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意义流程及其教学模式和方法

2018-01-29于爽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流程应用意义微课

于爽

摘 要: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促进教学过程动态化,通过图像识别讲解重难点,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按照导入新课—实践示范—总结归纳之流程开展教学活动。可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关键词:微课 课堂教学 应用意义 教学流程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209-02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所在,同时还包括不同于传统教学资源的且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等特点。微课的使用要结合学生的特质开展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笔者结合医学检验类课程教学,阐述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意义、教学流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合理应用微课于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1 应用意义

1.1 创设情境,借助微课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质量的优劣往往决定了单元教学的成败。教师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借助微课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促进课程的开展。

1.2 利用微课促进教学过程动态化

高职高专学生学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难以快速理解与掌握复杂的知识与抽象概念,学习能力有待开发与培养。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做出细致的讲解,反复强调问题的关键,而这正是微课可以代替教师所做之事。与教师不同,微课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点,让学生快速理解并消化知识点。

1.3 进行图像识别,借助微课讲解重难点

医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图像识别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关键内容,对于图像的理解和掌握尤为重要。教师在借助微课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讲解,然后借助微课进行汇总,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其对应的图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临床检验图像,然后鼓励学生自主识别,以攻克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1.4 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医学检验类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要紧跟并介绍学科前瞻性知识,用既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去感悟体会并理解,并合理运用到实践之中。

1.5 促进个性化学习

高职高专学生有独立人格与不同学习方式,张扬个性决定了有不同的学习追求。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目标,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因材施教,是利用微课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课外拓展不同,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同的。教师要搞清楚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微课让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

2 教学流程

2.1 导入新课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既往教学经验提炼单元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并据此设计问题,确保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微课设计工作。医学检验类课程知识点纷繁复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时难以掌握全部知识和技能。新课准备阶段,利用微课归纳总结整理知识,铺垫课堂教学。

2.2 实践示范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出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演示操作过程录制成教学视频,或下载网络操作视频并融合到微课教学视频中,进而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吸引学生提高注意力,通过操作过程步骤的分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

2.3 总结归纳

微课可应用于课堂教学后,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并掌握本节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3 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可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和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3.1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良好的态度通过相互讨论和积极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以知识为线索,讲清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设置几个问题,制作成“微课”带入课堂,让学生观看视频后,老师再讲解,而后再筛选并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思想活跃、大胆质疑,积极提出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式讨论、查询相关资料,分析问题,一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及其学习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3.2 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职业提高能力。

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制作的“微课”是以某一问题为案例,运用知识解决案例的整个思路、方法为主线,规范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规范与习惯。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呈现某种教学情境,学生利用可以解决问题的既往知识和能力,从探究现象开始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形成性学习过程,实现迁移效应,了解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可见案例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

3.3 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微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基础,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进行上课,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学和协作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培养和提高学生求异思维、探索发现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方法

4.1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利用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教师推送学习资料时又运用视频教学、动画教学等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4.2 小组合作探究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及丰富的情感体验,组内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发现。

4.3 归纳总结法

在交流评价阶段主要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知识点,比较评定各小组及其每个成员的表现。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不仅便于学生学習,更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与热情,融洽师生关系,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应树立微课学习的意识,合理利用微课资源,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聂竹明,刘钊颖.微课与慕课: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供给方式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4):19-24.

[2] 汪宗桂,左长清,张志珍,等.医学生物化学“助学型”微课的教学设计[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144-147.

[3] 王槐高,孔霞,郭向华,等.微课结合PBL在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141-143.

猜你喜欢

教学流程应用意义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语文倡导“低碳课堂”策略浅析
评课寻其理返璞为求真
纤维支气管镜ICU治疗严重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低年级聋生数学课堂流程探究
乙肝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