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栗壳生药研究及有效成分没食子酸、绿原酸、芦丁含量的测定

2018-01-29范双双曾涛朱毓永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芦丁绿原板栗

范双双,曾涛,朱毓永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我国是板栗产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板栗的消耗量也最大,但是量大的板栗壳处理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发现,板栗壳中含有大量的药学价值的成分,药性甘甜,对心血管疾病有着很好的防治功效,还能调理脾胃等疾病。其中通过对板栗壳进行乙醇提取之后,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没食子酸、绿原酸、芦丁、绿脓杆菌等。没食子酸对肠道中的菌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杀灭肠道细菌,治疗胃肠道疾病。因此,提取板栗壳的成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有效成分的测定及其结果进行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板栗去壳,将板栗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阴凉处备用;选取90%的没食子酸作为对照品,96.6%的绿原酸对照品及90.7%的芦丁对照品。甲醇、乙睛、色谱纯、超纯水等。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1510系列,高压四元泵,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PD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柱温箱、显微镜系统即摄像头;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秤及粉碎机、旋转蒸发仪。

1.2 方法

(1)样品配制。将板栗壳置于显微镜下,使用粉碎机将板栗壳碾压成粉末,进行切片配制;选取丙三醇-50%乙醇(1:1)溶液中软化48h,依次转移到70%乙醇、80%乙醇及90%的乙醇,使用脱洗机进行脱洗,分别于3h后,使用无水乙醇溶液进行2次冲洗,10min/次。脱水后将材料依次放于正丁醇-无水乙醇,1h后置于正丁醇-无水乙醇溶液中再进行脱洗,30min后,置于正丁醇中反复再冲洗1次。待溶液彻底清澈后,将石蜡加入融合,调制成1:1比例的溶液,将混合溶液倒出;将55℃的石蜡置于器皿中,然后将溶液置于其中24~48h;浸润完毕后,将材料埋于石蜡中,完全凝固后制成切片,10~16μm1片,使用蒸馏水将切片冲洗干净,置于恒温台上的展片中,使用电热干燥剂进行烘干,完全去水后,置于烘干机中,设定温度为36℃,烘切片24h,并进行2次熔蜡,30min/次,依次放入二甲苯-无乙醇水溶液中,再此进行染色,操作同前面切片的制作流程,最终获得固体切片,然后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拍照。粉末切片目筛,选择粉碎过后的40目筛,取粉末少量作为样品,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溶液,使用酒精灯加热,滴上稀甘油溶液,密封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中横切面细胞分布状态。

(2)色谱测定方法。使用Hypersil ODS2型号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器,设定色谱柱为250×46mm,5μm;使用乙睛-水-甲醇-水溶液,与水混合配制成水醋酸或磷酸作为流动相,利用等度进行脱洗,分离没食子酸、绿原酸及芦丁成分,设定最大可获取波长为275nm,流速为1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为10μL。分别取没食子酸1.4mg/ml、绿原酸 1.73mg/ml及芦丁 1.4mg/ml对照品,加乙醇溶液进行固定,测定获得没食子酸、氯酸溶液及芦丁的 含 量 分 别 为 52.34、66.01 和 49.80μg/ml; 将 所有溶液都配制并装于器皿中,置于4℃温度中备用。

(3)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对板栗壳进行目筛后,恒温干燥。使用天平秤称取0.2g板栗壳粉末,分别加入极性不同的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各30ml,置于40℃,频率为20kHz超声设备下,间歇提取45min,冷却过滤后,蒸发后提取溶剂,残渣中添加甲醇溶解定容至25ml,用0.23μm有机过滤。

2 结果

2.1 显微镜下在纵横切面成像的特征

按照板栗壳的横切面、纵切面果皮细胞的特点,中果皮石细胞和石细胞环带、内果为较多的非腺毛果皮。其中有很多的石细胞,细胞呈不均匀结构、大小,排列并不规律;壁稍厚,且外面有一层角质层;中果皮由数列细胞组成,且零散有小型外韧纤维管束,内果皮上有薄壁细胞。

