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8-01-28李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初中物理新课程

李坚

【摘 要】新课改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新要求,更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视角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基础阶段,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从有效教学概念及初中物理課堂教学有效性标准出发,分析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34-01

物理是初中教育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起步阶段,是他们后续物理学习的重要基础[1]。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受到各学科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是包括物理教师在内的各科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视角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概述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遵循教育和教学的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及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简言之,有效教学就是教师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进而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

新课程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有效教学不但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结合学生既有知识和实际生活开展教学。二是关注发展,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基础学习、学习方法及思维模式的发展;教师则应重视教学技能、研究水平及职业素养等发展。三是关注课堂教学管理,要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能力。

二、新课程视角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学科的教学标准制定,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基本技能、心智水平等[2]。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根据考试大纲和以往经验确定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层次过高学生无法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目标过低,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每个学段、每个学生、每门课程均要根据标准进行规定。应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即基层知识和基础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弱化某个方面,也不能强化某个方面,应实现三者结合和平衡,否则无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并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也就是主观动力。主要表现为喜欢学、愿意学及主动学。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是同时并存的,没有独立存在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原因和基础点,而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要求和目标。二者可以相互转换,在此阶段属于学习动机的内容,到下个阶段则成为学习目的[3]。因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充分考虑并理清学习动机及学习目的的关系,如此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方法。

随着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发展,应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最优化改革。在实际教学中,应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坚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系统、全面、灵活地应用课堂教学方法,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无法体现出来,会产生厌倦心理,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

三、强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课程是面向所有初中学生的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应遵循全面性、适应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入分析初中物理新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一是知识技能层面,应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名词、单位及定律等,比如:力的单位、浮力定律等。二是情感价值方面,让学生在学习物理中,特别是进行实验教学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感受团队协作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团队意识。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初中物理课程的优势,创设各种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体验成功[4]。首先,应创设认知冲突情境。认知冲突就是学生获得的新知识和以往知识的认识存在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现象和本质的差异等教学内容,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这些矛盾的探究欲望,营造活跃的认知氛围。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实际,给学生和生活接触的机会,切身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存在。如此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3.科学应用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利用好各种基本教学方法,并发挥出最佳效用。比如: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等,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才能真正灵活、有效地应用好这些方法。比如,讲授法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适合应用于系统性和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该方法不受教学环境和教学器材的影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效用,控制好知识的教授。其次,要积极应用启发式、综合性教学方法,教师在利用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到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知欲望。另外,应利用好物理实验演示教学及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之,为推进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的视角下,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初中物理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