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昂山素季:“民主女神”的困境

2018-01-30

东西南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若开邦罗兴亚素季

看到西方媒体这些充满“义愤”的批评和激烈的言辞,很难想象这是向他们长期支持的“民主斗士”昂山素季抛出的。罗兴亚难民问题对她来说是一个烫手山芋,但西方及部分穆斯林的指责对她来说也绝不公平。

罗兴亚人问题升温

8月25日,缅甸西部若开邦的多个警察局和哨所遭到武装分子袭击,缅政府确认袭击为恐怖分子和若开邦罗兴亚救赎军所为,缅国防军随即展开清缴行动。在此过程中,大批罗兴亚人逃往与若开邦接壤的孟加拉国,罗兴亚难民危机再次升温,成为全球关注热点。

西方媒体密集报道缅军方对罗兴亚人施加暴行,称有数十万罗兴亚难民逃往孟加拉国,引发人道主义灾难。西方国家政要对缅施压的声音也不断传出。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要求缅政府和军方解决冲突地区存在的严重违反和侵犯人权的问题。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敦促缅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使用她的“道德资产”停止对罗兴亚人的迫害。英国政府表示,已决定暂停向缅甸军方提供培训,直至缅以可接受的方式解决当前危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加入施压者的行列,敦促缅甸停止对罗兴亚人的迫害。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也一起表达对罗兴亚危机的关切……这些都让顶着诺贝尔和平奖光环的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面对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昂山素季就罗兴亚问题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谴责若开邦发生的所有侵犯人权和非法暴力行为,称缅政府将对违反土地法、侵犯人权的所有人采取行動,并称若开邦内大部分穆斯林并未逃离该邦。她表示,缅政府愿对那些有意返回家园的人启动难民身份认证程序。缅不怕国际社会对若开邦问题进行监督,并将致力于为这场危机寻求具有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西方态度大反转

昂山素季的讲话立即引来西方舆论一片挞伐。英国《金融时报》称昂山素季没能通过“罗兴亚”考验,她的讲话缺乏人道主义精神和同情心。大赦国际组织称这篇讲话是“谎话以及对受害者的指责”。美国《纽约时报》的一则评论《圣人的坠落:世界是否看错了昂山素季》称,昂山素季民主偶像的形象已被破坏,她已褪变为一名政客,而非民主和人权斗士。该报还引述多名知名人士的话称,昂山素季忽视缅甸人权保护,不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英国《卫报》称昂山素季作为“缅甸的曼德拉”,其表现与曼德拉相差甚远……

看到这些充满“义愤”的批评和激烈的言辞,很难想象这是西方向他们长期支持的“民主斗士”昂山素季抛出的。回顾过去二十多年,昂山素季与西方确实有过一段政治蜜月期。1991年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昂山素季,表示“要通过这一奖项向这个女人不屈不挠的努力表示敬意,并向世界各地致力于以和平方式为民主、人权和民族和解而奋斗的人们表达委员会的支持”。昂山素季也因此被西方描绘成东方民主进程的女神。

2014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专门在缅甸举行大选前访缅,并在公众面前拥抱昂山素季,向全世界展示美国对于昂山素季的认可,为其参选站台助威。2015年11月,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以压倒性优势赢得缅甸大选,西方舆论一片欢腾,庆祝昂山素季赢得了历史性胜利,并对她极尽溢美之词——令人尊敬的夫人、缅甸的女儿、钢铁蝴蝶、民主偶像等,不一而足。

时过境迁,西方现在对昂山素季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原因在于,按照西方国家的逻辑,昂山素季在罗兴亚人问题上没能坚持所谓捍卫人权原则,袒护缅甸安全部队的暴力行径。

看看现在昂山素季身上的两个标签,“圣人”与“冷血”,如果可以量化,昂山素季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本身的改变幅度,肯定远小于西方媒体给她的两种极端评价。与其说她变了,不如说是西媒一开始就看错了圣人,现在仍然看错了冷血。

