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湖南外向型农业发展影响研究

2018-01-29周道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5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

周道

摘要:本文以东盟对湖南外商直接投资和东盟于湖南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回归模型从省级层面实证研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东盟与湖南的进出口贸易会直接影响到湖南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其中东盟与湖南的进出口贸易每增加0.805853个百分点,湖南的农业总产值就会增加1个百分点;东盟对湖南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湖南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表明东盟对湖南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南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的作用不显著,因此可以忽略不计。为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湖南省农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湖南省应该积极引进外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外贸体制改革。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湖南外向型农业;线性回归模型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潮流。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建成的且比较有影响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达100个以上,签订区域性贸易协议200多个。我国与东盟同为亚洲近邻,关系友好,发展水平相当,近20年来经济增长迅速。目前,东盟已经连续十二年成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同时,东盟还是我国第四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五大出口市场。

长期以来,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国家战略与机制层面展开,而中国地域广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单单从国家层面出发,是不能准确分析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影响的。湖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毗邻广东,是泛珠三角区经济区域合作伙伴,具有扩大对东盟开放的区位优势和展开国际农业经济合作和互补的良好条件。湖南应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并就此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农业的外向型经济。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湖南农业外向型发展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GDP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它的建成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并带来了巨大影响:

1、促进了双边贸易特别是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双方90%以上的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极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2001-2009年,双边农产品贸易平均增长20.47%,进口平均增长24.89%,出口平均增长16.57%。农产品贸易总量增长的同时,农产品贸易种类也多样化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局限于木材和動植物油。现在,东盟的谷物、蔬菜、水果、食糖、鱼类等快速增长,东盟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呈现多样化趋势。

2、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和促进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采取优惠的投资政策,实现投资自由化,刺激了投资增长。为中国更有效的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创造了条件,也为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吸引外资带来机遇。同时,我国的贸易长期以来存在出口市场单一的情况,对欧盟和美国市场过于依赖。这对我国制定贸易产品价格、维持出口市场稳定以及防范外贸风险非常不利。发展东盟出口市场,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对我国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3.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

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从2004年“早期收获计划”启动到2008年,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增长了近两倍。农产品实施零关税在促进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促进了东盟向中国出口农产品,且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增长速度更快,导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增大。我国需要积极应对贸易自由化的挑战,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发展外向型农业。

(二)湖南外向型农业发展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超过5000万,拥有耕地资源378.93万公顷,其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向型农业发展迅速,但全国排名依然比较落后。

近年来,湖南外向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2002-2008年湖南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7.7%,2004年首次突破2亿美元,2009年虽然对外贸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冲击,但依然实现了超过4亿美元的出口额。2010年农产品出口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26%。但是,湖南的外向型农业发展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湖南的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市场的比重较低,省份排名在二十名左右。2006年湖南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0.89%,2007年较高,但也只有5%,2008年湖南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4.6%。

2、湖南农产品产量大,但出口比例偏低。

湖南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其中,粮食产量居全国第7位,稻谷产量居全国第1位,苎麻产量居全国第1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2位,柑桔产量居全国第3位。湖南虽然农产品产量大,但是出口率低。湖南的农产品出口占湖南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只有不到10%,且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2010年农产品出口只占总出口量的6.81%。湖南外向型农业对本省农业GDP的增量贡献很小,大多数年份外向型农业对农业GDP的贡献度为负数,即使在少数贡献度为正数的年份中,贡献度也只有5%。

3、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出口优势不明显。

湖南的农业结构不够合理,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农业相关的工业加工发展非常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规模差距很大。这严重影响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出口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名优产品和创新产品不多。其次,农产品的品种单一,粮食生产中90%是籼稻,畜牧业中90%是生猪,水果中90%是柑桔,这种生产结构经济效益偏低,与湖南农产品种类丰富的现实情况极不相称。

