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的进行德育渗透

2018-01-28胡敏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物理德育

胡敏峰

【摘 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探索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笔者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经历,挖掘了物理教材和物理学史中的德育元素,以爱国主义、创新精神、法制意识等为着手点,把物理教学与德育有机联系起来,,并对各种渠道中应如何渗透德育内容作了阐述。

【关键词】中职物理;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82-01

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而且良莠不齐,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新课程背景下,抓好道德教育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除了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中职物理学科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其中所蕴藏的大量德育因素,结合自身的物理教学经历,从物理教学内容入手,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时代的周恩来是这样读书的。树立学生爱国敬业,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用我国科技发展史中的成就,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讲质点运动时,可以从学生习以为常的电子地图和手机导航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我国的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讲电阻定律一节中的超导现象时,可介绍我国的超导研究与实践已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2.用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事迹教育学生。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钱学森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扎根在条件艰苦的西北隔壁,献身于我国的国防事业。

3.用特定的物理事例素材滲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在讲质点运动时,直接用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来举例,分析质点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如初末位置、路程和位移、速度等,在完成物理知识点的学习时,也弘扬和了长征精神。

教学中要寻找爱国主义教育切入点,灵活应用这些素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责任意识。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深刻体现在物理知识本身和教学过程中,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这些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如在讲述质点的运动、分子热运动时,强调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在讲述质点、自由落体运动、点电荷等物理模型时可以渗透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讲述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导体和绝缘体时可以渗透“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外因,物体质量是决定加速度的内因,渗透内外因作用原理,提醒学生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能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也有利于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创新精神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现在的中职学生需要树立牢固的创新创业的思想,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

1.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亚里士多德的提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维持运动。而伽利略却持怀疑态度,他坚持用数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物理学,并创造性的设计了斜面实验,加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速度的原因”的结论。19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产生磁场,安培立刻深入研究,发现了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出了“右手螺旋定则”。物理学家们能不迷信权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开创出一个又一个物理研究的新领域。

2.物理学家的创新创业对学生的启示。

富兰克林利用他的物理研究,进行创新型创业,制造出避雷针,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赫兹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而在他的实验装置基础上,物理学家们又发明出了无线发报机。物理学家不断创新,制造出各种科技新事物,开辟了新的市场。

习近平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处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人的主力军,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的中职学生有条件、有理由去进行创新,为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四、社会公德和法制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生活中的很多行为其实都体现了物理的智慧,所以学好物理对理解生活中的问题解答生活中的现象很有帮助,同时也能促使同学们养成遵守社会公序良德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学习匀变速运动时,就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及计算,说明超速行驶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中速度与高度的关系,说明高空抛物的危害,结合高空抛物引发的人身伤害案件,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和法制教育;通过学习电功和电功率,研究不同电器的能耗和能效,使学生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习惯。

物理的学科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的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景芳.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金色年华,2010(08).

[2]陈建国.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4期).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物理德育
只因是物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