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中的偶遇,成就别样的学习
——浅谈班级生成活动的探究

2018-01-2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芦墟中心幼儿园王菊红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2期
关键词:癞蛤蟆树枝青蛙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芦墟中心幼儿园 王菊红

什么是生成活动呢?生成课程是美国现行的一种课程模式,它不是国家规定的、现成的课程,也不是专家设计的、现成的、拿来可以直接用的“罐头式”课程,而是以突发事件为起始点而生成的课程。以对话情景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课程是在师生对话中生成的,师生通过协商合作而共同完成的活动。在生成活动中,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一、关注寻常时刻

一天,孩子们在散步,忽然小军大叫一声:“谁打我的头。”四下寻找,孩子们都摇头:“没人打你啊。”妞妞捂着嘴笑嘻嘻的说:“你看,你头上有根树枝呢,是树枝打你啊。”孩子们都笑了。此时孩子们才发现,沙池的木地板上,校园的走道上到处都是掉落的树枝。孩子们的疑问更多了,纷纷跑来找我:“老师,老师,只有树叶会落,怎么树枝也会掉啊?”为此我们结合话题“树枝也会落”展开了讨论。不久,恰巧保安叔叔拿着大锯子在锯树枝,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看着,此时孩子们也早已经了解了锯掉一些不是主干的树枝,是为了主干树枝吸收养分和水分,便于其生长。

之后,孩子们玩树枝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用树枝来画沙画,用树枝来围城小篱笆,用树枝来给自己的小蛋糕进行装饰……

二、尊重即时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无时无刻都会发现惊喜,也许是一片树叶、一根树枝、亦或是一只小虫……

幼儿园的孩子活动的目的性还不强,很多时候,幼儿的兴趣会随着他们发现的新的东西而转移。幼儿的即时兴趣比教师安排组织的活动更有合理性,也更为必要。

“啊,快来看啊”一群孩子围着一只黑乎乎的东西在观察,完全不顾此时是做操的时间。孩子们完全没有过来排队做操的意思,此时我也想加入他们观察那黑乎乎东西的行列里。女孩子缩在后面,胆大的浩浩拎起了那东西的一条腿甩啊甩,一把把那东西甩远了。

三、追随学习愿望

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无时无刻都会有惊喜,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抓住幼儿的偶然发现,在活动中与幼儿多多交流、协商。把活动的自由,自主的的权利给幼儿。让幼儿做主玩什么,怎样玩。我想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在“树枝”事件中,户外活动时收集树枝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我们收集了许许多多的树枝的同时,孩子们也开始为如何存放树枝犯了难,他们发现每根树枝的形状粗细长短都不同。乐乐说:“我们可以和我们班级中的材料架一样,对树枝进行分类呀。”对乐乐的想法我表示赞同,我们收集了一些统一的盒子,进行了《不一样的树枝》的分类活动。树枝越来越多了,我打算将这些树枝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看看玩玩。此时学校里的桃花开的正好,小山坡上桃树下成了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心宇说:“老师,你看,我们捡来的树枝,和桃树的树干好像啊,我们可以用捡来的树枝做桃花呀。”孩子们大胆的创意,让我佩服的同时也感叹自己怎么早没想到树枝的新玩法呢。

我们利用捡拾来的树枝,让孩子们自由拼搭成桃树的树干,用粉色的彩纸剪成了圆片,细心的孩子们还发现了桃花有黄色的花心。孩子们看着自己利用枯树枝和彩纸做成的桃花,都特别有成就感。我内心也很高兴,我们又有了一样“新的玩具”。

我在网上搜了一些关于利用枯树枝做成的工艺品,结果让我大为震撼,原来枯树枝做成的东西可以那么美。我将作品图片展示在了美工区,孩子们的目光总被那一幅幅的精美的树枝作品给吸引,他们发现了一些作品是立体的,对这些立体的作品,他们显得更加好奇。是什么材料能让树枝立起来呢?他们想要突破,于是利用玻璃瓶子、废旧的纸箱子、粘土等材料让树枝作品站了起来。

四、改变学习计划

在生成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适当的改变教学计划,按照幼儿的兴趣走。如在发现“那团黑乎乎的东西”后,孩子们讨论开了,一队孩子认为是青蛙,一队孩子认为是癞蛤蟆,两队孩子争执不下,但是谁都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对方。我想何不趁此时展开关于青蛙和癞蛤蟆的教学活动呢?我开始进入了他们的讨论。

我问孩子们:“早上,老师没敢看(我偷偷看了一眼,发现那是一只癞蛤蟆),你们说你们捉到的东西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是黑色的。我继续问道:“那身上有什么特征吗?”孩子们说身上长了小疙瘩,一粒一粒的,看起来很丑。我拿出了网上搜索到的一张癞蛤蟆的图片,孩子们都说就是这样的了。

我请孩子们说一说、画一画,关于癞蛤蟆和青蛙,他们最想了解的有哪些。孩子饶有兴趣的画着,我总结了孩子画的内容,有的孩子想知道癞蛤蟆和青蛙怎样保护自己?有的孩子对于蝌蚪怎样长大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的孩子建议我们可以在班级的自然角里饲养蝌蚪进行观察记录。就这样,围绕着青蛙和癞蛤蟆我们又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成活动。比如寻找蝌蚪、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和癞蛤蟆、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等等。

我主动参与到幼儿的讨论中去,成为了他们讨论活动的参与者,梳理总结了他们想了解的有关癞蛤蟆和青蛙的知识,根据他们想了解的知识,生成了若干个活动,这些活动完全是幼儿自己想了解的知识,学习起来就显得特别有兴趣,真正做到了幼儿自主地学。

生成性活动注重的是幼儿之间的协商与活动的自主,但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对活动放任自流,而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切实可行并符合本班幼儿特点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善于观察幼儿,及时发现幼儿的“哇”时刻,并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和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以伙伴的身份介入活动,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作为幼儿开展活动的引领者。

猜你喜欢

癞蛤蟆树枝青蛙
谁会变成癞蛤蟆
猴叔叔剪树枝
为什么癞蛤蟆总能吃着天鹅肉
树枝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没有一只鸟儿害怕树枝断裂
树枝贝壳花
青蛙便签夹
癞蛤蟆,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