总之,湖南农产品总量大,但出口严重不足,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比例偏低,农产品出口优势不明显。通过对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湖南的外向型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和沿海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农产品贸易在全国处于落后的位置,这与湖南农业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湖南应该充分利用中国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等有利的国际条件,发挥自身农产品优势,大力提升外向型农业发展潜力。endprint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湖南农业发展的经济影响

——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

本文将进一步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湖南省外向型农业的影响。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外向型农业的影响因素包括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诸多领域,其中就湖南省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为此,本文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来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东盟外商直接投资及与东盟的对外贸易是否能促进湖南省农业发展?这种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

(一)、变量定义及其变化趋势

样本取1994年至2008年间的年度数据。东盟对湖南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湖南与东盟对外贸易水平、湖南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等数据均来自相关年份的《湖南统计年鉴》并计算所得。

1、变量的具体定义

湖南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GDP:在本文的数据中使用湖南省农业GDP年产值表示历年湖南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所使用数据为湖南省年农林牧渔总产值。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我们利用以1994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折算出1994至2008年的湖南省农业GDP产值;

东盟对湖南外商直接投资水平X1:东盟对湖南外商投资主要国家为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根据《湖南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取这四国对湖南实际FDI值之和为东盟对湖南FDI实际值。同时按照当年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并利用以1994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折算出1994至2008年東盟对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水平;

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水平XM:以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总额表示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水平,同样,利用以1994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折算出1994至2008年东盟与湖南省对外贸易水平;

2、变量的变化趋势

实际的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水平、东盟对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东盟与湖南省对外贸易水平三个变量的变化趋势,这三个变量的变化特征比较相似,可以判断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趋势。这表明近15年以来,湖南省农业GDP、东盟对湖南FDI、和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都表现出稳定快速的增长趋势。

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不改变时间序列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并使其趋势线性化,可以消除数据中潜在的异方差现象,所以对以上变量取自然对数,其对应序列记为LNGDP、LNFDI、LNXM。同时,鉴于变量的共同发展趋势,为了消除共同趋势的影响,对变量采取差分处理。

(二)、线性回归模型

1、单位根检验

建立回归模型变量间应具有协整关系,而协整关系意味着不同序列含有共同趋势,这要求序列必须含有相应的随机趋势,因而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必须对它们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单整阶数。为此,我们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LNGDP、△LNFDI、△LNXM这三个序列的ADF检验值小于1%的临界值,显示出为平稳性序列。△LNGDP、△LNFDI、△LNXM均具有一阶单整性,即△LNGDP~I(1)、△LNFDI~I(1)、△LNXM~I(1)。各变量存在同阶平稳,因此可以进行回归。

2、模型的建立与回归

假定其他因素对GDP的影响是平稳的,分析湖南省农业经济发展与东盟对湖南外商直接投资、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建立二元线性模型来讨论。模型为△LNGDP=a△LNFDI+b△LNXM+μ,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对△LNGDP、△LNFDI和△LNXM作回归分析,得到:

本回归中,R2值比较大,方程显著性高,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整体上显著,且DW值趋近于2,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但是变量△LNFDI的t值太小通不过检验,不显著。因此考虑剔除变量△LNFDI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LNGDP=a△LNFDI+μ得到:

本回归中,R2值比较大,方程显著性高,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整体上显著,且DW值趋近于2,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由回归分析可以发现东盟对湖南的外商直接投资没有给湖南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作用,或者说作用十分小,可以忽略不计;而能给湖南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作用的主要是东盟与湖南的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东盟与湖南的进出口贸易每增加0.805853个百分点,湖南的农业总产值将增加1个百分点。

3、协整检验

回归分析得出的是短期内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分析变量△LNFDI与△LNGDP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需进行协整检验。下面采用E-G两步法来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应对两变量进行线性回归,之前的研究已经得出回归结果△LNGDP=0.082858+ +0.805853△LNXM;其次,对上式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不含常数和时间趋势,使用ADF单位根检验,其结果如下:

