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2018-01-28曾洁婷万良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高校学生对策

曾洁婷 万良琦

【摘 要】刚刚迈入半成人社会的大学新生,其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一个探索和试探着学习的阶段,是整个人的思想观念成型的关键时期。大学阶段对于人的成长来说,其接受领悟道理的能力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处于一个顶峰的阶段,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来说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如果工作得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是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它对于大学生良好素质道德的养成有着强有力的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当前社会状况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体系,合理规划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整个大学生活阶段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工作流程,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成果真正深入学生的思想习惯中,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作参考。

【关键词】思想教育;对策;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94-01

一、为什么要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公民的道德素质属于我国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我国的文化内涵体现在每一个公民的身上,公民素质的高低同样也对于我国的未来文化的前进方向有一定的映射和预测作用。公民素质教育可以从社会的方方面面入手,学校、家庭、机关和企业都应该努力为推动全名的素质教育作出贡献。但是各个社会环境对于公民素质教育的引导能力是不同的,其中学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机构,尤其肩负着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责任。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适应时代的优秀人才的基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尤其对于社会经济正在逐渐转型的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应该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已属于同时期青年中整体素质较高的一部分人员,对于这部分大学生展开以服务人民奉献人民为核心,以家庭、职业、社会三方面的道德为着力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以将这些道德建设成果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潜移默化的引领他们把这种精神作用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从而对社会也产生积极的带领作用,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优秀人才的努力,大学生作为较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只有同时具备学习掌握和应用高新科技的技术和能力、具备足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光发热作出贡献,才能不在复杂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坚定自己内心的选择和热情。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道德教育方式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灌输的阶段,对于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很低。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知行合一的一种教育工作,如果没有实践而只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进行了照本宣科的灌输,就只是一种理论一种口头上的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思想道德教育成果的评价很多时候都停留在课堂考试的分数上面,但作为一种应该内化在学生思想中的教育,应该把考核也发展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这样也使学生错误的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只是众多课堂内容的一种,只要考试考了高分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却忘了实践这些理论。很多时候学生明知很多事情是不对的不应该做的,比如考试不准作弊,却在实际考试中选择夹带小抄、抄袭他人的试卷等,这就是道德素质教育没有在实践中进行的后果。

思想道德教育还带有浓厚的功利性色彩,对于政治教育的偏重程度远大于人的基本道德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视。学生的为人立足之本應该从基本品德教育先入手,教育需要对孝敬父母、友善他人、互帮互助、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等内容进行强调,侧重引导。由于对于个人基本道德素质教育的缺失和忽视,很多学生在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毕业后,不按时还息、还本,甚至恶意欠息欠本。这是一种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的体现,也是大学生人本素质教育力度不够的体现。

很多素质教育都是一个单向输入的过程,在课堂上,教授单向的向学生灌输素质教育的理念,却没有反向倾听大学生对于这种教育的需求也忽视了学生对于上课的参与程度。这种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被动的接受的,因而很难引发他们思想上心里上的思考,从而对心灵深处的触动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候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进行社会现象讨论交流时,教师往往准备不够充分从而让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有些老师上课效果已经长期被学生提出意见却得不到重视,学生因而对课堂内容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课堂效果只能是越差。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往往存在着实现自我价值与提倡奉献精神之间的矛盾。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的理解局限于商品的等价交换原则上面,甚至把这种观念运用在道德领域上面,要求“奉献与收获等价”,认为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在于金钱物质获得的多少,这种想法过于强调个人的得失,同时也是对于奉献精神的错误理解,忽略了个人对集体进步的重要性。

三、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应该立足于系统的角度,提出思想道德建设的体系化对策。首先需要高校领导和教育人员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仅是课堂的教育而是系统的教育,其次分清教育主次,进而才能合理的设计道德教育工作体系。同时完善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工作体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教学内容,推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针对素质教育工作,应该有计划的培养专职教师人才,除了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所要求,还应该加强老师道德教育工作的培养。

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题重新回归到大学生本身上,教师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还应该以自身为榜样教育引领大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让学生体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教师要做的应该是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可控范围内自由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外在有法律纪律和学校规定的约束,内在则需要靠学生自己的是非观荣辱观作出正确的选择,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形成自律的道德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伟,宋长生. 学习《实施纲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教育研究, 2002. 4.

[2] 黄钊. 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 3.

[3] 寿可.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12.

[4] 季长龙. 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3.

[5] 李冬梅. 中外道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河北学刊,2002.7.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高校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