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注重小学生数感能力培养的探究

2018-01-28余权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认识培养小学数学

余权

【摘 要】数感是一种最基础的数学素养,要想使小学生学习好数学必须从培养数感开始。本文从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数感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发表了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能力;培养;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66-01

一、引言

数感是人们对数字以及数字运算的最直接的认识与理解。数学是一门以数字为基本元素的重要学科,并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要想使小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良好的数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好奇心比较强,探索与求职的欲望也比较大,但是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比较弱,对数字以及数字运算还不够敏感,再加上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使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学习好数学,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培养技巧,本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数感能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二、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

一方面对小学生进行数感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现实生活中的数量问题,可以使小学生快速地建立起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如:一名小学生要去商店购买笔记本、钢笔、铅笔、橡皮等文具,就需要考虑这几种文具分别多少元钱、总共需要多少元钱、需要带多少元钱等问题,小学生进行思考的这个过程就是运用数感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对小学生进行数感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同时还可以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从而强化了小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不少小學数学教师缺乏对小学生进行数感能力培养的意识。有的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能力并不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点,只要提高学生进行数量运算的准确率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是有的数学教师虽然注重了小学生数感的培养,但是忽略了培养小学生数感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仍然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只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单纯的数字计算能力、解题方法等的训练,而忽视了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结合,从而使得小学生的数感能力仅仅成了抽象的数据运算,久而久之,小学生自身也失去了数字运算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意识和自主性,缺乏将有关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1.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取数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师曾经说:“生活即教育。”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从生活中而来,并且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也是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而同时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能力就必须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弱,只有让小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学习数学和数字运算的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不由自主地将数字运算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和感知数据的自主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者小故事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以更好地强化小学生对数学概念以及数字运算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2.从自主探究中体验数感。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是新时代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该方法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是培养小学生数感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教师在向小学生讲述《认识圆》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自己动手用纸制作一个圆,具体方法是首先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将其裁剪下来。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率”等相关概念,然后让学生去在自己手中的圆上用笔标识出圆心、直径、半径等。最后让学生自己测量它们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对自己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观察分析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就能够比较深刻地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对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小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发现小学生的薄弱部分,然后对其进行重点讲解,从而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数感能力。

3.让学生在表达中形成数感。

语言是人的思维和意识的一种表达方式。小学生通过感知和认识数据,同时在大脑中分析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就是小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小学生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多和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数感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拓宽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简便运算拓展训练中强化小学生的数感。

当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感能力以后,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掌握数感能力、学习能力的强弱以及基础知识的强弱等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培养数感能力的拓展训练,以便使小学生的数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因为小学生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学得快、忘得快。而简便运算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可以先向小学生出示数学题目:(8+40)×25;36×48+36×52;103×45等,教师先让小学生进行讨论说出简便计算的方法和规律,然后再在规定时间内看看谁计算的速度最快,谁先计算完谁举手,通过这种找规律和比赛的方式,既强化了小学生对简便运算规律性的思维训练,又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数感能力,一举两得。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数学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的激励下,潜移默化地进行感知与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技巧,让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形成数感,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素。

参考文献

[1]姚春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2-124.

[2]陈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36):71-71.

[3]董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能力的策略[J].教育,2016(12):00052-00052.

猜你喜欢

认识培养小学数学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