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古诗新唱”园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

2018-01-28董蕾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幼儿教育

董蕾

【摘 要】随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推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自觉投身于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宁波市东钱湖镇X幼儿园为例,研究“古诗新唱”本课程的开发。园本课程开发的范畴是以音乐为载体,将古诗词的名家名篇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构架,用歌表演的方式在幼儿园开展诗词唱诵教学,开发“古诗新唱”园本课程体系。

【关键词】幼儿教育;古诗新唱;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67-02

一、古诗新唱园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促进3-6岁儿童全面发展。

3-6岁是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初始,是人一生中,语言、审美和道德观发展和形成的重要阶段。以音乐为载体,将古诗词的名家名篇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构架,在幼儿园开展“古诗新唱”教学,开发古诗新唱园本课程体系,通过一系列渗透式学习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接受诗教,旨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培养其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增强其合作能力。

2.是幼儿园融合性课程理念的具体化。

音乐与诗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古人在写诗和读诗的同时,总是要反复吟唱。将诗词音乐化,使情感的表达不仅找到了诗词的语言形式,而且找到了音乐的形式。当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找到了美妙动听而又能准确揭示其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内涵的音乐形式来表达时,就能很快地为欣赏者所喜爱,甚至毋需语言文字的诠释。因此,在推動中华古典诗词的普及中,让诗词以音乐化的形式出现,无疑是极受孩子欢迎的。同时也将音乐与诗词这两大分属于艺术与文学领域的学科走向了综合,顺应了幼儿园融合性课程的理念。

3.完善幼儿园“内涵式”文化建设。

幼儿园课程资源化开发离文化的浸润,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其发展是在幼儿國文化的儒化和包围中进行的。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关键是幼儿园文化建设,幼儿园文化是指幼儿园主体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园风园貌、园本特色等。在幼儿园开展古诗新唱教学,开发古诗新唱园本课程体系,以园本课程开发促进幼儿园向高品质发展,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理论、钻研业务、开拓创新,从而加快幼儿园内涵式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完善幼儿园“内涵”式发展建设。

二、诗词吟唱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1.确定目标。

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在幼儿园中班、大班开展本研究。通过接触中国经典的古诗文作品,以唱诵的方式让幼儿初步感受中国经典古诗文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让幼儿乐意参加诗歌唱诵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创造、交流的快乐,充分体验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的愉悦,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可操作的园本课程,丰富现有课程体系。丰富完善幼儿园园所文化,通过诗歌唱诵特色园本课程的建立打造幼儿园内涵式建设发展。

2.筛选、整理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已有的调查分析研究主要采用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系列古诗唱诵曲目,同时结合东钱湖地域文化丰富和补充幼儿的学习体系,体现本土化的教育特色,初步形成了仙枰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目录。

具体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定:

从幼儿个别差异角度选取:从年龄段来看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水平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一样。选择诗歌唱诵内容的时候应由浅到难,先选择语意浅显,句子自然,感染力强的五言的古诗文,逐步从五言过渡到七言。

从季节角度选取:围绕不同季节选取与农村相关的风景诗、描写农村景象、生活的田园诗歌。

从传统节日角度选取:选取各种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让幼儿通过诗歌吟唱感受节日性教育。

从地域文化角度选取:选取一些描写地方的风土人情的诗歌,例如描写东钱湖湖光山色的《咏二灵山》、《登陶公山》等,更能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从教育性角度选取:在选择诗歌唱诵内容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诗歌,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孩子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

古诗新唱课程辅助体系:

(1)创新环境,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的研究。环境建设能为幼儿学习经典创设浓浓的氛围,让幼儿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及佳作佳句。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自由唱诵,并印刻脑海。

(2)特色课程,以区域活动为载体的实践研究。每周四下午在幼儿园举行诗歌唱诵专项区域活动,利用区域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诗歌唱诵。

(3)亲子共读,巩固诗歌唱诵积累感悟与运用的研究。练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积极的积累,更深刻地感悟,更灵活的运用,在积累、感悟与运用的过程中感受经诗歌唱诵的无穷魅力。

(4)丰富活动,提供幼儿展示才华的舞台的研究。定期举行古诗唱诵比赛,分个人、双人、多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等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幼儿自由探究诗歌唱诵的兴趣。

(5)评价总结,激发幼儿经典唱诵学习热情的研究。除过程性评价外,也进行书面测评,另将学习成果多样化。通过节日性演出、汇报性演出、音乐节等形式评价学习成果,激发学习热情。

3.搜集资料。

根据筛选出的园本课程目录广泛搜集资料。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网络收集整理关键的、核心的内容。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乐资料、视频资料分门别类的进行存放,便于日后查找使用和进一步完善补充。

4.安排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制定的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中班上学期:《咏鹅》《静夜思》《春晓》《悯农》《登鹳雀楼》《相思》

