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大利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8-01-29张乐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学位意大利体系

张乐

摘 要:近20年来,意大利一直立志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使其往前的精英式教育受益日益大众化,并对接高职教育、完善教育层次以促进教育公平。对意大利近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进行梳理,能为我国所面临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对进一步促进新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意大利 高等教育 “3+2”学位体系 博洛尼亚进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152-03

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作为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国家,意大利的面积和人口仅相当于我国的一个中等省区,但其高等院校的比例要远高于此。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艺术教育,不论是中世纪的大学还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维多里诺,意大利在艺术教育上有着很长的历史。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虽说变化迟缓是其社会变革的特点,但自从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一系列法令的出台以及欧洲教育一体化的加深,其高等教育逐步形成为现今自成一体又与欧洲整体相接轨的教育模式。

1 意大利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历程

意大利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著名的博洛尼亚大学是世界公认的最为古老的大学。总体而言,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包括3种:(1)大学教育,其中包括综合性大学和专业学院;(2)高等艺术与音乐教育,即艺术院校和音乐学院;(3)高职业教育,其特点是培训与就业相联系。直至2008—2009学年,意大利共有89所大学,其中国立大学61所(包括3所理工大学)、非国立大学28所(包括11所远程大学)。

自20世纪60年代起,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围绕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市场化开始缓慢转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扩建、扩招成为普遍趋势:“每十财政年为高校建设在新建筑扩建和重建并完成现有的建设计划共192000美元”,意大利大学因此不得不正视面对规模扩张产生的设施缺失和教学资源重组效率低下等方面的问题。尽管普遍存在高等教育效率低下和不平等的观点,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才开始进行全面改革。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意大利成为博洛尼亚进程的重要发动者和参与者。“近10年来意大利高等教育为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挂钩经历了很多的改革。”意大利一个两层结构学位实现了将近20年来比较明显的改革。1999年的改革将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与欧盟体系保持一致,缩短了获得学位所需的时间,同时结合了扎实的文化素质和高度的专业培训。这项改革区分了3个层次的高等教育:“3+2”学位体系和博士学位,即基础的3年制课程,两年制专业学位和三年制的博士课程。这项重大的改革项目是通过两项创新来实现的:首先是1980年合法建立的研究生课程,以及1990年引入的三年制中学后职业课程。博洛尼亚进程的目标是在2010年建设一个欧洲高等教育领域,学生可以从中进行选择。伴随着改革项目的推进,意大利高等教育不仅增进了原有的教育层级体制,还完善了学生的职业化幅度,呈现出多样化和多选择性的趋势,大学注册人数和毕业人数明显增加。

2 意大利高等教育特点

2.1 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与层次多样化

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具有教育类型多样化和教育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从类型上说有大学文凭课程与大学学位课程之分;从层次上说,原来的学位单层结构现在变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层。其中第二层次被划分为硕士和一级进修硕士,第三层次总共包含研究博士、专业学位和二级进修硕士三类。具体来说,意大利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两个部门:大学部门和非大学部门。大学教育作为意大利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由综合性大学组成,经常性地被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其中私立大学在历史沿革上多数由教会承办。非大学部门主要包含如音乐、艺术、语言和高等职业技术培训等。作为国家特色,意大利美术和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教育机构众多,著名音乐学府米兰音乐学院便是其中代表。最后是在国内普遍不受承认的高等职业教育。意大利的高职教育包含了网络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学校和两年制职业技术专科培训等多种形式,并最终通过认证的高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来确定其学历有效性。

2.2 宽进严出的高教学习体系

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在专业选择和学习人数上不设定过多限制,入学机会整体而言自由平等。本科学位授予每个人进入高校的权利,而且在学生与高校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条件的屏障机制。不仅如此,多数的公立大学学费极低,直至20世纪后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意教育部才开始象征性地征收学费。正因如此较为宽松的入学机制,历经几次改革由意大利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统计的升学率充分地表明意大利高等教育的招生数量在明显增加。然而,与较为宽松的入学机制相对应的就是十分严苛的高等教育筛选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以本科生为例,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通常要进行18~20门课程的考试,毕业时,只要各项考试合格和通过论文答辩,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如果考试的门数不够,则不能毕业,按肄业处理。正因为有着严格的筛选制度,意大利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能按期修完规定的课程并取得毕业文凭的仅占同期注册人数的1/3,大多数均完不成学业或先后被淘汰。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基于大学教学自主权加强和高质量完成学位学习的需求,意大利公共管理部门开始重新重视高校教学的质量保障,并细化为从欧盟到国家再到机构纵向三层的评估机制,这同样成为保障办学绩效的外在约束。正是因为如此,通过研究和比较在21世纪初意大利公立大学效率的演变能得出意大利公立大学的效率得到了更快的提高。

