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途径分析

2018-01-29鞠志红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毕业生高校

鞠志红

摘 要:经济形势的变化带来了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变化,这种变化也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是非常乐观。新的就业形势下,转变传统的就业理念、拓展就业服务途径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又一挑战。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途径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途径拓展的建设建议,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途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就业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19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就业市场,多年来一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6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2017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每一年的就业季到来时都可以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最难就业年”宣传。在这种劳动力需求市场增长不足以满足劳动力供给市场增长的情况下,高校怎么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帮助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途径存在的问题

1.1 就业服务平台的建立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帮助毕业生尽快就业都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园招聘会,以聚集众多企业共同参与的大型招聘会为主,还有一些个别企业举办的单场校园招聘会。这种校园招聘会也确实在帮助学生就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招聘会的力度来看,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还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学生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就业。而且,学校知名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来参与招聘的企业的数量、质量和提供的就业岗位呈明显下滑趋势,毕业生的就业效果会更差[1]。

1.2 弱势就业群体的扶助措施不到位

目前,毕业生跨地域找工作是一个常态,而因为跨地缘所产生的一系列交通、住宿费用就形成了学生找工作的搜寻成本,有一部分困难学生难以承担这部分搜寻工作的成本,不得不放弃一些本来可以争取的就业机会,这也使得很多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在寻找工作的时候只能局限在学校所在地或家庭所在地企业,无形中增加了就业困难。

1.3 校企合作难以充分促进学生就业

目前,很多应用型大学也会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以实习促就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但是,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学校培养的人才在能力模块上有时候很难满足企业需求,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可能没有意愿再接收学生就业。而且,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有些很难和学生的专业、兴趣对口,学生实习后也没有意愿继续留在单位。实习促就业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

2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途径建设建议

2.1 完善就业服务平台

(1)进一步增加公益性大型招聘会的举办力度。高校在独立开展各种大型校园招聘会的同时,可以与当地的人才市场合作,通过当地的人才市场获得企业对毕业生需求的信息,在毕业生寻找工作的不同阶段邀请更多企业参与更多的公益性的大型招聘会,也可主动出击针对企业的专业需求推荐学生进行面试,促进企业和学生的面对面沟通,增加就业机会。(2)打破各高校的招聘会壁垒和自我保护主义。有一些学校为了促进本校学生的就业,在自己校内设置了招聘会壁垒,外校学生很难进入获得就业机会,短期来看确实对本校学生的就业资源进行了保护,但同时也限制了本校招聘会的宣传力度和企业的号召力。同时,各校的各自为政其实长期来看损害了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应从更广大学生的利益出发,开放举办招聘会。(3)建立全省统一的毕业生招聘信息平台。该平臺的建立必须是开放、互动型的,全省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共享信息,主动联系企业。企业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收集学生信息、主动联系学生,打通企业和学生沟通的渠道,做到省内公开,进而拓展为省际公开、国内公开,形成一个不弱于专业招聘平台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公共平台[2]。

2.2 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1)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系统指导和全面规划。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到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整个阶段。要有针对性和分类进行指导,以便达到“全程化、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目的。(2)要建立健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专门机构。通过网络化指导机构的建立,以讲座和咨询会的形式来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3)构建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要加强对就业指导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对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要把就业指导当作一门学科来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可从学生工作干部、共青团干部和辅导员中挑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同时向社会招聘优秀的就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成功就业的知名校友等组成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切实提高就业指导水平。(4)要加强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课程专业化建设。要研究设计系统完整、实用性强、全方位、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在选择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课程教材时,要做到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增加模拟面试、就业指导讲座和礼仪讲座等课时,增强就业指导实效。

2.3 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习就业机会

现阶段,我国很多行业都会有学会或协会,高校可以根据专业方向,由专门的院系教师加入这些协会,与协会中的企业进行联系,帮助学生就业。在学生毕业前,安排实习环节,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适应工作环境。实习结束前,进行双选,帮助学生就业。具体实习企业由学校联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每年选派实习生到企业实习。选派方式,是学生报名,企业进行面试筛选,合格的同学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实习期结束,实行就业双选。这种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就业,在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对学生也是一个考察的过程,学生更容易融入企业,也更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部分专业可以尝试合作办学的模式,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从而实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与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双促进[3]。

2.4 要建立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渠道

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成功就业的理念,如何通过更经济的现代化的方式获得就业信息并进行电话面试、网络面试,建立异地网络面试实验室,减少学生的择业成本。帮助他们学习与企业沟通的技巧,如何争取获得企业的面试资金支持。“一对一”推荐就业岗位,提高学生的资金利用率。设立专门的就业扶助基金帮助困难学生实现就业。也可通过助学贷款的方式,帮助学生申请就业扶助资金。

3 结语

在学生的就业中,高校要起到对外连接的纽带作用,贯彻执行国家的就业政策,与相关机构合作,形成完善的服务途径,促进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徐小波.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27):142-143.

[2] 赵鹏举.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途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

[3] 张建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分析与解决途径[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8-21.

猜你喜欢

毕业生高校
北京服装学院公共艺术系2021年优秀毕业生作品选登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