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8-01-28韩炜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班主任

韩炜媚

【摘 要】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极具综合性、复杂的社会问题,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难以根本解决,要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协调合作,通过媒体宣传,调动群众力量,形成家、校、社会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体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班主任;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94-02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人群——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缺少有效家庭教育及亲情关怀,在心理及人格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使留守儿童接受正常、健全的教育,成为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我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中,我认识到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问题,有针对地加强引导教育,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观察研究留守儿童的特点

1.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部分留守儿童双亲外出,有些自控能力好的孩子,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好,与普通学生相比更独立自强。但还有大部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引导帮助,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离,造成心理、个性的异常,逐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敏感、胆怯、任性、自卑、冷漠、孤独、不安、自我封闭等。小孩子因为看到同龄人有父母亲照顾而自己却没有,会产生不好的情绪体验;初高中学生已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能理解父母的苦衷,有的学生还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学习,表现出成熟的个性。

2.研究留守儿童的学习特点。

父母的外出,对学生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小学生,主要的学习问题包含两方面:一是学习心理的问题,有些留守儿童父母离开后,孩子在一个时期,会在学习上变消沉,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不好;二是学习成绩呈现出下降趋势,即使其中大部分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成绩能有所恢复,但往往在原有的位置徘徊,难以进步。孩子的祖辈很多是解放前后而出生的人,过去条件落后,祖辈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要谈科学的家庭教育谈何容易?老一辈人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难接受新鲜事物。现在,大多家庭里面又是独生子女的情况居多,存在娇惯宠溺的特征,所以,老年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常常这样认识:孩子吃得饱穿得暖,不挨冻受饿,当家长的就算尽了力,至于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没有关系。有的还说:娃儿的爸妈想当年也少人管,读书不多,现在不也是在照样挣钱?等到孩子长大以后,谁说得准他们不比父母更有出息呢。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孩子的心理就容易产生偏差,在祖辈哪里又找不到情感共鸣,只好搞同学团伙,以弥补情感交流的缺失。

3.研究留守儿童的生活特点。

在生活方面,留守儿童的祖辈通常时间充裕,大都将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很好,甚至一些家庭经济较好的孩子比同龄非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好。另有一些因父母长期不在家,孩子存在生活困难的情况,祖父母因为年龄较大,或因其他多种原因没有办法提升儿童的生活条件,儿童的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需要无法得到保障。

4.研究留守儿童的安全特点。

很多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管并不到位,孩子身上有较多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是:孩子容易受到他人非法侵害、人身伤害等;孩子的自我调整力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

二、針对留守儿童的特点,调节孩子的心理健康

1.教师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内心比较孤寂,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虽不及亲人之间的和谐与亲密,但也可以起来一定程度的安慰作用。我们经常形容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关爱的四个字叫“爱生如子”,就是说要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一样,用心接近他们,发自内心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境和学习上的困难。特别的,老师要多和孩子们真诚沟通,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和道德发展。老师要把孩子的困难记在心上,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让孩子把老师当作朋友,使他们愿意跟你讲真心话,能将心中苦恼、悲伤适当地表达出来,以求得理解和关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例如一起唱歌、一起游戏、一起劳动,要利用这些活动与孩子多联系沟通,真正变成孩子的“良师益友”。

2.加强家校联系合作,共同教育引导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说:父母教育好比母乳对于婴儿的重要性。留守孩子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乃是家教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孩子们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书信的方式与自己的父母交流,父母也要常常把自己工作的境况,生活的酸甜苦辣同孩子讲一讲,这不但可以教育孩子,也可增进亲子感情。老师要登记留守孩子父母的电话,定期地与父母通电话,必要的时候,留守学生可以和老师、父母通过视频交流等方式进行更直观的交流。教师、家长、社会多方面教育引导留守孩子,对克服父母远离家庭的教育不足,让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3.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设相关课程。

农村留守的孩子,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孩子亲子教育的缺失问题将长期存在,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很深远,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长期坚持;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更是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的社会的重要工作。学校可以利用专门的功能室,开设“留守儿童之家”,在里面布置电话、电视、网络、棋牌等,供儿童与父母通信或者闲时交流、娱乐等。学校还要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让他们帮助留守儿童实现心理健康。

4.大胆创新,尝试建立“代管家长”制。

所谓“代管家长”,是指老师和留守儿童结对帮助,由教师代为履行家长的部分职责,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全程指导。学校可以让班主任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也可以积极组织志愿者教师和留守孩子进行结对,“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展开帮扶工作。通过这些帮扶工作,使那些家庭缺位或亲子教育缺失的孩子得到教育补偿,有一个和谐的发展成长环境。

总之,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关系祖国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通过帮扶让他们走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地,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朱卫红.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白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