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中语境下的新春感言——菅原道真《立春》与杜甫《小至》同质性研究

2018-01-29王京钰

关键词:物色原道同质性

王京钰



客中语境下的新春感言——菅原道真《立春》与杜甫《小至》同质性研究

王京钰

(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日本平安时期最杰出诗人菅原道真创作的某些诗歌具有沉郁的风格,这与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诗歌的重要特征极为相近。菅原道真创作于赞州时期的诗歌《立春在十二月廿六》和杜甫创作于夔州时期的诗歌《小至》,是两位诗人在客中语境下创作的新春感言,表达了两位诗人客居思乡的情感。这两首诗在创作语境、诗歌立题、意象设置、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同质性特征。

菅原道真;《立春》;杜甫;《小至》;同质性

日本平安时期杰出诗人菅原道真(845—903)生前曾被醍醐天皇(885—930)誉为“胜白样”。(《见右丞相献家集》)[1]471道真也在诗歌中多次提到唐代诗人白居易(772—846),明示受到白居易影响[1]477。相比之下,道真诗文中没有提到唐代诗人杜甫(712—770)及其诗歌,学界关于杜甫与道真的比较研究远不及关于白居易与菅原道真的比较研究盛行。但是,道真的一些诗歌与杜甫诗歌的同质性特征极为显著。例如,道真的《叙意一百韵》与杜甫百韵诗具有全方位相似性[2];《九月十日》如同杜甫《至日遣兴二首》的凝缩[3];《慰少男女》等诗中诗语与杜甫某些诗语具有共同性[4]。还有些诗歌,不能断言其受到杜甫影响,但意象设置等方面却与杜诗有同质性特征。本文探讨的道真诗歌《立春在十二月廿六》(以下称《立春》)和杜甫诗歌《小至》既如此。这两首诗是两位诗人在客中语境下创作的新春感言,在创作语境、诗歌立题、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性特征,其同质性最终通过意象的同质性设置来实现。

一、创作语境、诗歌立题、内容及形式的同质性

1. 创作语境。从诗歌创作背景来看,道真《立春》诗和杜甫《小至》诗具有一致性,皆为在客中思乡语境下创作的新春感言。

仁和二年(886)正月,道真被命转任赞岐守。他自认为这是遭受贬谪,到任后思乡心切,常常寄情于诗。作于仁和四年(888)十二月赞州守任上的《立春》诗,[1]327正是在这种客中语境下产生的。

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翌年七月,弃官西去秦州开始漂泊。大历元年(766)春客居夔州时已55岁,年高体病,思乡之情日切,但因战乱困顿等不得归乡,正所谓“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闷》)[5]1790《小至》诗正是这种客居语境下,于大历元年冬在夔州创作的。

2. 诗歌立题。道真诗歌《立春》和杜甫诗歌《小至》均咏标志春天到来之节气。

道真所咏“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杜诗中的“小至”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关系密切,据杜诗第二句“冬至阳生春又来”可判断其诗内容描写的是“冬至”景事。

道真诗咏“立春”,杜甫诗咏“小至(冬至)”,立春标志春天的到来,冬至预示冬天的结束——新的春天即将来临。立春与冬至均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标志春天到来的节气,所以说两者立题有共通之处,核心主题都是“春天来到”,是新春感言。

3. 诗歌内容。道真《立春》与杜甫《小至》,在诗歌内容上也有同质之处。

道真诗歌《立春》[1]327:偏因历注觉春来,物色人心尚冷灰。诬告浪从冰下动,暗思花在雪中开。//浮云自后寒夜暖,壮日如今去不回。消息穷通皆有运,莫言墐户不惊雷。

杜甫《小至》[5]156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比较而言,道真时为外官。看到立春节气虽至,但物色并未发生变化时,联想自己滞官他乡,如无起色的春光一样无所作为,便不能释然。杜甫诗则是:“上六冬至景事,下则对酒思乡也。”[5]1567在咏节气所致的物色变化时,因身处异地不能归乡而情绪低落。两者皆体现了诗人客居他乡之愁。

道真《立春》诗中不着“愁”字,但“愁”情却贯穿诗歌全篇。这种“愁”绪常见于他同期诗歌中,例如:“寒气遍身夜泪多,春风为我不谁何。”(《正月二十日有感》)[1]269“人散闲居悲易触,夜深独卧泪难胜。”(《行春词》)[1]273这些都抒发了诗人的客愁、春愁。《行春词》中还表现出对生态、公务环境之愁[6]。同样,在《小至》中,杜甫描写客愁也不直接用“愁”字,而是以“云物不殊乡国异”的同异对比、“教儿且覆掌中杯”的具体事件来表达。对这个时期客愁难耐的痛苦心境,杜甫也曾多次吟诗直接表达。例如:“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至后》)[5]1199“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立春》)[5]1597由此可知,道真诗歌《立春》和杜诗《小至》表达的相同心境:客愁;表达“愁”的相同手法:不着愁字。

