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来莫把清闲享 适当忙碌益处多

2018-01-28文/宏

长寿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寿劳作身心

文/宏 钧

古代有一句民谚叫作“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就是说,老年人要进行适当的劳动,这才是养生之道。而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年人退休之后,生活过于安逸闲散,缺乏活动,结果导致疾病丛生。其实,从养生动静结合的角度来看,正确地树立一个目标、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忙碌一下,使精气神得以运转不息,是有利于生命健康的。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经说过:“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也是最美好的药。”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依赖各个部件日夜不停地运转而保持生命永不停止,虽然这台“机器”也需要时常静养或维护,但“动”始终是其主旋律,因此才有“生命在于运动”这一名言。同时,人总是有惰性的,如果不树立一个目标,并主动或被动地为之奋斗,人就会陷于怠惰,从而疏于运动或劳作,生命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适度忙碌,给自己的身心创造锻炼的机会,可以归为养生一妙法。

适度忙碌可延年,也是古今许多高寿者的养生秘诀,故为中医养生所借鉴。儒家创始人孔子晚年仍在注解经典,并从中获得乐趣,自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最终得寿73岁,以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已是相当的高寿。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迟暮之年,还与当时的文人雅士经常聚会,或结伴出游,悠然寻景时还有一颗少年疏狂心,又带一点童趣,不愧为“白乐天”。现代社会,各种条件更加便利,这样的高寿老人也是不少,如香港朱鹤亭老先生,耄耋之年仍遍踏世界各地,为传播中国文化、宣讲道家养生术而奔忙,迄今仍神思敏捷,身体强健,这与他精擅养生和晚年精神有所寄托是分不开的。

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生活中应该适当专注于一些爱好而让自己忙碌一下,从而使精气流通,精神健旺,减缓身心功能退化。一是发挥余热,继续从事退休前的工作,用自己长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对年轻人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但要注意摆正工作态度,此时的工作忙碌只是为了养生,切不可计较于经济得失,不能为钱就此肝火大动,养生不成反害生。二是可以实践一些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譬如琴、棋、书法、绘画、垂钓、旅游等,城市中有很多老年大学,教授开展这些活动的技巧,老年人可以根据兴趣进行学习,以使老有所乐。三是可以根据喜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事。如养花、养宠物、研究厨艺、带孩子等,帮助年轻人减轻压力、调和家庭。四是参与一些养生活动。近几年,针对老年人的养生讲座、养生课程、养生体验等活动非常多,其中不少都是由社区、企业免费开办的,老年人可以把社会看作一个大的 “养生大学”,每天“蹭课”,不亦乐乎!

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长寿老人都是一生劳作。全世界5个著名长寿之乡之一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参加劳动。适度的劳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全身气血流通,增强大脑思维活动,可以忘却孤独和寂寞。总之,老年人忙一点好。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老年人适度忙碌,能带来身心的愉悦和充实,尚有延年益寿之功,真可谓“忙可得乐,忙可忘忧,忙可忘病,忙可忘死,忙可延寿”!

猜你喜欢

高寿劳作身心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春暖劳作花相伴
养生篆刻
古代长寿有哪些雅称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谁最“高寿”?
给身心降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