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与对策

2018-01-31刘苍劲温智洺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贫困地区职业院校

刘苍劲+温智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精准扶贫体现了我国三农工作的新境界,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水平。抓好精准扶贫,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仅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与对策作简要探讨。

一、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目前国家主要在精准扶贫方面采取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主要有以下五科:一是农村造福工程,以房屋搬迁和异地安置为核心;二是医疗救助政策,以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你收入家庭人员,重病患者为救助核心;三是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以烈士子女、孤儿、低保子女、残疾学生,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学费和学习生活费扶助为核心;四是整体推进政策,以农村综合发展为核心的扶贫政策;五是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以调动信贷资源为核心的扶贫的政策。六是“雨露计划”,以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为核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扶贫政策。以上所有的扶贫政策,都没有单独的把职业教育列入精准扶贫的大项内容中去。更没有职业教育扶贫的专门经费预算和专项政策出台,经费支出。精准扶贫的方式很多,但最长效机制的方式是职业教育的精准持贫。

(一)职业教育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在于扶志、扶德、扶才、扶技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技能训练和提升,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提升贫困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通过职业教育,对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的子女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掌握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和本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貧困家庭的劳动人口和子女要树立改变贫穷落后的远大志向,从精神上真正站起来,要教育贫困家庭劳动人口树立为改变家庭,勇挑重担的道德责任,要学会现代职业教育和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即扶贫要先扶志,扶贫要先扶德,扶贫要重点扶智,扶贫要核心扶才。

(二)精准扶贫有利于扩大教育消费需求,可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消费动力,精准扶贫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在贫困地区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有计划、有层次、有目标的发展职业中专、职业大专。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可最直接的增加贫困地区的消费需求,引导当地农民把有限的消费投入到职业教育的正当消费中去,会从很大层面上抑制农村的封建迷信、麻将赌博、婚丧娶嫁等不正确消费,可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而持续的消费动力,也可以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

(三)精准扶贫有助于国家大幅度改善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状况

贫困严重损害人力资本。贫困导致个体生长发育缺乏一些基本条件,从而对身体健康生长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美国科学促进会研究的一个成果表明,在贫困环境中生长的孩子在以后的发展中在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研究显示,贫困孩子的智商平均比富裕家庭孩子的智商低6分,这个差距将在青春期到来时增加3倍,这意味着他们的背景使他们在考试中处于不利地位。有关研究也认为:稀缺会抓获一个人的大脑,使他过于注重稀缺的对象,然后失掉正常的判断力,这恰恰会致使稀缺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使他得到改进。

(四)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有助于降低社会经济管理成本

贫困会加剧社会精神价值贬值,物质价值升值。在贫困的情况下,人们为了尽快致富,一些投机行为就可能加剧。有关研究也表明,在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社会的焦虑感会普遍上升。通过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教育过程本身是管理过程,孩子们接受教育,就是接受管理,就无机会去吸毒、贩毒。因为越是贫富差距大的社会,毒品的使用情况会越严重。在贫困的情况下,弱势群体的权利更容易受到侵犯。另外,贫困人口多,也会加大社会保障费用支出,这也会加大社会经济管理难度。另外,贫困也为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提供了产生的土壤。

(五)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有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

贫困既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一些落后地区为了在经济上快速追赶上发达地区,往往对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破坏,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些研究也表明,贫富差距大的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更差。由于不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让贫困地区发展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一方面,越贫困,环境保护压力越大;另一方面,环境保护越差,又导致贫困压力越大。精准扶贫,是突破这个怪圈的有效举措。通过职业教育,系统惯疏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意义,利用职业教育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改变命运和环境,而不是靠过度的破坏环境来维持生存。

二、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基本思路

国家扶贫几十年,成效有一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互动式扶贫、口号式扶贫、节假日扶贫、碎片化扶贫的形式主义仍然存在。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靠传统的扶贫,例如给钱、给粮、建房、异地搬迁、看病等等手段,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的扶贫方法,不可能是精准扶贫。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中见效最快,最易实施的方式,职业教育才是国家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

(一)中央牵头,总体制定国家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纲要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明确要求,“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议中央成立国家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改革领导小组,由中央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国家相关部委参加,由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人社部为主制定国家中长期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基本的原则是确保贫困地区所有的劳动人口,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要有制度保证他们都受到职业教育的教育和培训。根据中央和国家的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各省、市、县(州、盟)必须相应制定本省本市的职业教育细则和行动方案,确保职业教育对贫困地区全覆盖,对贫困家庭全覆盖,对所有的贫困地区学生全覆盖。endprint

