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浅议

2018-01-28储黎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活动课新课改初中数学

储黎霞

【摘 要】开设数学活动课,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数学活动课可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动课;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44-02

一、数学活动课实施原则内容选取评价一、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

数学活动课作为《课程标准》确定的数学课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数学学科课、数学课外活动和学科课中的数学活动有着质的区别,但又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只有首先搞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确立了数学活动课的地位和价值,才能更好地组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

1.数学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课。

数学活动课与传统的数学学科课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传统的数学学科课程交给学生的是已有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规范的解题方法等,总之,学生从课堂、教师那里得到的是现成的别人的劳动成果,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知识的机器。数学活動课与学科课又是有联系的。学科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的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前提准备,有助于学生活动的展开;另外,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又丰富了感性认识,培养了各种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情感体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科课程的学习。

2.数学活动课与数学课外活动。

以往我们开展的数学课外活动,往往被看作是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其主要功能是数学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其主要目的是娱乐、休息、调节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数学尖子生。虽然客观上也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在培养和教育学生方面有许多优点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的,没有固定的时间表,缺乏稳定的课程目标,更无体系化的课程内容,是一种弹性极大,开放性极强的学科课程的辅助形式,更往往成为变相的学科竞赛辅导活动。

二、数学活动课实施的原则

1.“问题情景化”原则。

数学活动的内容必须要有特定的情景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情景问题,主要指来自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问题或已经掌握的熟悉问题。情景问题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大众化,即提出的问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接受;问题熟悉化,即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问题;问题内容丰富化,即设计的情景问题”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能探索的规律以及能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问题直观化、开放化,即设计的问题学生易于操作,问题开放式;问题趣味化,即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能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2.“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原则。

有活动就离不开合作,但合作应是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引导学生根据情景问题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思考,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经过分析、类比、联想、归纳、猜想、推理……初步探索出情景问题中的规律、数学模型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在讨论研究中不断概括、抽象出情景问题的规律、思想方法,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完善结论,甚至发现新的定理、概念。

3.“双主体”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师生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自从事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4.“求异”原则。

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于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和环境。学生的最终“产品”的新奇风格、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设计方案的大胆创见都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从而实现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让数学活动课真正成为展示学生创造力的天地。

三、数学活动课内容的选取

数学活动课内容的选取是数学活动课实施的重要环节,我们不应只局限于教科书上所规定的活动内容,要全方位,多角度的组织材料,让活动的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实用有效。

1.“动手操作实践课”。

这种活动课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制作为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总结、概括、延伸和拓展。如“制作火车车厢的模型”“莫比乌斯带”“身高与庹长的关系”等活动内容。这些内容通俗易懂,便于操作,趣味性和动手实践性非常强,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其喜爱数学,愿学数学,真正实现了我们苦苦企盼多年的梦想——“寓教于乐”。

2.“数学史话、问题研讨课”。

这种活动课是以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著名的数学问题为选材内容,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整理成文,在课上进行交流研讨,如“哥德巴赫猜想”“田忌赛马”等,这些问题中有些是学生可以理解的,有些是学生不易理解的,但至少在心里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将来就可能生根、发芽,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3.“数学家风采欣赏课”。

选取古今中外著名的数学家,让学生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整理出他们的研究特长、突出成就、重大贡献以及成长历程等,旨在让学生从中学习这些科学家的奋斗精神,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精神动力,推荐良好的学习榜样。

4.“方案设计课”。

这类活动课是指通过特定的材料或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案,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让谁参加运动会”“为我选择手机卡”等,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四、数学活动课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数学活动能否真正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数学学科课的评价中,往往要求学生考试成绩至少“及格”,最好“优秀”,师生都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分数包袱”。而在数学活动课的评价中,可以完全不受“分数”的限制,在关心活动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活动的过程,要多肯定学生的表现,以“最佳”“最有创意”“最高效”“最节约”“最有潜在价值”“最有实用价值”等评价标准来定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数学活动课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对它的实施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改进的地方,我们应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这一课程,努力使其成为数学课改的亮丽奇葩,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成为学生攀登数学高峰的坚固基石。

猜你喜欢

活动课新课改初中数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