4. 表现形式。道真《立春》和杜甫《小至》这两首诗中,在押韵和诗歌语言等诗歌表现形式上都表现出表1中所见的相似痕迹。

表1 菅原道真《立春》和杜甫《小至》比较表

比较组道真《立春》杜甫《小至》关键关联诗语 一偏因历注觉春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历注·天时;春来·春又来;(日…去)·日相催;物色·事;人心·人事 二物色人心尚冷灰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冷灰·浮灰;(动) ·动 三诬告浪从冰下动暗思花在雪中开岸容待臘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告…动·容…将舒;浪·岸思…开·意…欲放;花…雪中·寒梅 四a浮云自后寒夜暖壮日如今去不回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浮云·云物;寒夜·(寒)日…去·(日相催);不·不 b消息穷通皆有运莫言墐戸不惊雷不·不

此表中可以看出,道真诗《立春》韵字为“来、灰、开、回、雷”,杜甫《小至》诗韵字是“催、来、灰、梅、杯”,两首诗押韵均为“上平十五灰”。在各押的五个韵字中,有“来、灰”两字相同。

两首诗歌中,有“春来(道真)”和“春又来”(杜)、“冷灰”(道真)和“浮灰”(杜)等类似诗语。因无完全相同诗语,不易看出两首诗之间存在同质现象。但仔细分析其意象设置,可以辨明它们深层结构中内在蕴意的同质性。以下按表1中比较组,以道真诗歌中出现先后为顺序对道真《立春》诗与杜甫《小至》诗意象同质性进行分析。

二、诗歌意象设置的同质性

1. “春来”与“春又来”。第一比较组中最重要的同质意象为“春来”,道真表现为“春来”,杜甫表现为“春又来”。其次为节气意象“历注”(道真)和“天时”“冬至”(杜)。首先,“春来”为道真和杜甫诗歌中最为重要意象。道真诗紧扣诗题《立春》在第一句中用“春来”表现诗歌主旨。诗人以“历注”说明“春来”,并且以“偏因”进行限制。这说明道真的春天并非能够目测与体感,仅因“历注”是“立春”才让他醒悟春天来到,对春的接受处于被动状态。同时说明春天是按时序运行再次来到的。再看杜诗《小至》中,诗人在第一联中用“春又来”表现诗歌主旨,紧扣诗题。这里以“又”这一表示动作循环往复的频度意象,意寓“春来”是按节气运行再次来到的。杜诗中“冬至”“天时”,正与道真诗中“历注”相合。“春来”是天时运行、季节周而复始之结果这种理性认识也相同。道真第一句诗与杜甫第一联诗的内容、手法、作用均一致,这种效果显然是由同质意象设置达到的。

2. “灰”与“灰”。第二比较组中,最为重要的同质性意象是标志春天来临的物意象“灰”。“灰”在现实生活中是测定春天来临的标志物,在道真《立春》诗与杜甫《小至》诗中亦然。道真诗中的“灰”意象又可作开放性多重释义:①物意象―灰;②视觉色彩意象―灰色;③触觉体感意象―冷等。而杜甫诗中含有与之相对应意象设置。

首先,道真诗句“物色人心尚冷灰”中的“灰”意象是“春来”的标志物,“灰”的“尚冷”寓意春天没如期而至,自己归期尚遥。而杜甫诗句“吹葭六琯动浮灰”中的“灰”也是春天到来的标志物。按《杜诗详注》引《汉书》说:“以葭莩灰实律管,候至则灰飞管通。冬至之律,为黄钟也。葭,芦也。琯以玉为之,凡十有二。六琯,举律以该吕也。”[5]1567意为“灰”已在冬至之律管中浮飞,以“灰”之变化标志冬至到来,也即“春来”。道真“尚冷灰”与杜甫“动浮灰”中的“灰”,一个没变化,一个已浮动,以相同事物的对立状态,表现春天的两种情况,象征春天来临时诗人们的心境。

其次,道真诗中“灰”还是视觉色彩意象。道真诗语“物色”表现春天事物的状态与色彩,用物色依然是“灰”色无变化说虽然立春但周围事物却无变化,以此暗示自己客居生活没有变化,归日尚遥;杜甫诗中则以绣线色彩从视觉角度具现春天来到,寓意周围事物虽发生变化,但自己的流浪生活没有变化。两位诗人均用色彩意象传达内心活动。虽将其分别设置为变与不变,却表达共同寓意,即:自己的生活没有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在客居之地迎接春天时客愁频添。