(二)国家要对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职业教育扶贫上来

国家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评价、监督和保障机制。要把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由传统的扶贫转到职业教育扶贫上来。以往我们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往往偏重于对贫困地区人口的收入提高和经济指标上,这样是极不科学、极不可持续发展的扶贫。贫困家庭很容易因疾病、自然灾害、婚丧等因素而返贪。今后必须转移到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人口的职业教育指标上来。特别是评估监督机制更要制度化、常态化、刚性化。做到所有的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要享受到职业教育的实质性扶贫,真正做到“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有一技之长、有远大志向的贫困家庭劳动人口成为真正摆脱贫困的重要力量。

(三)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要有职业教育的制度性安排

中央、各省区、市都有专项的扶贫经费,怎么用是个大问题。在保证传统扶贫资金使用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人口的职业教育扶贫力度,真正做到精准二字,对列入国家贫困地区人口扶贫对象的人口比例、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要进行精准掌握,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教育扶贫。通过地方立法,规定列入贫困地区扶贫人口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经费由当地政府全部承担,对扶贫资金要有刚性比例和政策规定,用于职业教育中去,全免学费。甚至提供必要的生活费、交通费。

(四)把职业教育作为对口扶贫的形式和内容

中央制定了对口扶贫政策,这个政策是个好政策,例如,广州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广东对口扶贫西藏林芝地区等等。主要体现了东部扶持西部,发达省区扶持落后省区。城市扶持农村。大中型国有企业、高校对口扶持贫困地区相关对口单位等,当然这很有必要。但今后更要改变这种扶持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广东省对口扶持新疆喀什和西藏林芝地区,今后要采取广东对喀什、林芝地区职业教育扶持力度,更要建立制度性、常态化的刚性调整和安排,形式上可采取由广东对口扶持这两个地区的职业教育,采取送进去和请出来的方式。送进去是把广东的职业教育的整体送到该贫困扶持地区,由广东出钱建设广东先进职业院校在贫困地区的分校,把广东优质职业院校老师和管理、设备送进去。请出来是对贫困地区的职业人口(重点是把学生集中送到广东的相关职业院校集体教育、培训)。对贫困家庭人口的精准扶贫必须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确保每家贫困家庭人口都有机会接受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从而学会一技之长,成为掌握现代职业要求的高技能、高素质,并具有远大理想的职业人才。对口扶贫地区职业教育的成绩应该成为相关扶贫单位扶贫考核的依据之一。

(五)增加贫困地区招生指标

国家骨干职业院校(中专、技校)、各省重点职业院校(中专、技校),必须面向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增加和安排本单位的招生指标、真正做到对口精准扶贫,对贫困地区人口的职业教育扶贫坚持做到三免、三定、三扶、三特的政策。三免是免考试、免学费、免生活费;三定是定专业、定导师、定就业。三扶是扶志向、扶信心、扶能力;三特是特殊的帮助,特殊的关心,特殊的政策。

三、广东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

虽然职业教育扶贫有效果好、实施易成本低、受众广、时效长的特点,但在调研中发现职业培训工作还存在政出多门,协调困难、各职业院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障碍等问题。要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除了学历教育之外,职业培训是更加重要的一部分工作,特别是针对我省贫困地区农村的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城镇下岗待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是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特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中共十九大提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目标,为职业教育和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省统筹建立职业培训专项资金,职业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打开营销渠道,找到致富之路;帮助城市下岗职工掌握各种生产工作技能,实现再就业,实现“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二)根据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制定长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划与教材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多種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各级政府和扶贫进驻乡镇干部都应该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和资源优势,根据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来编写教材,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

(三)建立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协调机构和机制

可以由中共广东省委扶贫办牵头,协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财政厅、发攺委、经信委、农业厅、林业厅、旅游局、卫计委、广东中华职业教育社和省工商联等有关部门与群团组织、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精准扶贫与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必要时可以邀请贫困地区的领导及基层代表参加,听取意见,制定政策,协调工作,形成合力。

(四)改变目前政府下拨职业培训经费的政策

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各职业院校开展各种针对贫困人群的培训工作,是我省目前的主要做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虚报多报培训人数,以骗取上级部门的培训经费的做法。因此有关部门出台“按照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数下拨职业培训经费”的政策也属无奈之举。虽然杜绝了虚报人数的现象,但是大量需要得到职业技能培训,但是又不需要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农民和群众却因此被挡在职业技术培训的大门之外。建议恢复原来按照实际培训人数下拨培训经费的做法,同时委托当地扶贫部门和进驻乡村的扶贫干部对扶贫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发现虚报人数行为,则取消该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格并对其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

(五)制定相关政策,划拨专项资金

充分发挥民办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民办职业院校除了支撑起我省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之外,还做了大量的精准扶贫培训工作。应在政策上给予他们与公办职业院校一视同仁的待遇,比如对其所招收的贫困家庭的学生给予生均经费补贴;对其所举办的职业培训按照人数给予专项拨款;给予民办职业学校的教师以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退休待遇,以解决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贫困地区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比亚迪集团扶贫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长治市沁源县:打好脱贫攻坚战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召开“两后生”职业培训推进会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