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也谈率性教育

2018-01-29吉林省长春东师中信实验学校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8期
关键词:种树天性热情

吉林省长春东师中信实验学校 臧 影

率性教育是由我校于伟校长提出并践行的教育理念,事实上,“率性教育”凝合了于伟过去十多年对于教育的思考。“率性”这个词最早来源于《中庸》,《中庸》有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因为《中庸》里的这三句话就传递了天性、人性与教育的关系。而师大附小“率性教育”的核心同样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是保护天性,源于“天命之谓性”;第二是尊重个性,尊重差异,打破完美主义,少搞一刀切;第三是“培养社会性”,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培养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自主观念和合作精神。于校长这种育人理念让我想起多年前学过的一篇文章《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一篇传记散文。说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京城富豪人家和以种树卖果为营生的人都争相雇佣他。他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活的,不仅早结果,而且果子又大又多。其他种树人虽然暗地观察、仿效,却怎么也比不上他种的树。

有人问郭橐驼其中的奥秘,郭橐驼说:“我并没有本事使树木长寿而且茂盛,我只不过顺应树木的天性罢了。移栽时,树根要舒展,带着旧土,培平,捣结实。这样做完以后,就不用再管它。种树就像对待孩子那样,种完后,置之不理像抛弃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了。有些人植树则不然,树根蜷曲着,土全换了,培土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另一些人的做法则相反,又太爱树,太担忧它,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刚走开了,又回来看。更有甚者,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死了,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而树木的本性却一天天背离了。虽说爱它,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忧虑它,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不如我。我又有什么能耐呢?”

本文以种树之道来喻“官理”,借种树以喻“居官”。说明为官理民也和种树一样,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不能“好烦其令”,使百姓不得安宁。

掩卷而思,当下我们许多老师和这些官吏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总是打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幌子来管理压制我们的学生的天性,不能让其顺其天性,发展个性。

我们总认为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做到“三勤”:腿勤——勤往班里走;眼勤——多往班里看;嘴勤——多对学生说。我们或是看学生课堂有没有走神,或是看坐姿是否端正,或是督促作业。我们习惯用一双犀利的眼神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而这一切的出发点我们美其名曰“因为爱”,正如郭橐驼所言;“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对树尚且不能“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更何况对于活生生的人呢?

如今科技日新月异,马云曾在一次数据峰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细想这话不无道理,相比于机器,人类的记忆力、体力、准确度都没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该怎么生存下去?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马云给了我们他的答案:创造力!的确,面对无法预测的未来,我们能给我们学生的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不能用传统教育中的条条框框来扼杀孩子们的个性!作为老师,我们是放飞还是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这事关重大,关乎到孩子的未来,国家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践行率性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天性,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他们将来更好贡献社会奠定基础。学生在学校里首先应得到善待,这种善待会促生人心里的善良的种子,并把善意传递给别人。不论成绩好坏,学生都应得到公平而善意的对待,第一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会因受到冷遇而厌恶某一门课程;第二学生不会因不公平待遇对世界滋生仇恨,走向错误的人生。学生得到善待并且学习热情得到维护,就可以把生命的能量运用到学习等有积极意义上的事情上来。如何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是引导学生找到更多学习乐趣。发现的乐趣。思考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随手可得。只要用心爱护学生对学习的天然兴趣和热情,取得成绩并不困难。没有人要求,孩子都喜欢游戏,如果能让孩子们象参与游戏一样自愿参与学习,把教学过程设计得如游戏一样令孩子们喜欢,谁还会厌学呢?教学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孩子们的兴趣、热情、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参与意识等天性中固有的东西充分展现出来,并且得到成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就会成长得更健康,而且为将来成就事业打下良好基础。现在不少地方的现状是,在繁重的功课负担和成绩压力下,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被剥夺,创造热情被扼杀,天然兴趣被压制,对多数人说,学习是被动的,而且是沉重的负担,学习快乐少而痛苦多,这就违背了人的自然本性和教育的真谛,结果事倍功半。

教育是培养个性而是压抑个性,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让学生把我们的爱当成一种负担,成为“糊涂的爱”,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让我们的学生快乐些,阳光些!

猜你喜欢

种树天性热情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热情的树
种树
一起来种树
热情的小山羊
种树
或许,只因为天性
你有没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