但如果吉林汽车生产不出台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广东的赶超,很可能就此被广东甩在后面,失去比较优势;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虽然具备比较优势,但不稳定。

3.区域专业化比较

由于武汉城市圈、上海、吉林、广东的区位商都大于1,为了更便于比较各区域横向相对优势,将矩阵中区位商的分界线设为2。结合各地区区位商与市场占有率,根据区域专业化分析矩阵,发现武汉城市圈、上海、吉林汽车产业的区域专业化位于图1的A区域,上海汽车产业的区域专业化位于图1的C区域。

四个区域都处于矩阵右边,可见汽车市场占有率都较高,广东落在c区域,吉林、上海、武汉城市圈都落在A区域;横向对比中,广东具备的比较优势最弱,吉林具备的比较优势最强,上海和武汉城市圈的比较优势介于广东吉林之间。

吉林整车制造能力全国优先,工业经济产业链完整,有较强的零部件企业实力,其汽车工业产值也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构成吉林汽车产业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上海的产业集群日趋成熟,市场引导和经济环境都处于有利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比较优势相对吉林上海要弱一些,但是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在诸如东风等大集团的带动下,产品定位准确,自主品牌优势凸显,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处于优势地位,产业集聚优势逐渐前进,相关产业链逐渐完善配套;广东汽车产业在务实开放的人文条件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下,汽车消费能力第一,日资企业积聚,资源特色与优势凸显,但也引致了本地化与引进之间的矛盾。

四、结语

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并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且相对全国其他的重要汽车生产集聚地还存在微弱的劣势。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汽车产业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试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中的信息化系统集成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解决方案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