2.3 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意大利政府積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充分提升意大利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以中意两国之间的高等教育交流为例,意大利政府于2004年、2009年分别推出了“马可·波罗”计划和“图兰朵”计划。其中,“马可·波罗”计划是旨在促进中国大学学生到意大利进行交换学习的教育计划。自2005年底起,意大利与中国之间通过密切的学术交流巩固两国间存在的稳定关系。为此将在意大利和中国建立两个办事处,用来协调相关的交流活动,该计划的交流人员十分多样化,包含大学生、博士生、研究人员、实习生、大学以及外交机构等。此外,2013年意大利出台了《2013—2015年高等教育战略规划》,为推动意大利高等教育进一步国际化进行了更加细化的指示:如为本国学生在国内外提供更多实习机会;支持更多有利于学生流动的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出国留学的机会,同时招收更多国外学生来意求学。

3 意大利高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3.1 重视完善不同高等教育类型和层次

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原本仅能由中学毕业的学生作为入学条件限制。但在今天,不同专业技术领域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位领域。此外,意大利改革历程中建立的“3+2”两级学位体系引入了三年制本科,这样的课程为继续深造的学生打好基础,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再加强本科生的就业能力。相较于以前单一刻板的学位体系而言,现行的意大利学位体系引进了一级进修硕士和二级进修硕士,使得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习之后可以更加自由地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一年限制或者两年限制的硕士阶段学习路径。此外,意大利还在同时引入了Master学位课程,该学位课程是针对高水平的专门人才而开设的,不受在校限制的招收对象将利于在职人员进修和完善终生教育体系。最后,意大利还完善了专业领域的培训体系,培养特殊职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相较而言,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层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本科—硕士—博士的逐级层次链,但位于之上的不同学位针对性不高,不能显著地突出各个年龄阶段和职业化层次人群的培训特色及优势。

3.2 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

意大利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细化:首先是欧洲教育一体化下欧盟层面上的质量保障,这主要是来源于欧洲高等教育协会在2005年制定通过的“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标准与准则”;其次是来源于国家层面的外部评价机制即全国科研评价委员会,该委员会针对大学科研项目开展评价及提升活动;最后是大学内部成立的机构委员会,这是意大利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内部监督机制。3个维度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逐层递进、相互配合,使20世纪中后期原本高等教育入学率和毕业率持续走低的意大利高等教育逐渐扭转了不良形势。

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2017年继“211工程”“985工程”后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准点。要想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就要从提高教育质量上深入挖掘创新发展模式,高校必须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人才培养规模要求、专业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等。从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评价体系的完善和评价方式的创新等多方面加强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

3.3 突出重点学科建设,形成国家特色

作为世界闻名的艺术之都,意大利的音乐与美术教育独具特色,意大利政府一直以来对国家的特色专业予以大力扶持,在保留其原本独特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供多样化的来意学习机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前往就学。相较而言,作为同样有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虽然我国高校众多,但未形成十分具有国家特色的优势专业或相对应的教学培养体系,高等学科教育最终发展逐步趋同。正因如此,我们应充分挖掘我国的特色专业,并将其充分与新时代下国内外形势相结合,使其输出有别于他国的优势特色课程,主动占据国际竞争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 Davi G.Scanlon.Some Comparative Reflections on German and Italian School Reforms[J].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1960,4(1):32.

[2] 佚名.意大利高等教育简介[J].高等教育,2002(8):24.

[3] 梅伟惠.意大利教育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10.

[4] L Borghi,A Scarangello. Italy's Ten-Year Education Plan [J].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19604(1):26-30.

[5]S Boffo,R Moscati. Evaluation in the Itali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Many Tribes, Many Territories… ManyGodfathers[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98,33(3):349-360.

[6] M Triventi,P Trivellato. Participation, Performance and Inequality in Italia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J]. Higher Education,2009,57(6):681-702.

[7] 黄启兵.意大利高等教育改革历程评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5(8).

[8] V Larcinese. A Discrepancy Index for the Study of Participation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Cas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taly[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8,88(3):483-496.

[9] AM De Luca. Enrollments in Italian in Higher Education[J].Italica,1966,43(2):204.

[10]韩永进,王霆钧.意大利高等教育与科研[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4):79-83.

[11]吕才.意大利的高等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1995(3):24-26.

[12] T Agasisti,C Pohl. Comparing German and Italian Public Universities: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in theHigher Education Landscape? [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12,33(2):71-85.

[13] Frank Soda. Education in Ital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11,521(4):198-201.

[14] LanzoniF.(2004)2+3=lenuoveuniversità:checosacombiato,checosacambierà[M]. Milano:AlphaTest,2004:21-69.

[15] 何芳.構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4).

猜你喜欢

学位意大利体系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基于慕课的学位和传统在线学位的五点不同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意大利
前人栽树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趣谈“学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