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珐琅彩瓷器的工艺特点*

2018-01-29余民权

陶瓷 2018年10期
关键词:款识珐琅雍正

何 琦 余民权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前言

清代瓷器生产空前繁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3朝的瓷器,在工艺上达到了历史高峰,有不少新的发明创造。“珐琅彩”瓷器,即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釉上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容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3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侍女游园罐是其代表。

1 清代珐琅彩瓷器概述

珐琅彩是清宫造办处珐琅作利用珐琅料在皇宫内制成的一种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制品不多,均秘藏宫苑。每件器体底部均有年代款识。这种用珐琅料二次烧成的釉上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珐琅彩的制作程序是:利用在景德镇烧制后送进宫中的器里施釉的素白瓷作为瓷胎,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于其上以进口珐琅料绘画纹饰,然后经过二次窑火烧烤而成。雍正以后改良以景德镇新创的细白瓷为胎,在白釉上施彩,并且自制彩料。由于彩绘堆料厚,故此烧制出来的珐琅彩花纹在器表微微凸起,加上彩料色调浓淡分明,故纹饰立体感强。

2 清代各朝珐琅彩瓷器的发展及工艺特点

珐琅彩这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生产历史很短,前后约40年,跨康熙、雍正、乾隆3朝,3朝瓷器各具特色。

2.1 类似铜胎画珐琅的康熙珐琅彩

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吸收外国科学文化,使得外国艺术品得以进入中国,珐琅器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传入清宫的。珐琅彩瓷器更在铜胎画珐琅的影响下于康熙晚期在中国试制成功。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康熙珐琅彩都是小型器皿,有瓶、盒、盘、碗、杯、壶等,其中以碗的数量最多。

康熙珐琅彩主要采用景德镇烧制的白瓷作胎,为了仿效铜胎画珐琅满器施彩的效果,故以里壁施釉,外壁无釉的“反瓷”为胎,在胎的外壁上通体满施珐琅彩料。因瓷胎比铜胎质地较为细腻洁白,映衬得彩料更为艳丽润泽,故康熙珐琅彩的彩绘效果更胜铜胎画珐琅,大受清室的欢迎。

由于此时属初创阶段,尚未建立其本身风格,其色彩与纹饰主要模仿铜胎画珐琅。传世品都是色地珐琅器,色彩有紫、红、黄、蓝等。纹饰多作写生花卉,以牡丹、莲花最多,其次为菊、梅、月季、宝相花及绣球、竹石、牵牛花等,有花无鸟,更不见山水人物。有些珐琅彩的花心内篆书“万”、“寿”、“长”、“春”等吉祥用字。康熙珐琅彩器底多用蓝色或胭脂色珐琅料书写“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款,四字安排在方栏或双圈线内,字体结构严谨,笔法劲健。

2.2 诗、书、画融为一体的雍正珐琅彩

珐琅彩瓷器到雍正时完全脱离了铜胎画珐琅的巢臼,装饰艺术上趋向中国化,技术上也达到了极盛时期,这和雍正皇帝本人的喜好有很大关系。传世品以盘、碗、杯为主,也有茶壶。

雍正珐琅彩的制作与康熙时期相比有显著不同。首先,这个时期的珐琅彩已由追求金属器效果发展为追求瓷器本身的本质表现,因此在胎体方面,不再用“反瓷”而采用景德镇新烧成功的优质细白瓷。白瓷质地具有薄、轻、润、细、结的特点,作为胎体使用是雍正时珐琅彩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之一。其次,康熙时期珐琅料全部由外国进口,而雍正朝多用清宫自制彩料,并新增十余种进口料所无的色料,使色彩种类大为丰富。一件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的纹饰,常常同时使用二、三十种颜色。北京故宫收藏的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图碗,仅雉鸡身上的羽毛有十几种色彩,可谓精美绝伦。

纹饰方面,早年沿袭康熙珐琅彩在各种色地上绘花卉的做法,后来加绘雀鸟,而后又增加了各种不同的山石花鸟题材,更配以诗句、印章,图文并茂,逐渐脱离铜胎画珐琅的影子,发展成诗、书、画融为一体的白地珐琅彩,形成雍正朝独特的艺术风格。

雍正珐琅彩的绘画内容多吉祥长寿的寓意,如鹌鹑、雉鸡、花卉,寓意“长治久安”;梅花、鹊鸟,寓意“时时报喜”;画奇石、蝙蝠、桃树,寓意“寿山福海”等,再配以相应诗句及迎首、末尾的胭脂红闲章,宛然一幅诗、书、画相结合的精美花鸟画。以白釉为地者一般画面在器外壁,有些色地珐琅彩的盘、碗等则因外壁是色地而在里壁作白地绘画。纹饰精细生动,山之皴法、水之波纹、鸟之羽毛,甚至花叶边缘之芒、月季枝干之刺,都描绘得十分细腻。款识多数是在蓝料彩双方栏内堆书“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小器物底款字外无方栏。

2.3 融合西洋画法的乾隆珐琅彩

乾隆珐琅彩又有“五彩珐琅”、“瓷胎珐琅”之称。乾隆时期属于清代盛世,乾隆皇帝本人又酷爱艺术,因此珐琅彩也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乾隆偏重于景泰蓝器,不像雍正对珐琅彩瓷情有独钟。因此总体来说,乾隆时期珐琅彩虽有其特色,但主要是继承康、雍的余绪。在乾隆中期后,珐琅彩已很少制作。

乾隆时的品种除盘、碗、杯、壶外,瓶的款式特多,有蒜头瓶、橄榄瓶、胆式瓶、玉壶春瓶、长颈瓶等。其瓷胎亦主要是景德镇烧制。

乾隆珐琅彩的纹饰与前二朝不同,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是仿雍正时融诗、书、画为一体的做法,但题材更为丰富多彩,新增的有山水人物和仙山楼阁。另一类是带西洋味道的纹饰,包括采用西洋绘画技法或仿西洋画珐琅效果等手法。此外,乾隆珐琅彩的装饰喜用锦地花卉。除了有在描金的锦地上彩绘花卉的做法外,还有一特别的做法——“轧道”,便是在珐琅料色地上用一种状如绣花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宛如锦纹的凤尾状纹。乾隆珐琅彩款识种类较多,白地珐琅彩款识多为蓝料堆书“乾隆年制”、外围双方栏。小件器皿四字款外无方栏。色地珐琅彩款识多以松石绿为地、用蓝料彩从右往左横书“大清乾隆年制”六篆字或堆书“乾隆年制”四楷字,外围双方栏。亦有个别器物底部用青花、金彩或黑料彩书写款识。

珐琅彩原为清宫秘藏,是专门为宫中烧制的御用品,品种少、产量小、质地精,传世品一般人很难见到,现在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几个单位集中收藏。珐琅彩的原料基质为铅、硼、玻璃料,胎体轻薄,色彩明艳、艺术性强,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款识珐琅雍正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雍正:精细典雅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时尚达人:雍正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这么痴情的皇帝我也是第一次见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清 玻璃桑葚景掐丝珐琅嵌玉壁瓶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