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流动儿童家庭亲子沟通小组工作的实践研究

2018-01-29雷大霞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

雷大霞

摘 要:文章以广东省中山市L社区中的流动儿童与父母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前期主要运用访谈与文献的方法收集流动儿童亲子沟通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流动儿童的现状和困境进行探析。在社工专业助人价值理念指导下,开展亲子平行小组,全面剖析小组实践过程,寻求社工介入此问题的模式创新。最后评估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提高亲子沟通状况方面的效果,并尝试给出建议。

关键词:亲子平行小组 城市流动儿童 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244-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出现了家庭化的趋势,流动儿童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但目前学术界对于流动儿童所面临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入学、托管、城市融入等方面[1],而深入流动儿童的家庭,探索其亲子关系互动的实务研究相对较少。亲子沟通是家庭中重要的一种互动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影响到每个家庭成员的内外在表现。当流动儿童面临适应问题时,充分的亲子沟通是一个有效的资源,可以帮助流动儿童正确认识问题,恰当解决问题。相反,不良的亲子沟通可能不利于流动儿童的良好适应和健康发展[2]。

亲子平行小组,是指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小组活动,被分成两个小组——孩子组和家长组。两个小组虽然分开,但活动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小组活动主题也是一致的,只是小组活动地点不同。通过孩子组和家长组之间互相配合的小组活动内容、活动进度以及跨小组联合活动等,借由孩子和家长的积极体验,既促进孩子的发展,又让家长有所收益,学习并掌握了亲子互动以及家庭教育方面的技巧[3]。亲子平行小组模式在大陆社会工作领域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服务对象群体中运用,尤其是在广东社工发展背景下,在面对服务对象问题的时候,亲子领域已经使用愈来愈广泛。

1 城市流动儿童亲子沟通小组背景分析

1.1 项目介绍

L社区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西北部,辖下4个小区,面积17km2,总人口约59508人,其中常住人口15008人(4506户),外来人口约44500人。这一地区是中山市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社区中聚集很多拖家带口的流动人口。社区交通设施严重不完善,大型车辆较多,道路受损严重,居民出行受限。辖区内公共场地单一,健身、休闲、娱乐等公共设施严重不足,也导致来中山建设者生活娱乐休闲单一。这些外来户大多租住户籍居民的房子,房屋陈旧,环境较差。这些流动儿童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平时都是独自上下学和玩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流动儿童问题凸显。

居委会非常重视社区流动儿童问题,给予社工开展服务充足的资金支持。研究者通过L社区居委会反映以及查阅以往文献,走访等途径正实到本社区流动儿童亲子沟通存在困境,主要表现为:亲子沟通时间少;沟通方式欠佳;亲子间缺乏互相了解等。

1.2 组员介绍

主要是L社区流动家庭有改善亲子沟通需求的人员,L 社区8~16岁的之间的儿童及其家长。通过综合采用多种渠道进行招募,有许多居民前来咨询报名,笔者通过与报名者进行交谈,根据报名者的时间、研究目标等因素进行了筛选,最后确定了8对亲子、16人成为小组组员。

1.3 关于小组活动设计

本次亲子平行小组理论基础是家庭沟通理论、镜中我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游戏治疗理论。目的是帮助家长和孩子学会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和技巧,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期望组员通过活动认识到良好亲子沟通关系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掌握至少一种亲子沟通技巧;本次小组活动一共包含6节小组活动。第一次活动目的是组员之间初步认识和相互了解,组员初步了解本系列小组活动的内容;第二次小组活动目的是让家长孩子分别了解与对方沟通出现障碍的原因,并引出接下来几节活动内容;第三次活动目的是家长组学会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子女组学会正确响应家长的批评;第四次活动目的是家长组学会应对孩子的“坏脾气”,孩子组正確表达自己的糟糕情绪;第五次活动目的是家长组了解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孩子组了解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第六次活动目标是回顾各节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家长组和孩子组两组社工负责人共同开展实地需求调研,制定服务方案,同时方案也充分考虑到小组筹备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4]。社工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形式设计每次小组活动以期达到小组目标。本次活动家长组和孩子组合体时两组负责人相互配合开展活动,小组分开时两位社工负责人分别带领本组成员围绕主题完成目标之后,在一起分别分享本节活动开展情况,做出本节次评估,保持随时沟通交流。

2 小组工作介入的总结

社工能利用亲子平行小组的特性,根据参加中父母与孩子的需求[5],以及他们的自身性格特质,相互呼应着设计相应的每节小组内容,每节活动出现的问题都会及时解决。例如第二节小组谈论话题偏离小组的方向,社工要用技巧引领组员聚焦小组的话题,引导组员围绕小组目标往小组的方向发展。同时每节活动开展后能够及时沟通分享反思。为保证小组效果,适当地调整小组计划,整个小组效果得到了保证。