昂山素季可能早已察觉,她无法继续演出西方给她的圣洁扮相,因为国际社会对缅甸国内问题的了解也非常片面甚至偏颇,她的现实处境将与自身形象严重冲突。尤其,罗兴亚问题,根本是吹捧她的西方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罗兴亚问题历史根源

与西方谴责的简单粗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兴亚人问题和缅甸国内政局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罗兴亚人问题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根源和敏感的宗教因素。缅甸罗兴亚这一族群是阿拉伯商人和孟加拉穆斯林移民的后裔,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宗教。在英国殖民时期,英国对殖民地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利用罗兴亚穆斯林与缅甸佛教徒之间的宿怨,组织起一支罗兴亚武装力量以协助英殖民统治。二战时期,为了阻断日军通过阿拉干向印度推进,英军组建了一支由孟加拉穆斯林组成的部队——“孟加拉V支队”。但是,当英国人撤进印度之后,这支已经被武装起来的队伍并没有将注意力投向日军,而是用来驱赶阿拉干的佛教徒(若开族)。

根据缅甸人和英国人的记录,成百的村庄被V支队烧毁,超过10万名佛教徒被杀害,仅边境小镇磨豆就杀掉了3万多佛教徒。

说到当年V支队欠下的血债,若开人甚至用上了“种族清洗”这个词。可见,若开人和罗兴亚人间的民族仇恨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的。

缅政府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不承认罗兴亚人具有缅甸公民权,拒绝使用“罗兴亚”这个表述。1982年的《缅甸公民法》明确规定,罗兴亚人无资格成为缅甸公民,而是非法滞留在若开邦的孟加拉裔人。

近年来,在缅甸反复出现着这样一个论调:佛教是一个内在和平、不宣教的组织,因此容易被那些更具侵略性信仰的宗教所压迫。

此外,罗兴亚穆斯林还被认为是威胁本地民族的外来者,他们被控诉“繁衍太快、太有钱、太不同”。佛教族群的女性嫁给富有的罗兴亚人的现象,让广泛的男性佛教徒感到被威胁:佛教女性与穆斯林结婚后要改变信仰,穆斯林族群实施一夫多妻制,他们孩子的出生率高于佛教族群……endprint

2016年4月28日,数百名缅甸群众和僧侣在仰光的美国大使馆前集会游行,抗议美国在此前的一份官方声明中使用了“罗兴亚人”(Rohingya)这个称谓。示威人群手持的标语上写着:“停止使用‘罗兴亚人这个词”,“如果美国大使馆继续使用这个词,就请滚出(缅甸)去”。

这是缅甸自2011年启动改革以来,第一次发生针对美国政府机构的抗议活动。

最为标志性的事件,是去年10月的暴力事件。联合国在今年2月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称缅甸政府军自2016年10月的强奸、酷刑、纵火、谋杀等一系列军方暴力行为,“很有可能”已经犯下了反人道主义的罪行。而这一事件更是标志着缅甸的暴力冲突已经正式从若开邦地区的族群冲突升级为罗兴亚人与政府的冲突。

当然,罗亚兴人中的极端分子也没闲着,他们中的一部分参与了和若开佛教徒之间的族群暴力事件,而另外一部分及和来自缅甸以外的极端分子则采取了组建恐怖主义组织和采取恐怖主义行动来达成诉求。“罗兴亚人救世军”正是这样一群极端分子组成的恐怖主义组织。

于是,这些年,两方就在不断的分歧和不认同中频频发生暴乱与报复。而对于大部分的罗兴亚难民来说,除去与若开居民之间长期的宗教、族群矛盾,难以获取公民身份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也逐步显现。

