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商贸流通业产业链的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群建设研究

2018-01-31杨帆孙宜彬王敏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专业群经济管理

杨帆 孙宜彬 王敏

摘要:新时期高职院校增强内涵建设以及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建设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群的建设思路和方法应该建立在经济管理专业与现代商贸专业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驱动,对人才模式进行改革,对专业群的结构进行优化,建设系统的课程体系,通过名师引领,共享资源,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群的建设。

关键词:商贸流通;产业链;经济管理;专业群

一、概念界定

商贸流通业是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一些商品或者是服务交易的产业,其中包含了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物流业等,因此商贸流通还可以看作是其相应的服务业,涉及到很多传统的商业以及现代的物流产业。

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最先提出了产业链的概念,在一定的范围内,同一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产品这一纽带来建立一种关系,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联盟,而在这个产业链中则是含有很多部分,包含了加工、生产、包装、销售等服务。

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也同产业链一样,是围绕某一个领域来进行建设的,通过自身的优势以及专业特色,将相关联的专业联系到一起,形成一种专业的集合,这也是未来高职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其主要有着两个特征:首先,在这个专业群内,所有专业的背景以及服务的领域相同,而专业群也是来围绕这个领域进行建设的,这也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几点的社会关系、文化基础和物质基础,因此这个专业群的服务领域以及背景是相同的。其次,在这个专业群内,很多专业之间都是使用着相同的教学条件和设施,而且专业之间有着相同的课程,教师团队和课程内容也有着一定的交叉。

总而言之,本文所研究的经济管理专业群是有着相同的专业基础和教学资源,围绕经济管理为核心,以其他专业为支撑的商贸流通业人才集中培养的一个专业的群体。

二、建设背景

基于产业来开展教学活动是高职教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和改变,这也是发函高职教育的要求所在。商贸流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都在上升,从业人员众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更加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一些现代化的管理原理、方法、技术等等,因此我国对于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需求更大了。商贸流通业是一个与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相对接的一个专业,这个专业的发展将人才与社会对接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让培养的人才有用武之地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教育应该紧紧地抓住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及时地了解市场行情,将与商贸流通有关联的组建一个专业的群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是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能够帮助社会资源的优化。

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情况来看,有很多的院校都开设了物流、营销等于商贸流通相关的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对专业的定位也不够准确,商贸流通业相关的专业比较分散,无形之中导致资源的浪费,对专业的发展极其不利。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在现阶段商贸流通专业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人才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组建经济管理专业群,让众多相关的专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带动其他相关专业的发展。

三、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群的建设应该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充分的将网络中的资源进行利用,可以建立经济管理专业群调整机制,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结合院校内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市场营销等,按照供应链上的岗位,建设相关的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来进行建设,在商贸流通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模式,形成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更加强大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学分制、岗位考核等方法来建立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标准相对接。

四、建设内容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教学模式应该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协商,共同确定培养目标,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完善机制等,逐渐的形成稳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经济管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是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的,以经济管理为核心,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覆盖现代商贸流通业的专业群链,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职业需求相对接,能够让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到企业的岗位中进行工作,保证人才的质量,这样才能够实现产业链的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学生技能,注重就业,建设商贸流通服务中心,帮助大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程序进行体验和熟悉,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技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

2.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现代商贸流通业的经济管理专业群的建设应该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根据企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构建分阶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人文素质、基础教育和综合教育的课程体系。首先是建设优质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按照课程标准来设计项目方案,最后根据方案联系具体的企业,从而建立一些优质的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在當前高校的人才教育应该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对学校内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可以根据企业不同岗位的需求和企业的标准来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可以通过一些沙盘、策略销售等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电子商务实训,培训学生的商务礼仪,通过专业群的链式实训项目,来对学生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是建设教学资源,这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校内到校外,加强数字化管理,重视课程的开发和师资的培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建设高校资源库,这样能够为经济管理专业群提供更多的资源,帮助人才的培养。

3.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学团队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在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名师指引,专兼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建设。可以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形成与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相配合的教师管理制度。在教师队伍的搭配上,可以通过经济管理专业优秀教师为引领,其他骨干教师兼职的教师队伍,无论是从教师数量还是教师比例上都应该进行控制,可以实行双岗双薪制度,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师体系。首先要依托名师或者是专家,围绕其建设团队,利用名师和专业的引领能力,带动专业群的发展。可以为经济管理专业群中的各个专业监理工作室,将团队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根据商贸流通业的服务标准来制定,提高团队的综合能力,可以在一些专业人士的带领下,来组织一些主力教师,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其次是利用专业人士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对商贸流通业的一些技术进行学习,可以与一些行业内的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专业群的教学能力。

4.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根据经济管理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以及相关的要求,来建设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高职院校应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商贸流通专业机构,这样可以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发展其优势。可以让学生成立工作室等,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按照校企合作的原则来建设,可以选择一些商贸流通类的企业来作为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经济管理专业群中的相关专业应该在商贸流通产业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发挥集群效应,推进课程的创新和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专业群经济管理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