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

2018-01-28徐亮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心理环境调查思考

徐亮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课堂是其主要的学习场所。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营造一种能满足学生知识需求以及切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课堂环境,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并且愉快地进行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让他们在充满活力与趣味的课堂环境下接受知识乃至完成学习任务。我相信这也是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所向往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心理环境;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33-01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与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共同构成。课堂心理环境和谐还是混乱、活跃还是沉闷,会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也是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所在。

一、课堂心理环境的调查

为具体了解初中学生在化学课上心理环境的总体状况,进而分析化学课心理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对初中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心理环境状况做了一些调查,调查内容详见表格。

初中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学习与感受现状。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喜欢化学或者在化学课上觉得心情愉快的学生刚达到总人数的一半,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化学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由此可见,化学学习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在化学课参与方面,很积极参与化学活动或实验的学生不足7.6%,在老师的提问下才比较积极参与化学活动的学生不足总人数的一半。可见,很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喜欢单独学习,学生接受知识也比较被动,课堂缺乏有效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师支持方面,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期望一般或不高的占总人数的53.2%,师生之间缺少和谐融洽的关系;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喜欢在化学课上回答问题或者上台演板,说明了学生在化学课上不喜欢竞争的状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表现得比较一致,自信越高,自我满意度也越高。总体来说,许多化学课堂心理环境都不是很好,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利益也没有比较好的维护,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个性得到非常大的压抑。调查也显示出了教师对学生充满期望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建构中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最主要的是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训练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并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

二、课堂中的反思——增加探究成分,寻求实验原理

过去化学实验时,教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背熟实验步骤后才能用固定的实验器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根本不考虑为何要这样做。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探究实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归纳、获得结论→评估与交流”。与验证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初中化学教材中探究实验已明显增加,而且我们认为演示实验、小实验等都可挖掘一些探究的要素。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以前,要多下一番苦功夫,想方设法将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扩大探究空间和思维空间,并能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是说明探究式教学优越性好例子。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做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而不用其他的物质哪?学生会觉得问题很难。不过教师再提示学生以前学习过哪些产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回忆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反应再提问的实验过程。结合实验特点,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设计实验方案。在探讨研究的平和气氛中,蕴涵着无穷趣味,在教师的一步步的严谨逻辑关系引导下,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分析联想的思维流畅性,学生的智能得到健康发展,优良的思维品质就会慢慢形成。

三、对创设良好初中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思考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享受学习。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单一的教与学生盲目的学,而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及情感交流的过程,要建立一个和谐与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化学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对课堂心理环境起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2.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让学生主动求知,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以学习为乐。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建构一个能产生兴趣的心理教学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化学在初中是一门新的学科,教师要重视化学绪言课的引入,在讲解化学课本之前,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如,“魔棒点灯”以及“红葡萄酒的得失”等,并积极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结合起来,如,夏天中的“鬼火”、草垛堆久产生的“失天火”以及除热水瓶中的水垢等。利用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注重动用教学目标的弹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而又充分的发展。

3.善于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构建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合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与化学实践中去,让学生树立一个主人翁意识。在构建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重问题的生活化,设置的问题要有新意和趣味,引导学生进入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化学就在自己身边,清楚化学的意义以及价值,在学生科学合理的解决好某一个实际问题时,就会获得积极参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创设良好的化学课堂心理环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充实和完善,在自身的实践中努力探究,寻找更加有效并且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构建起一个活力四射、有血有肉的初中化学课堂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孙贤琴.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与课堂心理环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

[2]孙茂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J].成才之路,2012(06).

[3]李晓燕.浅议如何建立良好的化学课堂心理环境[J].学周刊,2012(04).

猜你喜欢

心理环境调查思考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军事课教学心理环境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