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策略

2018-01-28程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程琳

【摘 要】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而数学知识略微抽象复杂,学生们学起来比较吃力。不少学生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甚至感到厌恶、恐惧。如何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情境教学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通过创建孩子熟悉的场景开展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96-01

目前,在我国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普遍运用,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堂问题的重要性,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教学中逐渐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钟表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先画一个圆,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生们,在钟表上最上面的数学是什么啊?学生会回答:12。接下来教师可以再问:那和12对着的是什么数字啊?学生回答6。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数字的回答,并且慢慢地填上所有的数字,最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在钟表上还有什么啊?根据学生的回答画上钟表上的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但巩固了以往只是,还能够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生活是比较熟悉的,从生活中产生问题,创设情境。会给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以亲切感,激发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如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在帮助学生理解“O”的意义时创设了以下情境:蓝猫四兄弟一起去钓鱼。大猫专心地钓鱼。一会儿钓到了3条鱼,二猫钓到了2条鱼,连三弟也钓了1条鱼。而四弟做事三心二意,一会儿抓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连一条鱼也没钓到,长颈鹿阿姨走过来对它说:“孩子,我们做事如果三心二意,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了。”

自那以后,四弟明白了道理,做任何事情再也不贪玩了。通过引人“小猫钓鱼”这一童话故事,不仅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想象升华。而且直观形象地理解了“0”的含义,感知到“0”的存在。还向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三、故事教学,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低年级数学知识点不难,学习的都是基础,为了避免课堂千篇一律,以防孩子们感到课堂的枯燥,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把课堂变成有吸引力的、孩子愿意主动学习的场所。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童真,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把课堂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充满纯真的故事中去。让每个学生都能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是为了学而学,是能把问题当作自己迫不及待想要解决的难题。如:智慧岛、羊羊乐园等,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使他们融入这一课,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我相信这一充满童趣的课堂是孩子们喜爱的,更是让孩子们能“玩中学、学中乐”。

如《分饼》一课,用学生们非常熟悉的故事“西游记”导入新课。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八戒主动提出化些斋饭。因为八戒的礼貌待人,得到了4张大饼,可贪吃的八戒实在忍不住大饼的香气,偷吃了一张大饼,3张大饼要平均分给师徒四人,该怎么分呢?八戒知道自己犯错了,也决心不会再犯,你们可以帮帮他么?把课本中的问题,用八戒的故事抛给学生,并借着帮助八戒解决问题,激起学生乐于助人的心,同时也学习了新知。

四、问题引入,创设思考性教学情境

一堂数学课是串联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而成,也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慢慢收尾。如果教师仅是在学生解决问题后继续抛出其他的问题,对于学生会造成疲劳做题,甚至成为题海战术。小学低年级数学,抓住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这一关键。在设疑方面需要符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尽可能使问题具有趣味性,并把问题用一情境串联起来,如智慧闯关等小游戏。借助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交流探索,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新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感,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设疑激趣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授课前在黑板上书写“1=10=100”,问学生这个等式可能成立吗?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及以往知识展开激烈的讨论,老师给予肯定的回答,学生提出质疑,带着这一大家不予肯定的问题展开新知。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单位,能让“1=10=100”这一等式成立的奥秘,就在于单位。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解决了问题后又会使学生恍然大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化抽象为实物。

五、创设游戏竞争情境,巩固所学知识

所谓“温故而知新”,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减运算,这需要反复练习,但是传统的练习方法既单调又枯燥,学生容易厌烦。对此,教师可利用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竞争性游戏活动来练习知识。开展“找朋友”、“首尾相连”、“送信”、“摘苹果”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并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上进的意识。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首尾相接”游戏,游戏规则是当“开始”口令发出后,每组拿到卡片的学生必须用上一个同学的得数去编一道算式,再传给下一位同学。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很快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结语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教学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相应的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结合现实生活,讓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振国.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2013,26(2):35-35.

[2]赵富珍.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探索[J].吉林教育,2015,31(5):85-85.

[3]韩立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种艺术[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3):107-107.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