本研究根据社工服务的实务经验,全面分析小组开展过程,发现也存在很多不足,总结出此类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其他关注此类问题的人士以及社工行业的人员,提供一点点的参考经验。

3 亲子平行小组应用于流动儿童亲子沟通关系改善的不足与建议

3.1 专业反思与不足

(1)社工介入方法不足。由于社工个人时间和能力以及人力物力方面的限制,本文中采用了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介入方法,而没有对个别有需求的组员进行个案研究以及追踪。流动儿童亲子沟通问题如果除了小组工作方法以外,增加部分个案管理部分,以及加强社区方法的运用,学校、家庭、社区综合介入,效果会更好。

(2)服务深度有限。服务中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对居民的自主性的发挥有所欠缺,且部分服务仍存在对案主的问题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未能系统地让亲子完全了解沟通问题。

(3)缺乏与服务对象持续联系机制。通过开展社工服务,社工与辖区内居民建立了较好的联系,但是活动结束之后,社工在后续跟进工作上存在跟进不及时、与服务对象联系持续性不足的问题,后续跟进措施做得不完善。这就需要社工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在开展社区活动时主动邀请之前活动参与者再次参加活动,以保证与服务对象联系的持续性。

(4) 没有充分的挖掘资源。除了在微观层面来探讨亲子沟通问题的解决之外,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在很多方面继续拓宽。社工深入开展服务过程中除了与政府部门交流合作较多外,未能够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例如企业等。社工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源网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整合各种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流动儿童的问题需要动员各方力量。

3.2 研究启示与建议

3.2.1 亲子平行小组在解决流动儿童亲子沟通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

社工能善用亲子平行小组的特性,让家长和孩子在同一时间,在相同或不同的空间下进行及学习相关课题,从而令亲子可以更贴近地改善或加强某方面的问题,如亲子沟通冲突等。亲子关系涉及到沟通双方各自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内容,而且这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平行小组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有需要改善亲子关系的双方同时加入学习体会之中,在小组中了解到对方对自己的期望,反思自己需要改善的方面,这样对双方都是很好的沟通交流和提高的机会。社工在平行小组中可以重点把握两个小组组员的不同表现,根据组员的需求设计相对应的小组主题。根据两组组员的特点,家长组以分享、讨论为主,社工在小组中也加入了情景模拟、情绪彩虹等较为灵活的活动方式,让家长更为直观地体会亲子教育的情景,加深对小组内容的掌握;子女组更多采取游戏分享与学习的方式进行,如采用家庭情景剧、视频观赏分享的方式,这样就能够发挥平行小组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沟通技巧,让组员们在学习体会中得到成长。

3.2.2 改善流动儿童亲子沟通问题需要整合多方資源开展工作

流动儿童亲子沟通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靠单个人力量的建设或者是社工机构的建设就能完成的。为了能让更多的资源让更多的人分享,流动儿童亲子沟通问题可以由单个家庭的服务,扩展到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服务,促进家庭互助网络的雏形初步建立,促进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助。因此家庭项目可以通过开展“传递祝福,关怀到家”亲子探访活动、亲子家庭联谊活动、亲子寻宝活动、“幸福行·亲子乐悠游”出游活动,以增进亲子关系这个契机来增进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接触,搭建平台来让他们认识身边的其他家庭。此外,建立资源平台,让更多的资源能够服务到服务对象,社工建议在服务过程中应十分注重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交流和合作,为社区家庭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高质量服务。

3.2.3“助人自助”视角下重视流动家庭的自身潜能

以本研究为例,造成流动儿童亲子沟通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而笔者则着眼于其自身原因,通过小组活动改善并达到解决其问题的目的。并在社工理论的指导下,始终重视组员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对服务对象的授权和增能,在帮助恢复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的同时,成为服务对象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增强自信心,促进服务对象自身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慧娟.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4(6):36-39.

[2] 陈丽,刘艳.流动儿童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1):58-62.

[3] 汪光珩,沈黎.亲子平行小组:香港家园合作的新模式[J].教育导刊,2007(2):59-60.

[4] 刘梦,张和清.小组工作[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59.

[5] 陆士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48.

[6] 邢岩.社会工作方法在改善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运用[D].吉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
请别用责骂来“帮助”孩子
父母千万别轻易“偷走”孩子的梦想
追逐理想之光
家长应学会给孩子和自己“留白”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成长自己 成就孩子
妈妈,请不要念动你的“咒语”
为孩子的心灵打开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