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8-01-31朱林发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职家长课堂

朱林发

手机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是指长时间依赖于玩手机,和上网成瘾本质一样,是由于某些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中职学生由于在校空余时间多,使用手机比较频繁,很多学生逐渐对手机形成了依赖性,这种重复地使用手机而导致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中职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笔者在本校做了一次翔实的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发放问卷、访谈、座谈等,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学生手机持有率高达95.3%,其中32.6%的学生用于查阅学习资料;42%的学生对手机产生严重依赖,认为“不能没有手机”; 86.5%的学生认为手机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调查也表明,中职学生手机消费水平在不断提升,46%的学生每月消费电话费在48元以上,5.6%的学生每月消费电话费在150元以上。高速上网、视频通话、手机电视、网络游戏等手机新用途备受学生青睐。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手机因为其轻巧灵活功能强大而深受中职学生的欢迎。比如微信有趣、经济、方便,恰好迎合了中职学生追求新奇、张扬个性的特点,对于交流欲望强烈而经济能力有限的中职学生来说,其诱惑力自不待言。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中职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人际交往圈子狭小,容易感到无聊和苦闷,他们渴望生活多姿多彩,力图通过交流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

一、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分析

手机固然便于学生接收各种资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职业技能发展和择业观的形成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学生因过度使用和依赖手机而带来的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1.不良信息危害心理健康

首先,黃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微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微信黄毒”,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其次,微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再次,过度使用手机,对手机已产生严重的依赖,出现了“手机依赖症”。

2.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健康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极为不利。事实证明,一些学生每天都将手机带在身边,甚至夜晚睡觉的时候,手机也开机放在枕头边。手机会产生电磁辐射,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戴着耳机长时间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导致耳聋,因声音达到85分贝就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3.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不少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时不时关注手机,必然分散了注意力,听课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课堂上偶尔响起的手机铃声或者微信提示音,还会扰乱老师的思路与情绪,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效果与质量,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4.助长校园不良学风

中职阶段的学习是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操练相结合的技能学习,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如果使用手机得当,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获取相关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比如部分学生对听课越来越不上心,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愿意思考,因为可以利用手机上网直接获取作业答案。这样,严重影响他们专业知识的获取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荒废学业。

5.增加父母经济负担

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钱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并且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学生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学生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二、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对策思考

基于以上调查和对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的认识,笔者认为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结合教师、学校和家长等几方面的力量,对中职学生齐抓共管,正确引导,才能达到有效控制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促使中职学生合理科学使用手机的目的。

1.强调教师正确使用手机的示范作用

“正人先正己”,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关于正确使用手机问题,教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课堂上和看晚修时间,教师要关机或静音,遇电话响不应接听,宁可等下课再回拨。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认识到正式场合随便轻易使用手机是不礼貌的。“细节决定成效,教育讲究的就是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从身边做起,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风气才能形成。

2.加强中职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心理、思想的特点,努力帮助学生在社会转型、信息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辨明是非,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事情是该做,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等等。面对手机给学生带来的各种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什么时候不能开机,什么时候将手机调到振动或者静音状态等等,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手机。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课余文化生活

首先,学校应注重建设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例如课堂上教师推进教学改革,教师注重授课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和规范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同日而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品质,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堂玩手机的问题。其次,在课后组织校园人文大讲堂、社团文化节、学生科技大赛等活动,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可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感受校园生活,在寓教于乐中强化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道德意识教育。endprint

4.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手机使用制度

学校为实现教学秩序的有序性、教学效果的成效性,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规范中职生课堂上手机的使用。例如:每个教室都设置一个手机管理箱,学生课前将手机关机或静音,送到手机管理箱统一保管,下课或课业结束后再取回。

由于中职学生的自控力差,加上现在的手机又有上网、聊天、打游戏、看影像等功能,学生是很难抵挡这些诱惑,况且手机又在身边,怎么会忍到課后再拿出来玩呢。因此,加强监督,尤其对那些意志力不强的同学,建立小型互助组,请其他同学帮助监督,以便及时发现,适当引导。明确纪律,对于在课堂时间,凡是使用手机的学生不得参加评奖评优,不得担任班干部职务等。必要时,由班主任在特定的时间内代为保管。例如:星期日晚自习到校时上交给班主任代为保管,星期五下午放学后再取回。

5.正确处理学生违纪使用手机的问题

有的老师为了避免学生使用手机,将学生的手机予以没收,更有甚者为了杀一儆百,当众将手机摔坏,这样的处理方法往往引起学生的反抗和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学生,通常都是意志力薄弱、逆反心理强而且比较狡猾的学生,遇到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千万要注意尺寸,不要太强硬,要在不影响课堂进度和纪律的情况下劝其把手机收起来,或者是暂时交由学校学生处保管,课后再单独找其谈心。这样坚持一段时间,能够慢慢地帮学生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从而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6.有效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的经济源头

要构建科学有效的中职学生手机管理系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理解与配合。目前,中职学生拥有的手机基本是家长购买的,产生的话费也都是家长买单。因此,作为学校和老师要通过一些活动让家长充分认识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的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认识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能提高认识,配合学校在经济源头上对学生加以控制,完全可以达到有效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目的。

客观地说,校园内禁止使用手机是不现实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理性地对待手机,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机。此外,中职学生还要重视自我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鉴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凭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文化所带来的诱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家长课堂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欢乐的课堂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家长错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家长请吃药Ⅱ
写字大课堂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