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三 走出幻想的城堡

2018-01-28冯丽

江苏教育 2018年80期
关键词:咨询师不合理城堡

一、幻城的由来

小媛,初一女生,身材瘦弱,肤色偏黄。独生女,目前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对其要求较严格,尤其在意其成绩。初中之前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其疼爱有加。

小媛在班里没朋友,也不喜欢班里的同学。她认为父母不能理解自己,不给她买手机、不让她玩iPad。小媛理想的生活是住在城堡里,有两三个好朋友一起弹吉他,在夕阳下谈论自己喜欢的音乐,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能尽快离开现在的环境,去往理想的世界。

二、幻城之魅力

1.缺乏同伴交往的童年。

童年早期,小媛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束缚和控制的养育方式使小媛失去了很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未能形成必要的社交技能。童年期缺乏同伴交往对其后期的学校适应和心理适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探寻“我是谁”的青春期。

小媛正处于青春期,该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之一是自我关注增多,开始获得自我同一性,即开始探索“我是谁”的问题。小媛既需要获得自我同一性,也希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实际结果是: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为其自我同一性的获得提供条件,而无法获得自我同一性又使其人际关系变得糟糕。表面上,小媛追求保持自我的独特性,不愿与周围同学交往,但其实其内心十分孤独,极其渴望与同学建立关系。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原因在于其不合理的认知:我必须与其他人不一样,这样才能表明“我是我”。

3.若即若离的亲子关系。

小媛父母很少认真倾听女儿的想法,只关注其学习成绩。这种简单粗暴、若即若离的相处方式导致小媛内心痛苦、不满。

多因素的作用使得“幻想中的城堡”对小媛产生了吸引力: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被关注、被看到的可能,有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因此,首先要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减少功能失调性行为和不良情绪,进而改善人际关系;其次要联合外界形成促成长的合力。

三、打开城门,走进内心

1.倾吐真心。

小媛主诉了自己与班里同学关系糟糕,从初一到现在没有在班级里交到一个真正的朋友;父母对自己也不够好,不给她买智能平板电脑,而其他同学都有;父母对学习要求较高。前两次会谈的主要内容是倾听、共情、积极关注小媛,建立咨询同盟;对小媛来访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其共同确定咨询目标:改善与同学的关系,进一步探索自我,也制定相应的咨询方案。

2.剥茧抽丝。

每次咨询小媛都准时到咨询室,前期咨询中一直表现出强烈的倾诉欲望:一方面抱怨对现状的不满,另一方面不断向咨询师描述自己的理想世界;后期咨询中,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她开始体验反省自己的不合理认知,逐渐以合理认知代替不合理认知,并且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社交技能学习。

通过摄入性会谈得知,小媛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比较缺乏与同龄伙伴的交往,爷爷奶奶对其生活起居照料细致周全,小媛与他们感情非常深厚。升入小学时小媛收到人生中很重要的礼物——收音机,它打开了小媛的新世界:听外文歌曲、学习外国文化、了解外国明星,小媛开始在头脑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城堡——创作人生第一部小说。

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等技术识别小媛的不合理认知“不坚持自己就会失去自己”,鼓励小媛多了解同学们喜爱的话题,参与大家的聊天,这有助于她识别之前认知的错误性。最终,小媛的不合理信念开始动摇,她越发强烈地认识到“主动了解大多数人都热衷的话题很重要”。之后,对其进行必要的社交技能训练,并结合咨询内容布置家庭作业,在下次咨询中反馈完成情况并进行探讨。

除了咨询外,还与其班主任、父母沟通,运用外界资源一起帮助小媛。班主任召开同学交往主题班会,增加小媛在班级的存在感,增进其与同学的友谊。父母在与咨询师沟通后,逐渐改变了自己与女儿的互动方式,更多关注女儿的想法和感受。

3.走出城堡。

小媛之前的抱怨情绪逐渐减弱,在讲述时露出了开心、满足的笑容:在课间与同学一起谈论流行的电子游戏、受欢迎的中国明星,大家对自己讲的一些国外明星也十分感兴趣;爸妈不再唠叨学习的事情,经常和自己聊天。

四、幻城可建亦可破

每个个体都需要有明确的自我同一性,而自我的建立一旦失去必需的外界条件,如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很容易被其他不合理的方式所替代。小媛正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支持其自我同一性建立的良好条件,才建立起幻想中的城堡,而在这一定程度上也使小媛获得想象中的自我。

看似坚不可摧的城堡其实很容易被攻破: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放下自己的想法、观念和价值判断,认真倾听城堡内的声音,理解它,引导它,它便会向外界发出渴望连接信号。当城堡里的人想要迫不及待地走出来时,城堡也就不攻自破了。

猜你喜欢

咨询师不合理城堡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魔逗城堡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空中飘来一座大城堡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同感的技术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
大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