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教学法在中职经济常识课中的运用

2018-01-31李永峥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验课案例实验教学

李永峥

经济常识课在学生的眼中通常被认为是一门理论课,而非实验性的课程。但经过教育专家不断探索和实践,经济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开始走入高中生的课堂。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经济常识利用实验教学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学生对经济常识的理解和掌握。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奥斯特曾说过:“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由于实验课的操作性强,活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没有传统理论课的干瘪枯燥,所以这种授课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接下来笔者就以中职的经济常识为例,来探讨一下这种授课方式的利弊。

一、经济常识课实验教学方法的定义及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经济常识课程的实验教学,是由教师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经济学的案例,组织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引导学生对经济案例的思考和探究,从而理解案例中所要传达的经济学原理,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师是经济学案例的设计者和实验课程的领导者,而学生则扮演着经济案例中参与者的角色,通过对案例中角色的扮演体验,体会案例中不同角色在面对经济问题的不同反应,不同决策,从而理解案例所要传达的经济基础知识和内容,引发深思,加深理解和记忆。

实验教学的前期,教师先针对要讲解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在实验课上让每一位同学参与进来,体验不同的角色面对经济问题的态度和决策。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讨论,从实验中得到知识,加深理解。我们以职中政治课程内容“提高經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为例,分析这种实验教学的授课进程。针对市场竞争,老师设计让学生分别扮演企业、消费者(市场)、政府,让学生从企业的角度、从消费者的角度、从政府的角度,分别说明自己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亲身的参与,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会采用什么手段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政府应该怎样组织引导,消费者得到了什么好处。这种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理论课讲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对教学内容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也更能够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经济常识课的实验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讲究的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实验类的教学方法则不同,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自身对经济常识案例中角色的扮演,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实验,体会参与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去思考问题,对教学内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常常会使课堂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这正如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的那样: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一)教学直观性更强

经济常识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很抽象,普通的理论授课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原理。对比之下,实验教学方式就更加直观,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对经济社会各个角色的扮演,对经济原理理解得更加深刻。

举例来说,要让学生理解在经济危机情况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经济实验课,让学生分别来扮演社会中的商品供应者、消费者和银行等角色,却专门不设置政府这一角色。通过实验学生就会发现,在爆发经济危机后,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只会变得更加糟糕和混乱,低收入者将很难生存下去,社会动乱不堪。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经济危机的状况下,政府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政府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多么重要。

(二)教学启发性更强

经济常识课的实验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每一堂实验课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不断地互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也会生发出很多教学内容中不曾有的新问题,师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会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明显比传统的讲授课更具有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学生参与度更高

经济常识课实验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经济原理设计的实验案例,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人扮演一个角色。还以上面所说的经济危机下的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例:引入政府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思考面对经济危机,政府应该怎么做,采取什么政策来帮助低收入者,采取什么政策调控市场经济;学生代入自己的角色思考,会得到很多答案,例如政府出资帮助低收入者、调控银行的利率、增加社会的就业机会,或者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资等。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中会得到很多很棒的结论,而这些原本就是教师将要讲授的理论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得到的知识更易理解,而且记忆也更加深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扩散,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

三、实验课教学的难点

经济常识课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新型的授课方式,因此出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难点之一就是实验课前的教学设计问题,特别是经济案例的科学设计,针对经济原理设计实验,要考虑很多的因素。第一要考虑到每位学生,因为实验课要让每位学生参与进来,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课堂上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其次是妥善处理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课上思维扩散,但由于学生的经济常识有限,得到的结论具有发散性,如果课堂中学生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教师如何正确地引导,这种情况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比较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教师的思维更加灵活,准备更加充分,能够及时将学生从错误的思维中引导到正确的道路,得到正确的结论,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有着更大的要求。

四、结语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认为:从实验中获得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要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经济常识课的知识,就要勇于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经济类的实验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很高,课堂的灵活度也很强,但如果用心去设计实验方案,课上灵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经济常识类实验教学的广泛应用,会使学生在经济常识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学习更有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验课案例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