3. “雪中”“花”与“冲寒”“梅”。第三比较组中的同质性,主要表现为水意象与花意象的运用。首先,道真诗中水意象具现为“浪”和“冰”,其承载体应是河川。杜诗中的“岸”,无疑是河川之岸。可见,两位诗人都涉及到“水”意象,其意象本质相同。诗人是以河川景色变化具现春天到来。而更为明显且最为重要的同质性表现是“花”意象的设置。汉诗中,雪中最先开放的花当指梅花。道真诗句中的“花”无疑指梅花,这与杜诗中“梅”正相吻合。道真诗句“暗思花在雪中开”实为“暗思梅在雪中开”。这是全诗的眼目,在拟人手法、意象设计与构句形式等方面,都和杜甫“山意冲寒欲放梅”句极其相似,在全诗中与杜诗最为接近。“雪中”“花”与“冲寒”“梅”也是诗人自身人格的象征,暗示诗人的孤傲高洁、坚忍自拔。同时也暗含诗人盼望归乡之日到来等深意。

此外,第三比较组中道真诗句与第二比较组中杜诗句中出现的动态意象“动”,也具有同质性特征。春天的具现,在道真诗中,是浪“动”;在杜甫诗中,是浮灰“动”。两位诗人都是用“动”这个动态意象来表现春天的萌动。

还有设置于诗歌深层的等待意境也具有同质性。“腊”具有岁终时合祭众神的祭祀之意。《说文解字》有“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杜诗中“腊”即此意,诗歌时间设计在等待岁终。如此,道真《立春》在时间设计上与杜诗的内在联系又近一步,道真诗为年内立春,对岁终还要等待。这种等待,是物色对变化的等待,更是两位诗人对生活变化的等待。物色在等待着春天,尚未发生变化或已经发生变化;人在等待命运变化,但却没有发生。

4. “浮云”与“云物”。第四比较组中,“云”为同质性意象。道真《立春》诗中的“浮云”和杜甫《小至》诗中的“云物”均出现在第三比较组所举诗句的下句诗中。“云”物象的相同使用,及其在诗中构置处所的一致,使两首诗意境更加相似。并且,杜甫“云物”中的“物”,又与道真诗第二句中“物色”中的“物”为相同诗歌意象。

这样,虽然两首诗中几乎不见完全相同诗语,但诗歌中最为重要的同质性意象几乎以相同顺序出现。此外,还有辅助性同质性意象交叉于诗歌之中。从而使两首诗歌意境、氛围极其相似。

道真诗中,除《立春》外,同为赞州时期诗歌《惊冬》(272)[1]324中有句“天时为我几相违”也与杜甫《小至》中诗句“天时人事日相催”意境和句式仿佛。江户前期杰出诗人林罗山取杜诗句的句题诗《春寒花迟癸巳三月七日文殊院席上》[7]601中有“人事天工相互违”句,明显受到杜甫前举诗句和《曲江二首·二》[5]446诗句“暂时相赏莫相违”影响。林罗山此诗句又与道真“天时为我几相违”极为相似。杜甫和道真都是林罗山最热爱的诗人,其诗句很可能受到两位诗人诗句的共同影响。据此逆推,道真《惊冬》诗句“天时为我几相违”也存在受杜甫诗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和“暂时相赏莫相违”共同影响的可能性。此外,道真诗《春和安秀才代无名先生寄矜伐公子》[1]119中句“天时有运寒为暖”也正合杜甫《小至》诗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因而推断,道真读过杜甫《小至》诗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若如此,道真《立春》诗与杜甫诗《小至》存在同质性就不难理解了。

[1] 日本古典文学大系. 菅家文草菅家後集[M]. 川口久雄, 校注. 東京: 岩波書店, 1966.

[2] 王京鈺. 菅原道真の百韻詩における杜甫百韻詩の投影について[J]. 九州中国学会報, 2000(38): 94-110.

[3] 王京钰. 菅原道真与杜甫逐臣思君主旨诗歌中的意象同质性——以《九月十日》和《至日遣兴二首》为例[J]. 中国文学研究, 2014(23): 174-182.

[4] 王京钰. 道真诗歌中的杜甫诗语受容问题再认识[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 44-47.

[5] 仇兆鳌. 杜诗详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6] 王京钰. 厌烦公务的道真和杜甫[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 83-85.

[7] 林羅山. 林羅山詩集: 下巻[M]. 東京: ぺりかん社, 1979.

(责任编校:叶景林)

2017-09-28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752011)

王京钰(1966-),女,吉林吉林市人,副教授,博士。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6.C.20171102.1337.007.html.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6.020

I0-03; G122

A

1674-327X (2017)06-0072-03

猜你喜欢

物色原道同质性
《文心雕龙·原道》探原
——“原道”传统与刘勰的突破
论《文心雕龙·物色》之内涵及定位
浅谈《文心雕龙?原道》中的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原道》意旨初探
基于同质性审视的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研究
“物色”词义研究与语文辞书编纂
理性程度的异质性: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同质性
《文心雕龙·原道》与圆形思维
东北平原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同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