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领域以人为本的经济学研究

2018-01-31滕艳云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价值

滕艳云

适逢新常态经济,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向中低速转变、经济发展水平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变,可利用资源环境减少,经济新业态涌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媒体领域作为文化改革的重要阵地,在经济转型的大潮中如何创新服务、创新价值成为其生存的关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联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结合实践得出新媒体改革的出路在于以人为本。

一、新媒体领域“以人为本”的现实依据

现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廉价劳动力不再,劳动成本上升,而且在“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共同作用下,直接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减少,劳动时间不断缩减,劳动者的整体价值(劳动者数量*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不断下降,促使劳动创造的社会价值趋向下降。要抵减这种下降趋势,只有大幅度提升单个劳动者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简单地将传播渠道延伸至互联网,导致初级融合媒体提供的内容与用户需求错配、缺乏与用户互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提出要求,传统媒体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时代必须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二、新媒体领域“以人为本”的经济学依据

在我国实行 “以人为本”不仅有客观的必要性,还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一)劳动价值论

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是一个经济实量,不涉及其他非经济效益,如精神文化价值;且价值不等同于价格,价值由劳动时间或劳动量直接来衡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体现,是一个货币值,由价值、市场供求、货币价值等因素共同影响,价格经常不等于价值。在经济学里,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及劳动对象,也被称为劳动三要素。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生产效益,只有通过生产三要素这个介质才能发挥倍乘效应。生产过程即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实现人对自然的改造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这三个要素的地位是不同的,劳动者是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劳动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一个大于其本身价值的社会价值,在经济学上称之为剩余价值(用M表示),因此劳动者又被称为可变资本(用V表示)。而劳动资料(包括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只能依赖劳动者实现价值转移,即改变价值形态存在于新产品中去,因此劳动资料又被称为不变资本(用C表示)。假定资本投入为C+V,那么新产品价值(用W表示)等于C+V+M,历经生产过程,产品的价值增大了一个M值,而这个M值就是由劳动者创造,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第一层含义。此外,劳动资料作为劳动产品,也是通过某一个或某些个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即是劳动时间或劳动量的凝结。如果可以对某一劳动产品进行无限细分,那么最小的单元必定会是劳动时间或劳动量,劳动产品内在表现为劳动因子的组合,劳动因子依赖于劳动者主体,劳动者的劳动构成劳动产品,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第二层含义。

(二)劳动者的二重性

劳动者作为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它首先必须满足是一个活的、有生命的、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其人格属性;其次才是作为一个劳动者所要具备的劳动能力,这也是其商品属性,这两者构成了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即二重性。当仅仅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时,他依法享有法律赋予的人的各种权利,尤其是人身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此时如若强行进行人的买卖或扣留则会构成刑事犯罪,如法律上的拐卖妇女、儿童罪,非法拘禁罪等;当他摇身一变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时,他却成了商品,与其他商品无异,可以在专业劳动市场上进行买卖,这时的买卖不但不触犯法律,还受其保护,这无疑会是最华丽的伪装。政治经济学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是其生产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凝结。同样,劳动者成为商品之后,他的价值也是由塑造他成为劳动者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组成,大致由三部分构成,包括繁衍部分、教育培训部分、维持基本所需部分,简要称为“生、养、活”。从无到有,从人到劳动者,这一段从独立人到商品、从人到物的蜕变,给人感觉好像人生下来不是为了追求自由,而是为了寻求把自己变成商品的通道,然后在商品的岗位上力求解放,这就是劳动者的矛盾二重性。劳动者的二重性给现代企业在对内管理和对外服务方面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新媒体领域“以人为本”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到“要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之新在于新思路、新理念、新方式,即转福特式生产为订单生产,转“我有的”为“你要的”,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为本,实现“自我价值”到“用户价值”的转变。新媒体领域内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管理上,遵循劳动者的双重性,人事分开,就事论事,提升劳动者商品的使用价值

信息时代,新媒体也难逃智能车间机器换人的命运,智能车间下所需生产性员工数量减少,通过员工数量的增加来提升创造价值的方式已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因此对单个员工作为商品的价值提升就尤为迫切。如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织员工外出培训,增强劳动者的教育培训价值;切实提高劳动者待遇,提升其基本生活水平;拓宽员工的视野,克服劳动者的劳动瓶颈,实现劳动者一人多能。此外,在劳动雇佣关系中,人是作为一个劳动者被雇佣的,也就是说企业所能购买到的只是人的商品属性而非人格属性,企业方可以评价劳动者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优劣,却无权指责劳动者的人格缺陷,即在劳动者身份之外的其他权利企业都无权评判,也就是现代管理所说的“管理要对事不对人”,但是工作时间管理之外的关注将会大大促进工作时间的效率。endprint

