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寸心如丹敬陆游

2018-01-29湖南易文芳

初中生 2018年3期
关键词:剑门关陆游四川

文/湖南 易文芳

在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上,董卿引用了陆游的两句诗:“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这两句诗出自陆游的《感事六言》。写这组诗的时候,陆游已经是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了。写完这组诗后,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可以说,《感事六言》与《示儿》一样,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的心愿。

如果不是怀揣着报国雪耻的梦,他也可以与同时代的某些人一样,吟风弄月,歌酒逍遥。但是,他不肯!对国家的一片赤胆忠心,将他燃烧成一枚火炬,穿透历史的烟云,映照了千秋万代。

如果生逢治世,他可能只是一个文人,一个诗人,一个官宦子弟,悠游自在地过一生。但是,他偏偏生在国土沦丧、国君偏安的时代,他偏偏要把收复中原当作自己的责任。于是,在那个主战派与主和派恶斗的年代里,起起伏伏的仕途与收复中原的梦想紧密相连。

陆游也曾有过极其接近梦想的机会。公元1172年(宋乾道八年),陆游被当时的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为四川宣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兼检法官(相当于军事参谋兼管法律事务)。王炎是一个有主见、有行动力的人,他将四川宣抚司的办公地点由四川广元北迁至陕西南郑,以便突进到边境前沿,规划、指挥对金战事。这时的陆游已经四十八岁了,但他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去,因为,这毕竟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抗金前线。

南郑岁月,应该是诗人最踌躇满志的时光。一个骑驴的诗人,也可以跃马扬鞭、仗剑关山。“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有豪情,有壮志,还有几分冒险的快感。在一次次巡视关山、试探前敌的战斗中,收复中原,似乎不再是梦。

那一年,又是一个月圆之夜。陆游与宣抚司中诸位同僚来到南郑西北角的高兴亭喝酒,高兴亭遥对长安城南的南山。推杯换盏、轻歌曼舞之间,陆游留下了这首《秋波媚》:

秋波媚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圆月照关山,映照南北盼归人。四十七年沦陷地,留下多少北人泪。长安当时被金占领,但长安城的将吏、边地的人民都和四川宣抚司进行联系,敌方的一举一动,尽在我方掌握之中。此时,只待临安一声令下,千军齐发,里应外合,收复失地,指日可待。“灞桥烟柳,曲江池馆”,正待人来。那一夜,应该是在极度欢乐的气氛中度过的。宾主尽欢,壮怀激烈,意气风发。

然而,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宣抚司的人员转眼星散。陆游被调任成都。临阵换将,兵马未动而败局已现。从胜券在握到悲情幻灭,从豪气干云到遗恨离开,但沮丧的陆游并不灰心。他坚信,最终的胜利终会来临。在他的诗作中,他只是悲叹“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收复失地,还要推迟一年。

从南郑去成都,携家带口,意兴阑珊。经过葭萌驿,路过剑门关,陆游留下了诗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英雄梦呢?在南郑,与猛虎搏斗,与敌人作战,渭水强渡,散关坚守,此刻都烟消云散,只余一个悠闲的老头儿,骑着驴,慢慢悠悠地踱进剑门关。

满满的自嘲!一个不愿做诗人,却被当做诗人的人。

从乾道八年(1172年)冬入剑门关,到淳熙五年(1178年)春,陆游在四川停留了五年。“冷宫无一事,日日得闲游”,年过半百的陆游被迫把日子消磨在酒肆歌楼。

他悲歌,他纵酒,他愤恨,他抗辩,却被人污为“放肆无礼,纵酒颓丧”。既如此,陆游索性自号“放翁”。然而,放浪的形骸里,是一颗赤心,时时惦记着中原。那被迫割让的土地,是烙在他心头的痛,一日日地烧灼着他。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天色渐晓,飞雪飘摇,清冷的胡笳声响起。这声音似曾相识,恍惚间,梦归边关,盔甲整齐的军队像一条默默流淌的河,庄严无声。这一定是雁门、青海吧,那广袤的土地,现在还在异族之手。痛极而醒,月映寒窗,人们都说“五十而知天命”,半百之人,本该看透世事,乐天知命,但陆游偏偏不肯。南郑的戎马生涯,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立功报国的愿望,坚定不移。即使头上又添白发,但平生壮志不虚。

淳熙十三年,陆游出任严州知州,再次面圣。宋孝宗六十三岁,陆游六十一岁,距离第一次君臣晤对,已经过了三十年。当年那个锐意进取的孝宗,此刻却被北伐的一再失利消磨掉了斗争的豪气。面对陆游的慷慨陈词、纵论国是,孝宗不置可否,只是赞赏陆游多年来的诗文成就,谆谆告慰:严州山水甚好,先生可多写诗。

君王已经心灰意冷,陆游却仍然赤心如炬。虽身份低微,双鬓似雪,但国耻难忘。年近七十,仍然《诉衷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他不害怕牺牲,为了国家,他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但在这只求内外无事、平安度日的氛围中,哪里寻得到那个战场呢?人生难免老去,可悲在于,鬓发已白,而壮志未酬。英雄垂泪,是老去的悲凉。只是不甘,不甘于“心”与“身”的冲突。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当年“匹马戍梁州”时,怎会料到如此结局?他就像一只苍鹰,想要搏击苍穹,却被折断羽翼,践踏于泥水中。

在那个泥潭一样的社会里,对国家对民族的一份赤诚,支撑着陆游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辉映了那个时代;也感召了后世,让一代代的中国人,在这份赤诚里收获进取的力量。

猜你喜欢

剑门关陆游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剑门关
剑门关
游剑门关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登剑门关
除夜雪
初夏绝句
陆游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