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质低效林评价指标体系及改造模式的思考

2018-01-29王旭东

绿色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改造评价体系

王旭东

摘要:指出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人造林的规模和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但除了缓解了自然压力,也因人为和环境因素而出现了经济和生态价值较低的低质低效林。基于此,研究了低质低效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有效的改造措施。

关键词:低质低效林;评价体系;改造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183-02

1 引言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形式,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公益林等形式的人造林逐渐成为生态恢复和经济效益的一部分。但从实际的种植效果和形势来看,质量和效益低的林业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问题都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改造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林业资源建设提供保障。

2 低质低效林评价指标体系和改造模式分析

低质低效林的出现是由防护林衍生而来的,而随着森林种植面积的增加问题也越发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分别是土壤、水分以及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变化使得灾害程度加深、人为种植环境下因对种植环境和要求的认知不清以及林业结构过于单一都是形成低质低效林的原因。针对这一现象,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改造模式的分析也逐渐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的资料较少,一般是从生态条件和立地条件两方面人手,又将其细分成种类多样性、结构和稳定性,但整体的效果并不十分好。而改造模式的研究和推行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初期是对低质低效林直接进行砍除,之后逐渐地发展成全面改造、局部改造、种植改造、选择性砍伐改造以及封禁管理五种。但由于方法对应的森林样式不同,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1]。

3 评价指标体系和改造模式的具体措施

低质低效林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会造成严重地阻碍作用,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应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改造模式的应用出发,降低低质低效林出现的几率,具体的措施如下。

3.1 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低质低效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具体的过程可以分成几个步骤。第一步,遵循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低质低效林的出现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给指标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所以,遵守一定的原则是保证体系建立的关键。一是遵守科学性原则,从林木的表现形式和内部因子的变化人手,归纳总结以科学的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对低效低质林进行更细化的等级划分。二是遵守系统化原则,将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各级分化的指标要避免出现重复和冗余,信息要最大程度上保持完整并涉及到普遍的因素种类,以便为评价和分析林木情况提供丰富和准确的信息来源。三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具有操作性,技术应用、检测情况以及经济性都要量化,提高体系的可行性。四是低质低效林的评价指标种类繁多,要求具有层次性,并且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评价林木情况。

第二步,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普通情况下,常用的筛选低质低效林指标的方法有头脑风暴、专家咨询和会内会外3种。首先,头脑风暴法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指的就是思维联想方法,在筛选低质低效林指标的进程中可以组织相关的人员5~10人对低质低效林指标提出和思考,会议中提出的各项设想要全部如实记录下来,为指标的确定提供多样化的方案。其次,专家咨询指的是汇总行业内的专业人员意见,通过匿名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判断,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时间较为充分可以反复地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出的结果可行性较强。最后的会内会外方法就是综合会议和个人的思考结论,最大限度地对评价低质低效林的指标进行筛选,结果更具有专业性和可行性。

第三步,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上面两个步骤的积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由一级和二级构成,也就是准则层和指标层两级。准则层的内容要包括林分质量、立地条件、防护功能、生态功能以及森林群落的抵抗力,而指标层则是对准则层进一步细化,像林分质量下分就是平均树高、顺密度以及覆盖率等。具体的运行需要借助层次分析方法建立矩阵进行计算[2]。

3.2 应用合适的改造模式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低质低效林改造的前提,在长期的应用研究中需要对原则进行确定,分别是对现有植物进行保护、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多树种种植以及合理进行砍伐,具体的改造模式有以下几点。

3.2.1 依据评价指标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

从上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中可明显的发现,栽种树木种类和适应的环境可以直观地体系中查找,所以为了减少地质低效林的存在首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指标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树种。从环境来看,可以分成乡镇和城区。对于城区的人造林而言,很大一部分都是以观赏性强的树种为主。在选择合适的树种时,要适当的将乡土树种引进,注重落叶、阔叶树种的搭配提供季节性景观的同时形成混交林带减少低质低效林的出现。现阶段的市内树种选择大部分都是以高大的树种为主,既能够遮挡阳光又增加了种植种类的丰富,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也很高,可以有效地控制低效林的产生。此外,为更合理的选择树种要根据实际种植区域进行选择像公园内可以在道路的两旁栽种高大的树木种类。对于乡镇选择的树种要兼顾评级指标中的生态性和经济性,以乡土树种为主是低脂低效林形成混交的形式,防止因树种单一造成大面积效益和质量的下降。

3.2.2 培育优质树苗

低质低效林的出现除了需要根据种植环境选择树种外,优质树苗的培育也是减少不良林木出现的方法。一是,选择抗病性和适应性良好的育苗品种,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催发种子时可选择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如物理法主要是通过调整水的温度处理,冷水适合杨树和榆树等种子较小的树木,温水适合包衣较厚的种子,而化学法更适合表面带有蜡质物和发芽困难的漆树等树木。二是,选取合适的育苗时间,树种不同对时间和温度的要求也有差别,按照苗木的生长特点包含了三个时间段,分别是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的树种尽量要将时间前移,土壤温度可达5℃即可育苗,夏播则与之相反需晚播,而秋播要在土壤冻结之前播种完成。三是,苗木生长需要的养分仅依靠土壤自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缩短树苗的成长周期就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施加基肥。基肥的施加可以在深耕和整地的阶段进行,做好使用有机肥,以免化学肥对土壤造成污染,一般施加的肥量要达到5t左右。另外,为了保证育苗的养分充足,工作人员定期地对苗圃的情况检查,发现肥力不足的问题要追加表面施肥,以高效增速肥为主,施加三次左右即可。

3.2.3 防止病虫害的影响

低质低效林的产生于病虫害的影响不无关系,想要减少不良林木群落的范围就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森林群落的抵抗力指标就对不同树种的抗病虫害明确的有所标示,在实际的改造过程中可以采用化学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影响。从化学防治的角度而言,虽然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但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防治效果。在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要合理地使用农药。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性能的农药并对浓度合理配比。接着,定期更换农药类型,混合使用农药。长时间的使用同一种药剂容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所以要在药效不明显时及时更改农药种类。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常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发生的机理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将两种以上的药剂进行混合,同时对多种的病害和虫害防治。此外,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要根据药剂、树木的特点选择施药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低容量喷雾和喷烟两种形式,前者多应用于大面积的林业防治中。而从生物防治的角度而言,改变人造林单一树木种类的现状,构建混交林,形成更完整的生物系统,对病虫形成自然的保护屏障。然后,利用昆虫治理病虫。自然环境下有益昆虫可以消灭病虫,常见的昆虫有瓢虫、蚂蚁、胡蜂等。而且还有一些寄生的昆虫可以直接将虫卵寄生到害虫的幼虫、卵以及茧内,减少病虫的数量。再有,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防治。

4 结语

低质低效林的存在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质量和速度,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可以从建立评价指标和应用合适的改造模式出发,有效地降低低质低效林的范围。

参考文献:

[1]周逸芳,蘇俊武,李卫冲.低质低效林优化改造途径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6,46(1):34~36.

[2]李莲芳,韩明跃,郑畹,等.云南松低质低效林的成因及其分类[J].西部林业科学,2015,38(4):94~99.

猜你喜欢

改造评价体系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