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8-01-28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小学

天津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件美的信息技术

■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小学 李 娜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我在教育实践中,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平台、桥梁和支点,有效地引领全体学生解决难点,进而实现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评价美的审美素养的培养目标,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有深厚文化积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而奠定基础。

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培养学生发现美

在小学音乐课堂,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能够为解决教学关键问题提供帮助。

(一)快乐游戏,发现顿音的弹性美

发声,是课堂常规性训练,是唱好歌曲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新教育观念后,我这样训练发声:首先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相关课件,为学生展示卡通动画人物拍球的视频,邀请学生边看边模仿。师问:“谁能模仿拍球声?”“砰、砰、砰!”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模仿。师再问:“谁能描述一下拍球声特点?”生答:“它的声音短促有力而有弹性。”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声音的拍球游戏,学生兴趣高涨地跟随课件卡通形象,模仿皮球短促有弹性的“砰砰”声。经教师不断纠正调整,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慢慢地找到了方法,最终熟练地运用到歌曲中。

(二)视、听、动相结合,发现长音的连贯美

如长音练习,我搜集到火车进出站的视频,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形象感知,准确模仿火车进站的声音“呜——”。在不断的模仿和调整中,他们逐渐掌握了长音的气息支持,体验到发声中的高位置,再运用到歌曲中,发现以前唱不好的歌能够唱好了。如《故乡的小路》,里面的长音非常多,很好地运用气息支持高位置演唱,让学生感觉到长音的流畅和舒展。这一发现美的过程令学生愉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解决唱歌教学中的发声难点,进而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素养,在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使他们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培养学生感知美

在小学音乐课堂,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平台,合理巧妙地运用到唱歌教学中,取代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调动多感官去体验去感知,将在生活中感知到的情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感知音乐的情感美,让“以美育人”落到实处。

(一)巧用生活素材,引领感知情感美

在教学《外婆的澎湖湾》时,在情感升华环节我是这样做的:“你们的歌声唱出了创作者最美好的回忆,那么下面这组照片是否也能唤起你的一些美好回忆呢?”课件展示出一张张来自于生活中温馨家庭的照片,我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同时随音乐叙述:“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每一天家人陪伴着你的成长,浓浓的亲情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为我们的生命之河注入无限的温馨与甜蜜,值得我们一生珍惜!”我看到许多学生在音乐、课件及语言的感染下涌出了点点泪花,产生联想,想到了生活中令自己感动的点点滴滴。再由此联想到教师讲过的音乐背景:美丽的澎湖湾,和蔼可亲的外婆与儿时的他共度的美好时光,优美流畅的旋律是他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当学生再次唱起这首歌时,丰富饱满的情感认知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感知到作品的旋律美、情感美。

(二)不同地域音乐特点对比,感知旋律美

教学歌曲《大雁湖》时,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我向学生展示了南方民歌《茉莉花》的柔和、婉转。对比北方民歌《大雁湖》的粗犷、抒情,辽阔草原、大雁高飞的美好画面使学生更好地感知作品旋律的美。音乐作品丰富多彩,所包含的背景博大精深,带给学生或优美抒情,或欢快活泼,或雄壮有力,或悲伤哀怨的情感体验。通过信息技术的平台,结合师生合作,共同感知使音乐课堂更加形象,具有感染力。在课堂延伸的意境及情感中,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同时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感知美的素养,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打好基础。

三、以信息技术为桥梁,培养学生体验美

音乐教学环节大致包括以下六部分:快乐发声、形象导入、自主感知、有效学唱、合作展示、拓展升华。以信息技术为桥梁将这些环节模式化,将不同的主题与内容进行变化后,课堂是轻松的、有效的。

(一)视、听、思考多位一体,体验自主学唱的成就美

在快乐发声板块,我制作的课件是长音(火车进站长声鸣笛)与顿音(卡通动物拍球)的对比视频,课上结合钢琴单音,学生准确形象地模仿,有趣有效。在形象导入板块,我会根据不同主题进行设计,或图片,或视频,或音效,或表演,都要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官刺激,享受美的体验。

在自主感知板块,我归纳了歌曲学唱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歌曲的速度,歌曲的节拍等几个基本的音乐要素,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同时插入歌曲范唱音频,学生可以边听边思考。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课件中的笑脸奖励,更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不满足于几个基本问题,他们会结合视频或听到的内容联想到其他问题,向同学或老师提问,无形中使课堂得到了延伸拓展。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模式下体验到自主学唱的美好,培养了他们体验美的审美素养。

(二)快乐听辨,难点不难,体验听觉艺术美

在有效学唱板块,信息技术体现在难点的解决上,如节奏难点、旋律难点、填词难点等,体现最明显的是合唱教学,两个声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成不同音色,学生听辨上更容易区分,易于掌握,不至于像传统的模式那样一遍遍重复,信息模式下的合唱教学既有效又提高了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学生在体验美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素养。合作展示与拓展升华板块,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类似于卡拉OK的动画切换效果,结合歌词,大量搜集精美图片,计算好每一乐句的切换时长,使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演唱,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在美好的体验中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以信息技术为模式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自主,拓展思维,在体验美的实践中,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四、以信息技术为支点,培养学生评价美

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区别于传统教法的更加新颖有效的手段,以信息技术为支点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与广度,进而培养学生评价美的能力。

(一)寓评价于游戏中,培养审美意识

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他们评价的意识与能力并从中感受到美?信息技术是个支点。音乐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学生的动力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我通过学习请教与参考网上的各种评价方式,设计了评价板块。以学唱环节为例,课件展示几组评价标准,如气息、轻声高位置、难点节奏、情绪对比等,学生对他人的演唱进行准确评价,当评价比较完整准确时,课件出示“你真棒”的音效奖励笑脸,当学生的评价有所欠缺时课件出示“继续加油”鼓励笑脸,再让学生进行补充评价。在实践中,学生对这一环节非常感兴趣,乐于尝试。以兴趣为动力,践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理念。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深入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培养了评价美的能力,为提高音乐审美素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寓评价于展示中,激发审美热情

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演唱、演奏、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演出照片和录像等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的参与热情是高涨的,涵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将在这里呈现。以信息技术为支点,撬动了学生音乐课堂参与的兴趣。在全面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感知、鉴赏、表现等能力不断加强,评价美的能力也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得以发展提升。

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更加灵活有趣的手段。坚守音乐的课程理念,“以美育人”,通过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在生活中得到拓展和升华,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件美的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