昂山素季的困境

缅甸复杂的国内政治也导致罗興亚人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缅甸经历了50年的军政府统治,现在实现了形式上的民主,但军方仍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昂山素季担任国务资政,是缅事实上的领导人,但她在国内各项重大政治议程上仍离不开军方的支持,因此在罗兴亚人问题的处理上也必须照顾军方的关切。与此同时,她作为国家领导人,还要考虑占缅人口绝大多数的缅族佛教徒的感受。如果她直接表态支持或同情罗兴亚人,则很可能被国内选民视为“背叛”行为,并为政敌提供攻击她的把柄。

在西方国家的谴责和施压之下,缅甸民众却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昂山素季的立场和缅甸政府处理若开邦冲突的做法,他们认为西方舆论对缅政府和昂山素季本人施压是不公正的。认为昂山素季是一国领导人,她要关心的是全国各民族的利益,是国家发展的整体方向,不可能像西方要求的那样只偏袒个别少数民族。他说,缅甸人民和昂山素季都不在乎西方称要剥夺昂山素季诺贝尔和平奖的威胁,如果她因为捍卫国家利益被剥夺了这一奖项,只能使缅甸人民质疑这一奖项的公信力,更加支持昂山素季的选择。

其实,从政治信念上讲,昂山素季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她的政治地位和面临的政治环境。2012年昂山素季在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领奖时发表演说表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没有被迫迁徙、没有无家可归和没有绝望的世界,一个每个角落都是真正的圣堂、每个居民都生活在自由与和平中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来,创造一个可以让我们安全入睡、开心醒来的世界”。

这些语句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激情,但与缅甸国内的现实相比却略显空洞。现在的昂山素季,作为缅甸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是如何团结全国各民族,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国家民族和解进程。在此过程中,她既要照顾到各民族和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还要与军方保持良性互动。做反对党易,做执政党难。在昂山素季执政举步维艰的阶段,昔日的西方朋友不仅没有向她投来理解的目光、伸出温暖的援手,反而马上变脸,频频施压。

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西方从未真正关心过缅甸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西方在这些发展中国家所追求的只是以“民主”的形式扶持亲西方政府,以“人权”“自由”为幌子,打压他们不喜欢的政权。西方不顾罗兴亚人问题的复杂性,只向缅政府一方施压,是失衡和不公平的,也不利于缅甸的长治久安。

其次,西方不愿丧失干预缅甸事务的抓手。昂山素季执政以来,对内与缅军方保持合作,推进民族和解进程,对外平衡发展与各大国的关系。缅甸并没有像西方国家期待的那样,不断靠向西方,疏远中国。恰恰相反,昂山素季把中国作为她执政后访问的首个非东盟国家。西方的失望可想而知。因此,抓住罗兴亚人问题不放,对缅甸持续施压,成为西方加大对缅影响和渗透、谋求地缘政治利益的难得抓手。

再次,西方捍卫“民主、自由、人权价值观”的危机意识越来越明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维系现有民主制度的经济基础受到冲击,经济失衡、社会不公、政治极化等问题相互交织,西方民主制度和其标榜的民主、自由、人权价值观失色不少,西方对于世界事务的主导力也随之削弱。这让西方精英阶层焦虑不已,因此,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炒作发展中国家人权问题的机会。他们报道时选择的角度、采访的对象、表达的观点都是精心挑选过的。

新加坡知名学者、前外交官马凯硕曾说,“当你拿起西方的报纸阅读他们对叙利亚、乌克兰或伊朗问题的分析时,请自问一下你是在读一篇客观的分析,还是一个歪曲了的世界观。”

罗兴亚难民问题对昂山素季来说是一个烫手山芋,但西方及部分穆斯林的指责对她来说也绝不公平。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领导人,昂山素季深知自己能够在这一问题上做什么。至少,她不需要努力去符合西方的圣人形象。endprint

猜你喜欢

若开邦罗兴亚素季
昂山素季被判处4年监禁
水泄不通
孟加拉 逃亡
孟加拉尴尬的民族
缅甸解除若开邦紧急状态
罗兴亚人是什么族群
缅甸政府指控昂山素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