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2018-01-28袁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氯气科学素养创设

袁超

【摘 要】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由于初高中的难度跨度大,高中阶段,增加了大量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开始有部分学生开始对化学失去兴趣和信心,情境教学的创设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和优化教育空间,营造了自由,趣味的师生互动和学习空间,同时通过情境创设,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强化学生对化学世界的认识。

【关键词】情境创设;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94-01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利于各种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

一、生活展示情境

高中化学理论比较抽象,有时候难于用直观的实验加以验证,只能依靠学生死记硬背,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钻研教材,更深入的理解教材和化学理论,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把生活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贴近学生思维,使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又回归更深层次的感性。

例如我在《萃取》一节的教学中,展示了水煮西红柿,刚加入油的水煮西红柿,有油的久制的西红柿汤这样三杯溶液,学生很容易观察到,溶液分层,植物油层变为橙红色,这时,我对该现象进行说明:这是因为西红柿中的番茄色素在植物油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当我们加入植物油时,番茄色素就从水中进入油层。西红柿和植物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萃取这个概念,接下来,我继续抛出问题,番茄色素进入植物油中了,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把油层弄出来呢?学生会提出勺子,吸管等想法,但是发现在实际操作中非常不方便,并且无法分离完全,我提示学生,有没有方法可以使汤从下面流走,当汤刚好流完的时候,关闭通道,这样汤和油就可以分开了。从而引出一个玻璃仪器——分液漏斗,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液漏斗的结构,并进行实验操作。

在以上过程中,我用生活常见的场景作为学生理解概念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启迪和暗示,将萃取这个概念寓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创新实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二、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在教学中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进入角色,一种是扮演角色。表演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讨论问题,调动学生多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发展思维为重点,以情感因素贯穿课堂,渗透科学素养。

例如在《氯气》一节的教学中,我请两组学生,一组扮演一战时的德国军队,一组扮演英法联军,并请一位学生担任解说员,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使用氯气的战役——伊普尔毒气战,在1915年4月22日,德国乘着顺风开启了大约6000支压缩氯气装置,在长约6公里的战线中,一团黄绿色的气体涌来,英法联军猝不及防,先是出现咳嗽,继而喘息,英法联军拼命挣扎,但是都是口吐白沫,慢慢倒下,在战场上,原本威力无比的枪支都变得锈迹斑斑,原本绿色的植被都已经枯黄褪色,但是有些士兵还是幸存下来,他们有的人逃到了高高的山上,有的躲进了猪圈里。表演结束后,请同学讨论从这个情境中可以了解到氯气的哪些性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觉得情境表演充满了趣味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实现自我展示,锻炼能力,开拓学习思维。整节课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对氯气有了感性的认识,再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使学生对氯气的认识上升至理性。在这个表演情境中,也让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也意识到化学可以是一刀双刃剑,这把剑的好与坏,其实是掌握在使用化学的我们手上,化学作为近代以来快速发展的学科,对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即使有人用化学来作恶,那也是少数人的行为。而且大多数学生虽然接触了化学,但是更多的只是掌握了考试的内容,并不掌握判断化学是非的能力,一出现问题就选择盲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这样的表演情境中,除了知识内容,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思维,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

三、化学历史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觀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在介绍元素性质时,传统教学经常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虽然也能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效果,但是学生接受到的只有冷冰冰的物质的性质,不能激发学生火热的感情。

例如在介绍氟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时,可以给学生介绍化学元素史上氟元素的发现,堪称科学史上最悲壮的史诗,为了征服它,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可谓化学史上极其悲壮的一页,戴维因长期与氟作伴而身患重症,不得不终止实验,诺斯克兄弟在实验中身中剧毒,比利时的鲁叶特,法国的尼克雷在进行了长期的氟研究后中毒太深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经过七十多年前赴后继的奋战,莫瓦桑总结了前人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获得了单质氟,这些科学家都像是现世的普罗米修斯,无论经历多少困难,都要盗取火种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

这些真实的化学故事,比起生硬的化学知识,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大无畏的探究精神比任何一项成果都弥足珍贵,而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的,甚至要不畏艰险走向悬崖峭壁,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同时告诉学生现在的幸福而便捷的生活环境,是建立在无数前人一种无私的献身精神上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身边的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其中,通过情境创设调节情感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良好的启迪和暗示,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和想象,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使学生把学习知识当成一种体验和发现,并且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化学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氯气科学素养创设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低浓度氯气综合利用的探讨
优化氯处理工艺,提高氯气质量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氯水的组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