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31何学崇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法评价

何学崇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它的难点是学生识图、绘图技能的培养。在复杂的立体转化为平面和平面转化为立体的空间认识、立体思维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存在难以适应的情况。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通过典型项目的分析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图与绘图的实际能力,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之一,是通过典型项目的分析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独立、富有责任意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问题和产品为导向,学习者要独立做出决定、完成工作任务,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机械制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在分析、完成项目的时候,理解与掌握项目需要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感受学习活动的困难和乐趣,也能够学习到寻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们可以在绘图实践里了解构思——绘图——检查审核的操作程序,扭转了以往的“教师讲述——教师演示——教师提问——学生实习”的落后方式,教师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里,尽量选择学生们喜欢的内容来制定项目,锻炼学生的读图与绘图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

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项目教学法利用小组来进行教学,锻炼了学生思维、操作、实践、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其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利用实际操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里和其他人之间的协调能力、合作的思想意识,还能够大大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并使得学生们有信心积极参与实践。

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完善课程教学程序与有效地进行成绩评价。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学生的技术程度是否有进步、知识的使用效率是否有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否良好等必须作为基本标准。可以通过技能与理论相穿插融汇的教学方法,同时做出有效的处理决策,提出能够用于实处的看法,切实表达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水平,并通过总结等,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

三、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施

1.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的确定要基于实际问题,使项目的目标和其中的任务能与职业现实紧密联系。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开发一个与职业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项目主题,项目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应同时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元素,项目成果能够明确定义,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机械制图《识读与绘制零件图》一章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可以设计认识涡轮减速箱箱体零件图、绘制支座零件图、绘制轴的零件图、标注支座零件图、识读泵盖零件图等五个项目任务,项目中选取的是机械产品中常见、典型的轴类、箱体类、支架类零件。“认识涡轮减速箱箱体零件图”项目中待解决的问题包含:零件图的主要内容、零件图中基本视图的形成、画法及配置关系;“绘制支座零件图”项目中待解决的问题包含: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剖视的概念,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完成支座零件图绘制;“绘制轴的零件图”项目中待解决的问题包含:断面图的概念和分类,断面图的规定画法和应用,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完成轴零件图绘制;“标注支座零件图”项目中待解决的问题包含:尺寸基准的概念,典型零件图的尺寸注法,表面粗糙度代号的标注和识读,尺寸公差的标注和识读,完成支座零件图标注;“识读泵盖零件图”项目中待解决的问题包含: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读识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能够识读泵盖零件图。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项目的学习实践,可以较好地掌握零件图的内容、表达方法等理论知识,会绘制常见机械零件图样,实现本章教学的目标。

2.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确定后,学生针对选定的项目工作设计一个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咨询,重点关注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各个工作步骤综述、工作小组安排、权责分配、时间安排。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自主分配项目任务的工作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确立学习的主题,把项目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各种类型教育技术和媒体组织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还可以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或展示成功的案例。

3.分析与决策

项目以大组或小组工作的形式进行。学生团队创造性地、独立地开发项目问题的解决方案。本阶段中心任务:学生通过调研、实验和研究搜集信息,决策如何具体实施和完成项目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任务。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学习是项目教学法最常见、最能效的组织形式。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实现角色扮演。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解决项目打下基础。

4.实施项目计划

本阶段大多以小组工作的形式进行,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学生分工合作,创造性地独立解决项目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本阶段中心任务是基于项目计划,学生通过调研、实验和研究有步骤地解决项目问题。注意要将项目目标与当前工作结果及时进行比较,针对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这项固定工作要适时进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自我控制意识、整體和全局观念的建立。endprint

学生实施项目,按照制图的要求,让学生按照自己空间想象,制作图纸。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学生能把书本知识和实物联系起来。对学生设计的图纸,教师不急于给出评价,而是让他们分别介绍自己设计的图纸,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生开始讨论,而教师则作适时引导。如有些学生设计的图纸有问题,教师就引导他再看相应的理论知识,让他慢慢理解,并且不断鼓励,使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作品。

5.评价

评价阶段在项目教学法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可小视。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衡量。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和效果的评价,要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因此,要努力做到对不同项目设计好评价方案,包括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表达方式。评价可分为两个步骤:

(1)成果汇报

各小组选派一个或多个代表汇报其项目成果。汇报可以多种多样,如总结学习成果、展示完成的零件图样等。

(2)评价

根据之前确定的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项目的成果、学习过程、项目经历和经验进行评价和总结。针对项目问题的其他解决方案、项目过程中的错误和成功之处进行讨论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对工作成果、工作方式以及工作经验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评价阶段重要的是对项目成果进行理论性深化,使学生意识到理论和实践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项目问题与后续教学内容间的联系。

制图完成后,先由学生讲解图纸,总结项目教学活动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在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然后由教师检查评分,并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检查图纸,一起分析问题。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比较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

6.项目拓展

将项目成果拓展运用到新的同类任务或项目中是项目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目标,例如,完成了项目“认识涡轮减速箱箱体零件图”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零件”,引导学生理解机器或部件是由若干零件按一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组装而成的,零件是组成机器或部件的基本单位,根据零件结构的特点和用途,大致可分为轴类(齿轮轴)、盘类(齿轮、端盖)、箱体类(泵体)和标准件(螺栓、销)等4大类零件,为后续新任务的完成做准备。

四、结语

项目教学法利用建设“项目”来塑造“情景”,利用“协作”来进行学习,利用项目“完成”来培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知识、能力、素质的目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项目化”渐渐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不过在机械制图中使用项目教学法,仍然处在探索的阶段。现有的实践证明,机械制图的学习非常倚重实操环节,特别符合项目教学法的理念。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法时,可以和课堂讲授等别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使教学更加高效,使教授的内容变成学生们的真正本领。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科学、准确地运用项目教学法,给予了学生充分学习的环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课程的学习效率和質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械制图教学法评价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研究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基于职业院校《机械制图》的创新方法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