中班下学期:《清明》《晓窗》《出塞》《寻胡隐君》《春夜喜雨》《江南》

大班上学期:《一字诗》《乐游原》《七步诗》《元日》《黄鹤楼》《明日歌》

大班下学期:《赋得古原草送别》《游子吟》《暮江吟》《关山月》《三字经》《弟子规》

5.课程实施。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案、课题资料进行备课、上课。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再次搜集资料,丰富课程内容。在参考已有教案的基础上,设计更加能调动幼儿积极性、可行性强的实施方案。

6.反思评价。

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况对实施过程进行反思、自评,撰写详案,总结教学过程中好的经验和方法,提出下一次要注意之处、建议等。记录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生成课程,教师的处理方法是什么等。形成书面材料之后,作为课题的资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继续补充相关材料,删减不适当的内容。

为保证研究的顺利开展,幼儿园将园本课程的实施时间固定到了班级课程表中,从时间上来说给予了保证。根据课程的安排,定期定时到班级听课,并摄像和照相,保留声像资料。与教师交流对园本课程的看法,重点指导课程实施中有待改善的部分,并对教师的创新之处给予及时的肯定。

三、诗词吟唱园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1.古诗新唱园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性成长的推动。

课程的发展就是教师的发展,园本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其实是一个互动的整体。园本课程的开发以东钱湖镇X幼儿园教师为主体,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平台,增长知识,提升技能,增进自我理解,同时通过制度、教师文化的发展完善建构促进教师发展的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唱诵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古典文学和音乐素养的双重背景。学习古典诗词要具有深厚文化内涵,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文学修养根底,了解唐诗宋词节奏变换多样的规则、了解古诗的背景等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认识曲调,节奏感强,能弹会唱,甚至还需要懂一些创作和编曲的知识。此外,在古诗词唱诵活动中教师宜多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活动,这样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兴趣,更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增强表现力和创造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园本课程给幼儿教师创造了发展、学习的广阔空间,园本课程要求幼儿教师具有课程知识、心理学、教育学、广博的文化知识等等广泛知识与技能。幼儿教师是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参与课程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等各个环节,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具体的问题学习相关的课程知识、开发技能;园本课程基于幼儿园的资源、社区的资源选择内容,需要幼儿教师拓展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知识,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课程是生成的、动态的不是预设、静止的,面对变化大的教育情境会有许多的问题和挑战。结合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自主査阅书籍、向别人请教,将自己不知道的变成自己知道的,以更好的满足教育的需要,促进了课程的发展、促进了自身的提高。规划专业发展的蓝图,明确发展的目标制定发展的计划,这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发展动机的前提。

2.古诗新唱园本课程促进幼儿音乐素养提升。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艺术的种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通过古诗唱诵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在掌握和了解古诗词文学魅力的同时,了解中国的文化根基,在深厚的文化、优美的诗词里接受熏陶和感染,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前为止,从为期一年的诗古诗新唱教学来看,与同期平行班比较,实验班幼儿在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上远远胜出。在音乐感受力上,通过听音乐,孩子们能感受到所听古诗歌曲的基调是欢快的还是忧思沉重的。例如,在教唱古诗歌曲《出塞》时,通过听音乐,幼儿能感受到这首诗是一种气氛凝重的、庄严的感觉;在听《江南》时,孩子们被自然带入到一种轻松、欢快、活泼的情绪中。不用教师讲解,音乐本身的魅力就能夠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在音乐理解能力上,通过大量的诗词唱诵,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大大提升,学会了听辨前奏、间奏、甚至乐曲中的装饰音等;在音乐表现能力上,幼儿不再觉得上台表演是一件需要鼓起勇气的事情,而是争相踊跃参加班级、年级组、幼儿园举办的各类表演活动,展示自我。在幼儿园举行的音乐节活动上,孩子们带来的古诗吟唱歌曲《出塞》、《相思》获得了音乐节最佳表演节目奖!成功的体验让他们觉得很快乐,从而对唱诵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在美妙的乐音中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四、古诗新唱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建议

1.丰富幼儿园古诗新唱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通过从学科知识、社会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诸要素的过程。课程内容在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幼儿教师音乐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

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重要载体,其主体性发挥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课程资源开发的效果与力度。教师的素质状况与能力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臻选的广度以及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在幼儿园诗词吟唱课程资源发中,应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第一位,应该坚持以幼儿教师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通过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发的观念、帮助教师加强课程资源幵发基本理论与本土艺术理论素养的学习,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投入的参与到古诗唱诵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去,并且随着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的推进从而提高其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明英.审美视角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索[J].中学语文,2017(12):35-36.

[2] 回薇.浅谈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标准[J].黄河之声,2017(23):115.

[3] 李冰.让古诗词在音乐课上唱响[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5).

[4] 李彩.幼儿园音乐活动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9):255.

[5] 李金洁.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幼儿音乐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7(20):71.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幼儿教育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