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出发 聚“心”而为
——南京市沿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96期
关键词:红蜻蜓健康心理心理健康

一、以“从心出发”为“初心”,构建全员同频的“齐心阵”

(一)工作机制上突出“全面”,实现“齐心”运行

1.构建“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学校建立健全了涉及学校、家长、高校、社区等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相关机构领导任副组长,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及相关机构成员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先后制定了与学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同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南京市沿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办法》。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内的有效实施,心育组教师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每月定期召开专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例会,各班级开设双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3.完善“全面运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考核机制。

红蜻蜓心理咨询室每天固定时间向学生开放,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多元辐射,常换常新。学校每学年还会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节庆、课程研究推进会,把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作为各学科课堂评价标准之一,以评价考核促全员参与等。心育工作机制“覆全面”“真运行”,确保全员参与的“真同频”,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落在实处。

(二)队伍建设上突出“全员”,实现“齐心”提升

1.在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上“聚力”。

学校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一方面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并加强培训考核;另一方面以骨干教师为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力量,重点建设学校心理咨询室,给他们晰政策、明责任、定目标、搭舞台,极大地调动了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目前,学校已经有25人获得了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证书,其中2人获得了市级心理咨询员资格证书。

2.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上“着力”。

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学校除了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外,还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检查、指导、评比力度,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作为班主任月考核单列项。

3.在其他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上“用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增强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全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学校利用教师集中学习时间,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校内外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讨,促进学科教师增强在教学中发展学生健康心理的自觉意识与实践能力。

4.在家长队伍建设上“发力”。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教师家访等阵地和活动,宣传学生健康心理知识,引导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肯定鼓励孩子,学会与教师配合,逐步增强家长参与发展学生健康心理的意识,有效助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以“从心出发”为“圆心”,画好课程建设的“同心圆”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学校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红蜻蜓”。

(一)定准“圆心”,以理念目标“立根筑基”

课程理念是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努力方向。在学校“适心教育”的办学理念下,我们把“七彩童年,从心出发”确定为课程的理念。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跨越障碍、调节适应能力;从心出发,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聚焦“圆心”,以课程文化“发茎繁枝”

课程活动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丰富的活动内容既能促进课程实施有效落实,又能提升课程实施内涵。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一园一谷一墙一站一节一坛”的建设,不断丰富课程活动内容。

“一园”即“红蜻蜓欢乐园”。“红蜻蜓欢乐园”的整体环境富有童趣、舒适、温馨、宁静,分设3个区域:团体辅导室、学生活动室、咨询室兼资料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了沙发、玩具、图书、电脑、电话、空调、音响、沙盘等基本设备,墙上贴的装饰画充满童趣,宣传标语温馨亲切。学生们来到这里,或休息,或玩耍,或看书,或游戏,或促膝谈心,在欢乐轻松中放飞心情。另外,还开通了“红蜻蜓热线”和“红蜻蜓悄悄话信箱”,解答学生及家长提出的问题。

“一谷”即“红蜻蜓放飞谷”。在临近红蜻蜓欢乐园处,学校设立了“红蜻蜓放飞谷”。每个班级有一块区域,以黄、蓝色磁钉区分开心或不开心。每天从早晨进校起,学生们都可以将自己的烦恼和愉快放飞在这里。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观察与记录,通过发放邀请卡的方式和学生及时分享快乐,或对他们进行疏导。

“一墙”即“红蜻蜓文化墙”。为营造浓郁的心理氛围,每个班级都在班级外墙设立了“红蜻蜓文化墙”,进行个性化布置,内容包括学生个性作品、目标心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烦恼解惑等。

“一站”即“红蜻蜓广播站”。每周三、周五中午开播的红蜻蜓广播设有“心理小问号”专栏,由学生或心理健康教师负责撰稿、播音,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解决心理疑惑。

“一节”即“红蜻蜓心理节”。每学年一次的红蜻蜓心理节有明确的主题,开展心理手抄报比赛、心理知识竞赛、“克服困难我能行”巡回宣讲、“大手牵小手共成长”、红蜻蜓心理小博士评比等活动。

“一坛”即“红蜻蜓大讲坛”。学校定期邀请专家为教师、家长举办心理讲座;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实际和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围绕学业检测减压、克服学习困难焦虑、同伴交往、青春期心理等主题面向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三)点击“圆心”,以多元评价“光合叶茂”

1.成长记录袋。学校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理作品放入成长记录袋,教师在成长记录册上对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学期综合评价。

2.红蜻蜓心理小博士。学校每学年都会根据学生参与各项有关心理活动的表现和成绩,开展班级、校级的红蜻蜓心理小博士评比,并在橱窗予以宣传展示。

3.校级综合评比子项。在学校的“三好学生”“七星少年”的评比中,将学生参与心理相关活动和健康心理发展情况作为评比子项。

(四)指向“圆心”,以课题研究“浇水施肥”

课题研究是根据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确定研究内容的探索活动。学校一方面鼓励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围绕“红蜻蜓”课程建设自定研究课题,以课程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丰富课程建设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学校组建课题组围绕“红蜻蜓”课程建设开展研究。如,在学校规划立项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流动儿童快乐加油站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有“红蜻蜓加油站建设和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在区级立项的前瞻性项目“‘快乐儿童加油站’心理项目建设实践研究”中,有“红蜻蜓课程活动的实践研究”子项目的研究。

三、以“从心出发”为“执心”,奏响交流提升的“交响曲”

(一)与驻地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学校先后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几所高校的师生志愿者定期到校参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建设,给学生上心理主题班会课、团体辅导课,面向家长开设有关心理沟通指导讲座。

(二)与省内学校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学校还积极开展与省内兄弟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学校丰富多彩的师生心理活动给来参加活动的领导、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较高评价。

(三)参加各种比赛评比活动

学校先后有教师获得“南京市优秀志愿者”“南京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个人”“南京市健心项目奖”等称号,多名教师在市、区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论文、基本功等比赛中获奖。学校也先后获得“浦口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南京市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红蜻蜓健康心理心理健康
红蜻蜓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红蜻蜓》教案
红蜻蜓 等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健康心理
马斯洛理论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研究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