2.2 切片基底组织的特征

根据纵横切面的分布特点,切片基底组织也呈现一定的特点,其细胞结构内有方晶体和草酸钙晶体,大量的石细胞呈圆形,且还有石细胞群带,呈不规则分布,分枝状,可见明显的分枝,并且有明显的空隙。

2.3 没食子酸、绿原酸及芦丁含量的测定

样品处理条件下,选取不同比例的乙醇和甲醇,板栗壳提取溶液呈深色,含有量的沉淀素,有可能使得测定结果受到一定的干扰。在经过萃取后,使用石油醚浸润后,通过乙酸乙酯超声脱洗,最终提升了测定结果的精准度。经过上述样品的配制后,精密度取板栗粉末0.2g;在30ml石油醚浸润30min后,弃去石油醚液,过滤药渣并蒸干;加30ml乙酸乙酯,经过间歇性超声提取后再次过滤,去掉乙酸乙酯后,残渣加甲醇溶液,并解定溶液至25ml。最终在色谱条件下,获得了乙腈-0.4%磷酸或甲醇-0.4%磷酸,通过梯度脱洗之后,形成3种成分,并分离其它液体的干扰,最终在色谱测定下,获得没食子酸含量 0.33~0.3649mg/g、绿原酸为0.128~0.142mg/g、芦丁为 0.183~0.234mg/g。色谱对 3种成分的敏感度均较高,且呈一定规律的波长。

3 结果

板栗作为重要的壳斗科植物,具有很强的生药价值,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均表明其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作用十分广泛。因此,加强对板栗壳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不仅能减轻我国每年处理板栗壳产量的压力,还能有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板栗壳的优先生药资源,为临床提取药物品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国应该注重全面提升板栗壳的医药和保健价值。板栗壳中含有大量的乙醇、乙酸乙酯、氯仿及丁正醇,还有丰富的黄酮、酚类及有机酸等类物质,以没食子酸、绿原酸及芦丁等成分为主,是重要的抗菌消炎的成分,还能预防衰老,抗氧化和自由基,预防肿瘤等药理活性。所以,对其成分及含量的测定,能建立板栗壳的质量检验标准。

根据韦琴的研究结果,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铁盐催化比色法,对板栗壳中的原花青素成分进行测定,最终发现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其操作方便,效果精准,实践证实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本次研究中,也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其结果显示,板栗壳在显微鉴定下,呈一定的特征,中横切面外果皮细胞呈圆柱形或栅状排列,其中含有较大的石细胞或石细胞群,中果皮内侧有石细胞呈环状带,并密集分布着草酸钙簇晶体和方晶体。最终通过作性状、组织切片及粉末特征的处理后发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没食子酸、绿原酸及芦丁含量进行测定后,发现3种成分的含量分别呈一定的相关性,且RSD峰面曲线也存在一定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在操作中更加方便,且结果精准,为板栗壳生药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丽娜,张国英,邓颖慧.板栗壳中没食子酸及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6,(7):1607-1609.

[2]张朝辉,丁芳林.HPLC法同时测定薜荔中的芦丁和绿原酸含量[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6,35(5):37-40.

[3]杨彩艳,莫丽娟,陶秋李等.LC-MS导向研究烟根中芦丁、绿原酸的分离及含量测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39(1):14-16.

[4]黄文平,肖光清,宋永贵等.不同产地拳参中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含量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15,(1):207-209.

[5]陈改敏.HPLC法测定山绿茶不同炮制品种中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J].保健文汇 ,2017,(11).

[6]张琳,汪轩,邢婧等.HPLC-DAD同时测定左归丸药液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J].

[7]马钱苷、阿魏酸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C]//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2015.

[8]王省超,孙颖,王瑞英等.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新疆罗布麻茶中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J].分析科学学报,2016,32(3):431-434.

[9]王文星,徐淑坤,黄玉萍.没食子酸两步还原制备Ag/Au 核壳型纳米粒子及其共振散射光谱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清总蛋白[J].

[10]单舒筠,孙博航,高慧媛等.UV和HPLC法分别测定板栗种仁中总多糖和没食子酸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12):983-986.

猜你喜欢

芦丁绿原板栗
又闻板栗香
打板栗
基于对氨基苯甲酸的芦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蔓三七叶中分离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绿原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绿原酸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吃个板栗不容易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