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教学探究

2018-01-28杜尚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有效性研究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杜尚奎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数学教师要将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学习气氛变得积极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将对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有效性研究,从而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16-01

数学是一门非常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它在整个教育中占有不可比拟的地位。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合作式教学的方法被各地基层教育机构和学校广泛地应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尽管在大量的应用,但效果仍不尽人意,在其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合作式学习的有效性并且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不高,需要教课老师认真地思考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整个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配合不到位。

新课标提倡下,在小组合作式的课堂教学中,一改传统地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整个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课堂情况,而是让学生成为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主动更具有积极性的参与到学习中,而不再是传统的一昧地被动接受老师所传达的知识。在上《图形的移动》时,我第一次在课堂上运用了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响应积极,但在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因为自身性格胆小、不是很善于与人交流的原因,無法参与到整个小组的学习和讨论过程中,有些孩子在和小组成员讨论其他问题等等,在学生讨论完讲解轴对称图,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知识时,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整节课下来效果不是很好。课后回忆分析了课堂上出现的情况,主要问题为身为老师,课前考虑不周到,没有把握合作式学习方法的精髓以及学生们的情况,没有随机应变,单纯的死搬硬套;其次是没有给学生讲清楚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内容以及学习任务等其他问题,导致一堂课下来反而学习效果不如之前,鉴于此,后面再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2.课堂纪律的问题。

小组合作的教学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方式、自己探索学习内容,再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分组不科学,导致爱玩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便会经常出现现场秩序混乱或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着和本课堂甚至和学习无关的话题,诸如此类的情况大大影响并且阻碍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并容易导致。还有很多问题在小组学习的课堂上,这些原因导致合作式学习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它该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只是单纯的一个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认识把握不到位,学生单纯觉得好玩,便无法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有效措施

1.了解学生情况,合理安排小组。

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有效的分组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合理的分组,才能让合作式学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并且还能让小组内的每一个人都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分组学习其实是强调了在一个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个人认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当在大概了解学生学习能力、个人性格的情况上,对班级内部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让在课堂上坐在一起,组成一个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探究。例如在讲《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那一学期中,根据之前的任课经验将班内的学生进行分组,由于班级人数少,分组时一个小组有四个人,个人认为太多反而不适合小组合作式学习,组内有男生也有女生,有数学成绩优秀的也有成绩一般的或者比较差的,每个组要把自己所探讨的认识和理解记录下来,以便在讨论阶段之后的提问过程中,更加条理性的表述自己小组的见解,也更有利于日后的回忆和复习。汇报学习成果或记录见解的工作任务要在组内成员之间流动,而不是一成不变,要将每个学生都锻炼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2.让学生熟悉合作方式。

合作学习的方法,是要让每个人都得说出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想法和理解,因为每个人因为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兴趣爱好等诸多的原因,导致对同样一个问题的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同样一道数学应用题,不同的学生可能由不同的切入点,小组合作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间通过交流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通过听取小组内部成员或其他小组的见解乃至最后老师的对知识点总结以及对关键问题点的疏通,达到小组合作教学的目的。其次便是要求老师要对教材内容以及课堂上讲述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在教学时更应该把握机会,恰当的使用小学合作式学习方法,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內容都适合这种方法,例如在上《四册运算》时,应为该部分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并且会灵活多变地使用四次运算法则,解决计算中的一些难题,让学生认识、理解理论是关键,例如这样的课程如果强制性使用小组式学习,由于小学生水平的局限性,对于陌生的知识,讨论不出个所以然,其结果然而不尽人意,不过是南辕北辙。

3.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没有弱化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恰恰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教师要在课堂上掌控大局,把握课堂地进度,并不是像之前传统的只是在课堂上讲述知识。教师给布置晚本次的学习任务和讨论内容之后,当学生在组内讨论时教师不应该在讲台上单纯地等待,而应该走下讲台,参与到小组中间去,适当地给与提示和帮助,例如在上《空间与图形》时,听见组内有的成员对组合图形面积的解法有不同的看法和解决入手处,便给了启示,让笔者在之后的讲课中应当注意哪些侧重点等。还有当课堂上有点混乱时,教师应当及时制止等,保持教室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

总之,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在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计算、逻辑能力的同时,则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端对协作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饶艳.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讨[A].新教育时代[C].2015:1.

[2]张朴.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技巧[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95-96.

[3]韦小光.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2:88.

猜你喜欢

有效性研究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