(二)对外服务上,以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为根本

“不论你要什么颜色,我只有黑色”的福特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用户能够从不同渠道获得大量信息,一旦你的信息不适应用户需求,不论看起来多么精彩也必遭抛弃,这就如面对一个饥饿的流浪汉,你拿出来的不是面包而是华丽的衣服一样不识时务。一个商品要想实现价值就必然具有使用价值,而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要能转化为交换价值就必须满足商品使用者的需求。

服务业作为一种商业类型,如果仅仅从事纯商业活动,即没有对商品进行实质性价值增值工作(如包装再加工、深加工),它就不能产生价值,而只能分割上游产业工人所创造的价值,且分割价值的前提在于服务业工人的商业劳动。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作为食利者而存在,它的发展不会增加社会总价值,而只会降低社会平均利润率。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服务业必须立足服务内容上的再加工、再创新,增加服务内容的内涵,增强服务对象的深层次体验。新媒体作为服务业的一种新兴业态,必须在满足服务对象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更新服务内容,创造商业价值,实现社会总价值增值。

新媒体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运用现代大数据技术做好市场分析,科学定位,在服务的市场定位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劳动者与一般人的服务需求差异,劳动者作为一个商品时,他所追求的无非就是提升自我的商品价值,由此服务定位可倾向于实用型营销,除此之外,也要留意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劳动场所之外的需求变化。“互联网+”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服务终端,仅仅依靠上线一批微信公众号、客户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真正的“互联网+”是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新媒体的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系列过程中去,切实发挥互联网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实现服务内容的增值。在高质量服务内容的前提下倾听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订制生产,科学管理,一对一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坦然说出“起风了,猪也会飞”的豪言壮语。

新媒体领域以人为本的经济学研究

(三)自身发展上,追求效益最大化

从经济人理性出发,一切经济活动皆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到一个行业,小到一个企业,没有效益,何谈发展;没有发展,何谈效益。只有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更高层次的效益。企业是大“人”,员工是小“人”,没有大家即没有小我,发展“大家”需要从内涵、外延两个侧面同时发力。内涵上,引入现代公司竞聘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新闻质量;外延上,加强企业自律,严守法律底线,不以提升访问量伪造新闻,不传播负面新闻博人眼球,在自由的限度内追求效益最大化。

(四)社会责任上,发挥正外部效应

每个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之一,除了自身经济效益之外,还应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经济学认为每一个经济活动除了给活动主体带来正或负的经济效益之外,还会对周围其他事物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产生正的影响即称为正外部性,负的影响称为负外部性,如一般修路都会带来正外部性,河流污染则会产生负外部性。作为传媒领域,范围广、受众多,外部效应将更明显,这就要求新媒体时时刻刻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理念为发展纲领,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尊重社会环境,传播正能量,宣扬中国精神,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发挥新媒体的正外部性。

四、新媒体领域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人口红利后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必然选择。新媒体领域的以人为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宏观上,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带动文化事业,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转变政府职能,转“办”为“管”,有“管”有“放”,“管放”结合;推进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开放、有序、公平、公正的大市场;破除垄断性收费,兴建文化基础设施,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不断提高文化服务水平;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传承,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中观上,营造一个干净正气的媒体市场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防止“普适价值”侵蚀,有选择性地看待新自由主义,满足娱乐需要之外要防止拜“乐”主義;有意识地、大胆地宣扬传统文化精髓,宣传中国梦和文明公约,扩大社会真善美的影响范围。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协调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实现雅俗共赏;创作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培养国民健康的传媒消费习惯;限制西方暴力恶俗文化的发展,禁止非法文化的传播。

(三)微观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作为一个文化传媒企业,紧跟市场导向,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传播真善美;降低文化产品的价格成本,扩大受众面;提供便利的消费条件,推行流动微消费;满足用户自主化的绩效需求,按需生产;加强企业合作,合力提供可体验、可感知的优质服务。

作为一名文化用户,增强自我素养,接受优良文化,抵制不良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坚信好声音、好故事;提升文化专业素质,增强文化作品的甄别力;坚持雷锋精神,坚持真善美,助人自助。

参考文献:

[1]逄锦聚,洪银兴,林岗.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16.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祁述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是一场重大改革[J].中国国情国力,2015(3).

[5]张玮,赵军山,张孟军.“互联网”时代新旧媒体融合的关键因素[J].传媒,201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价值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致敬最美劳动者
热爱劳动
一粒米的价值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给”的价值
在云端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