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讨

2018-01-28马秀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留守儿童农村小学

马秀玲

【摘 要】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许多家庭的夫妻进城务工,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儿童无法随父母进城学习和生活,所以只能将子女寄托于亲人家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加。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管教和监督,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在学习上表现为动力不足、成绩落后等方面,成了语文学困生。本文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63-02

引言

语文知识中涵盖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个人涵养和语言运用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个人的原因和教学方法、学习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阶段的学困生越来越多,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逾越的阻碍。鉴于此,教师应当高度重视班级内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采用激励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以及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制定高效合理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家庭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由老一辈子进行监管,对孩子一般采取的都是溺爱的态度,以致于学生将一些不良的习性和态度带进了语文课堂。再加上很多学生家长迫于生计,整天奔波在外,无力、无心顾及孩子。家庭配合、监督教育的缺失和空白以及本身语言能力的有限使这些孩子从小就没养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再者,部分家长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效率都失去了保障。

2.教师方面。

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创新的观念,并且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没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需求,所以导致学生的语文兴趣不高,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积极性[1]。从而出现对语文学习的厌倦情绪,尤其是在学生已经存在语文学习的厌倦情绪之后,教师的批评就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3.学生方面。

从小学生自身情况来看,这些学习障碍生成绩不如其他同学,在同学面前总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他们也想学习上与其他同学一起进步,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们产生了自卑感。同时他们还担心自己学习不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责骂,过度的焦虑又使他们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学困生绝大部分是基础水平很低。为此,教学中要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教学。语文教学以实用为基础,不像数学可以“举一反三”、“举少胜多”,而常常是“举十反三”、“举多胜少”。教学中应指明语文学习特殊而具体的目标,要求学困生掌握、运用一定数量的词汇,会说基本的交际口语,会选择能表达真情的话赞赏别人,会写一些常用应用文如请假条、留言条、通知等,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激励,产生学习和实际运用的兴趣[2]。

2.多给学生一些关爱,保护自尊心。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给予优等生更多的关注,而对学困生却很少下功夫。但是真正需要更多关注的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困生,为了有效的转化语文学困生,就需要教师给他们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批评,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导致其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遇到了较大的障碍,不能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多付出一点耐心,不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指责,避免对其自尊性造成损伤。在教师的不断关怀下,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逐渐对其进行有效的转化[3]。

3.培养学困生学习信心。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都知道信心能够创造奇迹。而我们学困生最缺乏的恰恰是自信,他们羞于表达、乐于沉默。要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学习意志就必须从培养他们自信心入手。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多谈心、多鼓励、多表扬、多耐心启发,让他们能够感受来自老师的关爱,同时,开办“心灵角”,让学困生组织话题和交流活动,评选学困生的最大进步奖,并将其积分计到期末总分中去,并将转化突出的学困生案例收录到学困生档案中,交组内研究讨论。

4.加强课后辅导,培养好习惯。

为了对语文学困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而逐渐对其进行转化[4]。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而教师又不能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学困生身上,为了提高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效果,教师就要对其语文学习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的全面了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加强对语文学困生的课后辅导,进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語文讲解,进而辅助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困生独自进行语文学习,进而不断弥补语文学习中的漏洞,逐渐改善其语文学习状况,从而完成有效的转化。

5.注重家长沟通与交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家长。学困生的自觉性本来就不高,这就更加需要家长的督促与配合。学困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心理问题相对严重。针对此,我经常把作业利用校讯通发给家长,让他们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回到学校再有小组长检查,及时把情况汇报给我。在步步监督下,学困生不得不完成作业。而且,这样常抓不懈,不给学困生偷懒的机会,也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是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的首要任务。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学困生,并且他们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对他们进行学习上的指引和心理上的疏导,让小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雪婷.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8(03):130-131.

[2]朱巧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297-298.

[3]王晓琴.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173-174.

[4]董世雅.论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80-181.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留守儿童农村小学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