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师生冲突浅议

2018-01-28邓德忠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途径

邓德忠

【摘 要】师生冲突,在不同的学校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存在,而且很难完全消除,这是许多学校和老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怎么全面认识师生冲突,怎样处理师生冲突,怎样减少、避免师生冲突,是每个老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和应有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当师生冲突发生时,才能进退有度,情况尽在掌控之中。

【关键词】师生冲突;原因;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14-02

在学校内部存在着三种基本关系,分别是老师间的同事关系、学生间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这三种关系融洽与否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园和谐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校园内部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处理不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在社会中传播快、影响坏、消除难。下面对师生冲突表达一下肤浅意见。

一、师生冲突的概念和分类

师生冲突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的积累、激化或者瞬间激化产生的一种对抗性的师生关系。根据发生的地点,可分为课间师生冲突,课外的师生冲突,校外的师生冲突主要是师生在校内已经产生矛盾,学生针对相应老师报复性的冲突;根据冲突的积累时间分为偶发性冲突和积累性的冲突;根据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老师过错型冲突、学生过错型冲突和学生老师过错型冲突。

二、师生冲突的现状与特点

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为长辈,学生为晚辈。高考指挥捧为导演,老师是演员,主要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是教学的主体,主处于主动地位。学生更多的角色是观众,主要是接收知识,处于被动地位;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倡导师生平等,老师针对新课标,成为导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变成演员,是教学的主体,提倡学生主动探究式、合作讨论式学习,在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许多在老师和学生在角色的转换过程中没有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师生关系主体趋于和谐,师生冲突只是极少数地方存在,虽是少数,但是要完全消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国当前教育取了长足发展之时仍是不可小觑的教育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越到高年级,师生冲突发生的率就越高;越是不发达、落后的地区师生冲突发生的率就越高;新教师和学生发生师生冲突的几率比老教师高;急性子教师和学生发生师生冲突的几率比慢性子教师高;教育机智低的教师和学生发生师生冲突的几率比教育机智高的教师高;教学质量低的学校师生冲突发生的几率比教学质量高的学校高。

三、师生冲突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

使师生的情绪产生较大波动,伤害师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影响老师教学的积极性,降低教学质量;产生不尊其师,也就不会重其道消极现象,打击学生学习相应科目的积极性;削弱班级的凝聚力;丧失家长对学校信任和期待;严重损坏学校社会声誉。

四、师生冲突原因

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是司空见惯的事。从大的方面来说,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有关,这从一点来说,倡导新课改就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在学生方面,与学生特定的年龄特点,学生个体组成情况等因素有关。在老师方面,与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艺术、所教学科特点、老师专业水平和素养等因素有关。

学生在读高一时,年龄通常在14-16岁之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智力发展基本成熟,而智力活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思维具有一定批判性和独立性,喜欢怀疑和争论,喜欢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主见。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学习兴趣分化分明显,中心兴趣基本形成。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自我价值观增强,处处表现出自尊心、自信心。世界观初步形成 ,对自然、社会、人生具有初步的是非判断标准,性格的类型和特征已基本形成。其次,具有很强的叛逆性,对新鲜事充满了体验性和敏感性,而失去是真、善、美的判断标准,甚至明知不可而为之,妄想瞒天过海。第三、高中学生渴望被理解和心扉闭锁存在矛盾,有些事情渴望被了解,而有些事情又不会轻易地向不信任的透露,但也有向信任的人倾诉的意愿;求知欲强,鉴别能力低的矛盾,这个年龄的学生,精力充沛,对任何事都想了解、尝试、探究,感性占据主导地位;对自我认识偏高,对自己的理想和前景的设计脱离实际,把许多事情想得过于单纯简单,不考虑后果。

五、师生冲突解决的途径

师生冲突不是什么新事物,由来已久,自学校出现后就存在,是个历史和现实问题。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师生冲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只有更好,难找最好。在教育飞速发的今天,是否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可以探讨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1.加强老师综合素养。

让学生在人格上敬你,在专业上服你,在方法上信你,学生就会尊其师信其道。学生信任老师,就会把他们自己真实想法告诉老师,有什么事情及时向老师报告、请教和征求意见。在相互信任的人之间产生分歧和隔阂,化解和消除起来,也不费吹灰之力。

2.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老师是长辈,学生是晚辈,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自然不可偏废。但是,老师不应该觉得自己是长辈,就高高在上,对学生妄加指斥和批评,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头上,也不可能简单的规定学生不准做什么不许怎么样,否则可能招来反感和叛逆。现代教育理念更推崇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教师更多地走近学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目标。

3.退一步海阔天空。

特别是将要发生冲突时,作为老师可以考虑先退一步,想想怎么样妥善处理,避免事态继续扩大,寻找好的解决办法。如在适当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给予温和的批评,给予学生反思的时间。

4.发挥当事老师的主动作用。

主动找学生交流沟通,化解误会和隔阂,从学生来说,不管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就一般而言,对老师还是敬畏的。老师是成年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在什么时候做出一些离谱的事情,并非奇怪的事情,犯下什么样的错,都是有可能的,老师要有原谅学生犯错的胸襟。

5.发挥班主任的调剂作用。

班主任要時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和各科老师的关系情况,善于发现师生关系恶化的端倪,主动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6.加强感恩教育。

尊敬师长,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优良传统,学生的学识主要来自老师日常谆谆教诲,心怀感恩学生是很少和老师发生冲突的。学生和老师有分歧时,心平气和,平等沟通、交流。

总之,师生之间互信常有,尊重常在,心扉常开,师生情谊必会长存。

参考文献

[1]丁栋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与化解[J].当代教育科学,2016,05:33-37.

[2]丁静.关于师生冲突中教师行为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04,05:91-94.

猜你喜欢

途径
求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成功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BDNF/TrkB信号途径与抗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