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师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8-01-31林丽丽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幼师传统历史

林丽丽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幼师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针对江门幼儿师范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进行初步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其原因。

一、幼师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目前幼师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改进幼师历史传统文化教育。以江门幼儿师范学校14级到16级的学生为例,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98份,回收率为99%。

1.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态度

(1)对传统文化的喜欢程度

以上表格可知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持喜欢态度,也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幼儿教师很有用,但有小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持一般或不喜欢的态度。

2.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情况

(1)感兴趣的内容与了解的情况

(2)掌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来历与意义的情况

(3)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情况

以上表格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民俗节日文化,再则是传统美德,而对民族精神和儒家思想是最不喜欢的,还认为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其他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与意义,最熟悉的是春节和端午节,中秋节和七夕节次之,再则是清明节和元宵节,较不熟悉的是重阳节和冬至,还有个别对节日来历完全不清楚的。关于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民族乐器等,对于幼师学生来说,艺术修养在整个幼师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表格显示,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一点儿,一部分学生只是稍微了解,只有极少数学生精通一门传统艺术,还有小部分学生是完全不懂的。

3.获得传统文化的途径

大部分学生认为获取传统文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网络途径,第二是通过课堂教学,说明网络对文化学习的冲击特别大,也说明学生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课外书、电视电影的方式也广为接受。

4.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以及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调查问卷中的两道主观题如下:(1)随着中国的强大,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当今,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中国文化,如快餐饮食,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西方節日,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欧美电影,日本漫画,韩国影视,年轻一代追求这种潮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幼师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根据这两道主观题的作答情况来分析,第一题中有关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入侵中国文化的现象。80%的学生很喜欢外国文化,认为是潮流,有趣,新鲜,觉得这是与时俱进,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冲突;有小部分学生提出不要盲目追求,随波逐流,不要疯狂追求这种时尚,可以学习,接受,但不要忘本。第二题是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3%的学生空白作答,完全不清楚如何去继承和弘扬,40%的学生能提出一些方法,例如,了解古今历史,重视传统节日,通过网络宣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其中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精神,先要学好基础知识才有能力和资格去弘扬。只有10%的学生从幼儿教师的专业角度提出要给幼儿树立好的形象,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向幼儿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传递知识与精神。

总的说,本次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传统文化基本持正面学习态度,但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除非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他基本不会主动去了解,缺乏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对于历史教学是否有渗透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无所谓的。可见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不够的,同时,学生受外国文化影响极深,学习传统文化的态度不积极,路径不明,缺失方向与方法。

(二)教师访谈与分析

笔者通过与江门幼儿师范学校的三位历史教师进行访谈,结合多年幼师历史教学的经验,进一步了解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态度,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能力与知识水平等现状,从而呈现幼师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问题。

访谈问题1中,“您认为幼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吗?”问题2“您认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对您的专业有没有帮助?”。被访谈的三位教师均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帮助。可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教师是支持的。问题3“您在历史教学中有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吗?用了哪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翁老师回答:“平时课前来不及搜集和整理有关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料,历史教材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庞杂、零散。上课主要依据历史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去讲解,并没有另外补充新的知识点,因为没有足够的课时。另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容不感兴趣。教师使用的都是常规的教学方法,多数还是讲授法、讨论法为主。”说明历史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革新。问题4“您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面临什么困难?”洪老师:“课时不够,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比如,校园图书馆中这类书籍不多,网络资源较少。历史课时不够用,2006年以前,幼师历史课程的设置了周课时2节,开设两年,总课时160节。而2006年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比例大幅度增加,文化课比重则不断下降,历史课周课时2节,开设一年,总课时80节。”李老师:“有人主张中职学校只需要致力于专业教育,不必在人文教育上浪费时间,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多方的支持。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比较低,专业技能部分学生连基础文化常识都不具备。例如,他们只知道‘麦当劳‘好莱坞 等外国文化,而对农耕文化、封建统治、儒家思想、《孙子兵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基础概念毫无根基,对南京大屠杀、鸦片战争等历史常识也一概不知。这无疑成为幼师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的一个大难题。”

二、幼师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的归因

(一)校园与社会的轻视,师生传统文化学习意识薄弱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面向社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的功利性导致学校与社会对人文学科特别是历史学科的轻视。幼师培养的幼儿园教师,很多幼师学校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基础教育。其实,职业教育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不应只要求学生掌握技能,也需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素养,兼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导致教师与学生缺乏传统文化学习意识,无法刺激对传统文化系统的认识与反思,从而缺失文化的归属感、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学校应通过建设多种符合自身特色的人文素养教育的路径,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与全素质的人才,从而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提高人文素养的路径之一就是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只有社会、校园、学生、教师对传统文化重视起来,加强大家的学习意识,才能达到传统教育的目标,更加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职业教育的综合要求。endprint

(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零散,不成体系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的主要教学资源,是历史教学的依据,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历史教材尤其重要。幼师学校的历史教材多年不变,内容庞杂,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零碎。现行幼师《中国历史》教材主要有以下缺点:第一是抽象干瘪、毫无情节。这样的教材不利于教师采用人文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难以理解传统文化。只有编入具体、丰富、形象的材料,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才能促使学生内化思想的情操,真正感悟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缺点二是不符合当代幼师学生的特点,素材较为单一单调。在当今读图时代、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历史本来就离实际生活遥远,单靠文字,又是理论性强的概念,学生读起来费劲无聊。

(三)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单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现有历史教学中,古代历史部分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多,如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古代文化科技,但都散乱在每个章节中,从知识的自身特点来看,内容本来就有点枯燥,例如,百家争鸣、宗法制等内容,难点多,距离现代生活有点远,历史相关素材多用原始材料,如古文、图片等距离现在年代较远,学习线索不清晰。传统文化知识中蕴含枯燥的基础理论,大多教师多采用讲授法,学生理解起来颇有难度,学起来乏味,提不起兴趣。

(四)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能力不足

1.缺乏教学改革意识

幼师学校对历史课不重视,历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很少,历史教师地位低,历史学科被认为是副科,可有可无的学科,没有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没有教学改革的压力,加上本身的惰性,导致历史教师缺乏专业成就感与荣誉感,个别教师妄自菲薄、得过且过,对新课程理念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导致教学行为的保守陈旧。缺乏教学改革意识的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就很难胜任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任务。

2.综合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由于改革教学的愿望不高,数十年如一日地教学,逐渐走向一成不变的教学风格,没有反思、没有创新。对教材的处理缺乏细致的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环节被马虎应付,没有从幼师生的特殊性出发,为其定制出有效的教学目标,从而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容易走极端,个别课堂通过各类的活动去开展,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个别课程的讲解沉闷如一,无法调动幼师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体上,历史教师的業务素质仍需加强,深入钻研,教研相促。

3.传统文化底蕴薄弱

俗语说,“纳百川以成海,观千剑而晓器”“广闻而约取,慎思而明辨”,可见,文化底蕴的深浅极其重要,从知识文化的传递性角度来说,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有些教师认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能力,忽视了传统文化,教师自身缺乏传统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没有传递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知识储备不够,想要在浩瀚如海的历史知识中渗透传统文化精髓,显得困难重重。

综上所述,新的教育理念是突出教育的基础性与发展性,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幼师职业教育中的历史教育更应该独树一帜,把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关键出发点,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与行动,探索出在幼师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显得尤其关键,作为幼师学校的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的氛围,才能为职业教育输送综合素质人才贡献绵薄之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师传统历史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少年力斗传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