残差序列的ADF检验值小于5%置信度水平下的统计量,因此序列具有平稳性,即Y1和X1存在协整关系。

4、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建立

通过协整检验知道,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Granger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一定存在误差修正模型(ECM)。令ecm=u,对残差序列作为误差修正项,至此建立它们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的表达形式。误差修正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以上方程的误差修正项系数为-0.13,为负数,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即各变量短期内对湖南农业经济水平的影响不会改变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且误差修正项的调整力度较强。从以上方程可以看出,在短期内,东盟与湖南省对外贸易会促进湖南农业经济增长。

5、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告诉我们湖南省农业GDP和东盟对湖南省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即湖南省农业GDP的增长带来东盟—湖南进出口贸易增长,还是东盟—湖南进出口贸易增长带来湖南省农业GDP的增长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格兰杰因果检验用于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要求变量必须平稳。由以上的检验知道,△LNGDP与△LNXM平稳,故能进行Granger 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下:endprint

从各变量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6)可知,当滞后期为是1时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是湖南农业GDP的格兰杰原因,湖南农业GDP不是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的格兰杰原因;当滞后期为是2时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是湖南农业GDP的格兰杰原因,湖南农业GDP不是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的格兰杰原因。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发现,东盟与湖南的进出口贸易会影响湖南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其中东盟与湖南的进出口贸易每增加0.805853个百分点,湖南的农业总产值将增加1个百分点;而东盟对湖南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湖南农业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线性关系,东盟对湖南的外商直接投资没有给湖南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作用,或者说作用十分小,可以忽略不计。东盟与湖南的进出口贸易会扩大湖南的农产品市场,促进湖南农业经济发展;而东盟对湖南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不大,同时投资也很少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对湖南农业经济发展作用不大。同时,东盟与湖南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和湖南农业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当滞后期为是1时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是湖南农业GDP的格兰杰原因,湖南农业GDP不是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的格兰杰原因;当滞后期为是2时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是湖南农业GDP的格兰杰原因,湖南农业GDP不是东盟与湖南对外贸易的格兰杰原因。

四、 湖南省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1、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外资农业利用比重

湖南省引用东盟国家的外资总量不大,且引用外资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也处于落后行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的签订,使投资的壁垒逐渐消除,双方投资更自由、便利。湖南省应该抓住此次机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吸引东盟对湖南的投资,增加外资总量,并合理分配外资利用,扩大外资在农业湖南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利用比重,提高引用外资水平。

2、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

湖南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能促进湖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这需要我们有更大的贸易规模来促进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湖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逐渐上升,对东南亚国家的热带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多。而东盟各国对湖南省特色农产品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湖南省应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的有利贸易环境,不断提高双方的农产品贸易规模。

3、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推行农业标准化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要增强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针对东盟进口国的农产品标准,建立检测监督体系,完善标准化控制机制。推广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在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过程中把握产品质量,以优质产品赢得客户。农业标准化不仅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4、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外资

建設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和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种养加工技术。改善投资环境,提供更加宽松适宜的投资环境,选在合适的地点建立外向型农业的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吸引外资。结合湖南省的农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重点选择和我省发展规划相关度大的、技术含量高的农业外资项目,发挥外资项目的带动作用。

5、优化产品结构,促进外贸体制改革

湖南省出口的农产品结构单一,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必须采取措施改进现有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多元化。充分利用湖南农业资源优势,提高产品的层次性和差别性,开发新产品和新品牌,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益的农产品和采取多种经营,对传统农产品进行调整,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创汇多的农产品,依靠科技改造传统农产品,增加特色产品种类,提高品质。

参考文献:

[1]张世平,彭积龙,陈思.湖南与东盟经贸合作分析.中国统计, 2010,42-44

[2]张宏建.提高湖南特色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61-63,74

[3]江虹.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壁垒及法律对策.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74-78

[4]李红梅,吕向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世界农业,2010,(6):55-59

[5]马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广东经济发展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23):17-23

[6]周曙东,崔奇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0,(3):24-28

[7]李培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财贸研究,2007,(4):33-3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泰国贸易发展的浅议
TPP对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中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