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实践分析

2018-01-28蒋建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送教上门实践分析特殊教育

蒋建雄

【摘 要】“送教上门”是特殊学校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残疾儿童的具体学习需求作出人性化考量,将学校在教学、康复上的教育服务提供到家,为特殊学校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基于“送教上门”在特殊学教育活动中起到作用,本研究对“送教上门”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反思展开了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送教上门;特殊教育;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80-01

引 言

特殊学校面临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残疾问题的特殊儿童,有些儿童不能够正常参与教学活动,或者无法行走或者无法自我表达,还有的儿童患有自闭症,进入学校学习显然不适合他们,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解决策略,为特殊儿童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尊重他们受教育的权利,由此可见,“送教上门”的必要性。当前特殊教育中“送教上门”策略的应用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依然需要客观分析问题并探讨应对措施。

一、送教上门的内容与方法

1.动员学校全员和各教育部门,实现联动。

想要提升“送教上门”质量,我们就需要实现联动,联合各部门和学校全员。首先,学校党支部要做好规划和部署工作,党员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工会要做好措施和计划落实,强化执行力在;政教处则要在人员组织和队伍建设上做好统筹,准备“送教上门”需要的设施和器材;教务处做好先关工作流程检验。最终组建好教师队伍,为特殊儿童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

2.保证教育计划全面性,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学校在制定“送教上门”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计划内容的全面性。首先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安全问题,教师在寒暑假期间一定要定期走访,对特殊儿童家长进行必要叮嘱,提醒学习和生活的注意事项[1];其次是关怀服务,为了建立和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获取他们的信任,负责“送教上门”的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给予关怀,尤其是重残障儿童、单亲儿童,用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第三是知识技能教學,基于特殊儿童的特点和学生特长,教师需要给予耐心引导,适当融入知识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制定科学的教育制度,保证“送教上门”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日常教育活动和“送教上门”活动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利用自己课余实践穿插“送教上门”工作;第二,制定双休日轮流工作模式,避免出现工作重叠和空缺;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在,寒暑假时间比较长,教师要积极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教学工作,利用这样的契机提升教学工作系统性。

二、送教上门的方式与策略

1.“n+1服务1”模式。

教学方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我们一般要制定长期和短期计划,重点规划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步骤等部分,基于特殊儿童的基本教育需求推进“送教上门”的教育活动,达到我们要求的“n+1服务1”规格[2],小组的多名教师为一名学生服务,提升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n+1成就1”模式。

一般来说,我们的送教小组要包括3-5名教师,由一名组长和多名教师组成,我们建立的送教小组需要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制定细化方案,实施责任制、科学评估和指导。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要具有长远意识,主张以量变促进质变,促进教学成效的螺旋式上升。

3.“1+1大于2”的教学目标。

针对特殊儿童开展的“送教上门”活动,需要学校积极探索教育借力的路径。首先我们要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获取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为教育计划的制定提供必要支撑,构建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并反作用于家庭教育工作,实现优势互补,为特殊儿童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送教上门的效果与思考

1.为学生成长带来契机,为教师进步提供了助力。

“送教上门”为很多重度残障儿童带来了学习和成长的契机[3],接受送教的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上都有显著进步,学生可以参与特长比赛活动,展示特殊儿童的天赋。并且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带动了教师的进步,我校部分教职工就获得了省劳模、优秀班主任、市政协委员、十佳班主任、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称号,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被点燃,幸福感也在上升。

2.学校发展,家庭温馨。

“送教上门”政策体现了学校的人本教育理念,对于学校本身的社会形象树立就具有积极意义[4],在部分学校的带动下,很多特殊学校开始效仿开展“送教上门”活动,这样的举措为特殊儿童家庭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提升他们的自信度和幸福指数,部分特殊学校作出的工作和努力得到了认可,获得先进示范学校称号,被评为文明单位,收到观摩和学习,也为特殊学校的教育水平提升提供了内在驱动力。

3.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人文关怀。

“送教上门”让不能够顺利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学生获得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体现了整个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怀。学校在大政策的指引下,号召学校教职工全员参与“送教上门”活动,有利于帮助特殊儿童家庭也有利于播撒大爱,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助力,体现教育发展的逐渐完善。

结语

综上,“送教上门”体现了我们对特殊儿童的尊重和关爱,让不能够正常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本身就是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次跨越式进步。特殊教育需要参与其中的教职工具有爱心、耐心和专业的教育能力,提升“送教上门”工作的质量,保证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推残疾儿童实现人生梦想。

参考文献

[1]孙瑞雪.爱与自由[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

[2]王培峰.特殊儿童生活与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学报,2013,21(02):244-245.

[3]丁兴.关注特殊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30):128-129.

[4]袁建.关于开展对残障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5,11(08):351-352.

猜你喜欢

送教上门实践分析特殊教育
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的提高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