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2018-01-28金慧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经济信息管理

金慧英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快速发展期进入到战略转型期。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态。高校财务为了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上级监管部门的需要,在提高高校管理效率的方法上,管理会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国家中上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了配合这一规划,高校的经济发展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所以管理会计在提高高校经济发展水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高校没有成型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仍然不够清晰,而且高校的信息孤岛问题非常突出。所以,推进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校;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26-02

一、管理会计概述

20世纪50年代,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首次提出管理会计这一概念。其产生于西方,是将管理与会计相结合,作为一种内部会计,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管理会计引入我国,在企业与政府机构中被普遍采纳。在2014年财政部颁布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14]5号),在基本内容中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求,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由此可见,高校对全面预算的研究与应用,正符合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管理会计的要求。

1.管理会计的内容。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重点在于从全局的角度去把控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将管理与会计相结合,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成本会计顾名思义着重在于对经济主体发展过程中,从成本的角度去分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去监督经济主体运行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问题,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行优化,以此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管理控制系统在于从全局把握,整合财务数据、借助一整套完善的体系、代码等基础数据,配合财务数据的分析、不同维度的整合来发现财务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监督资金的使用进度、效率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2.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三点:

(1)解析过去。管理会计一切工作的基础在于对经济主体现有财务信息的归纳、整理、不同维度的加工、以及延伸。目的在于利用现有数据不同维度的统计、分析来反映出经济主体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数据中存在的潜在经济发展方向。以便更好的把控经济主体的现在走势。

(2)控制现在。在对过去数据整合、分析的基础上,管理会计能够依据这些科学的分析对经济主体现在的决策给出建议。并能够对已经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与完善,使经济主体的发展按照对其有利的走势去运行。

(3)筹划未来。数据信息分析的有效性还要与企业所处的大的经济环境相结合,将内部财务数据信息与外部信息进行整理并结合一定的分析手段、结合各个职能部门的目标特色,为部门的未来目标实现提供财务数据支撑。从而提高财务部门的预算决策准确性。

二、管理会计在G高校的应用

在我国的体制中,高校属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由国家统一安排。因此,高校不存在盈利的说法,国家对其拨付的资金的管控力度相对来说并不强势。因此,高校中的财务部门更多的职责在于教职工日常经费支出的审核与报销以及学生收费管理。而很少去将重心放到整体的角度去把控支出的合理性以及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等等。在这种现状下,高校的财务管理职能其实是弱化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得到发挥,对高校的经济发展以及资金的风险规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等方面是没有引起重视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校逐步改革,适应经济发展实行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因此,其经济业务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财务风险也在逐步上升。所以,这些对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財务管理体系不健全,配套系统不完善以及人员匹配不足等通病,这些在未来高校的发展中,都会制约其财务的监督职能,加大财务风险。

以G高校为例,介绍一下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现状:

1.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编码规则(部门号、职工号、学号等等)。

这些编码存在一定的规则性。每个部门都有自己专用的部门编号,以此为依据,便于数据的归纳,统计。每个职工和学生有自己唯一的编号,该编号作为财务数据调取、使用的有效途径,且编号规则也要结合所在部门、学院、年级等。

2.会计科目以及项目编码的设置要符合一定的规则、并科学的归纳项目类型,建立完善的项目类型体系。

按照一定的规则实现项目编码与会计科目的绑定:建立以会计科目、职能部门、项目编号三个有效维度为一体的会计核算体系,三个维度可以两两互相组合提取数据、也可以单独提取甚至是共同使用锁定财务数据。以便满足各个职能部门的各种需求。

3.建立一个精细化信息共享平台。

2014年,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开展,G高校果断引进天津神州浩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财务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可以将项目经费、工资信息、来款情况等各项教职工需要的基础数据供老师查询、使用、结题等。

4.严格控制预算、包干使用。

G高校对各部门拨付的预算指标,坚持“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收回,自求平衡”的管理办法。具体做法是:依据生均或是往年指标、部门自己预估等多方结合考虑,分配各个学院、职能部门的预算经费,将资金在年初分配给各个部门并明确资金用途,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与价值,做到年初预算指标下达时就已经明确资金的使用方向,甚至是执行进度。然后将分配到各个部门的各项用途的资金设立核算项目编号,按照一定的规则编码,便于管理者和会计人员识别,做到不同性质的资金的单独核算和专项管理。最后会计根据设置好的基础信息、编制会计分录的形式,将分配的经费额度拨付到项目指标中,是经费下拨过程清晰准确,且有据可查。

随着预算管理地位的不断提高,高校对预算管理的专业能力的要求随之提高,普通的财务人员并不能够胜任该项工作。所以G高校从预算编制入手,由处长亲自负责、成立管理科、带领管理科科长进行预算经费的编制、加强对预算的监督控制。

三、管理会计在高校中应用的建议

1.推动管理会计岗位建设。

随着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管理会计的岗位要求就越来越高。财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会计岗位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数上的增加,应该更多的将财务工作的重心从最初的重视核算转为重视管理,加大管理会计人员在财务工作人员的配备比重,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2.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对于管理会计体系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稳健运行的管理会计体系能够保证一个单位管理会计对决策的有用性。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往往是被個搁浅的一部分,因为其成本过高,而带来的收益却不是显著的,因此,一些单位就忽略了系统开发,只选择简单的会计操作运行系统,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管理会计数据的人工成本、机会成本;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管理会计发展来说是适应时代的必需品,数据信息化不仅能为高校的管理者提供更详细的信息,而且在时间层面上能拓宽提供信息的时间范围。和传统模式相比,大数据在满足高校信息需求的同时能提高信息的安全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信息服务。

3.加强高校管理会计人才能力的提升。

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概念和运行方法,对于单位的财务人员也缺少培训锻炼实践操作的机会,此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老员工占比较大,对于互联网并不是身份熟悉,操作起来添加了困难。而恰恰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需要财务人员不仅能够对基础数据的处理、分析还要能够对数据的重要性进行有效的鉴别、对政策导向的把握也要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管理职能运行的好坏直接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颖,孙士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几对策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95-97.

[2]潘松剑,胡国强.政府管理会计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会通讯,2016(16):39-43+4.

[3]秦志飞.论全面预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经济与管理,2003(01):52-53.

猜你喜欢

经济信息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