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单一学科成长到多学科融合共进——对体育自然学科跨界整合发展的思考

2018-01-28陈佩杰

体育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跨界学科青少年

陈佩杰



从单一学科成长到多学科融合共进——对体育自然学科跨界整合发展的思考

陈佩杰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自然学科是体育学科的核心学科,其起源于相应母学科对“运动/活动中的人”的关注。然而,人的运动/活动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过程,仅从单一学科对其进行研究不仅限制了对人体运动/活动的全面认识,也难以发挥体育自然学科的真正学科价值和学科意义。国际体育自然学科在20世纪末即大规模地开展了多学科的融合,相关成果既促进了体育自然学科的高速发展,也有力地支撑了众多国家在健康促进和竞技体育的重大需求。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而来的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和我国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需求,要求体育自然学科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然而,仅靠单一体育自然学科的发展不足以胜任这一时代重任,我国体育自然学科亟待开展多学科融合共进。

在过去的十几年内,我国体育科学界准确把握学科国际发展动态,尝试对体育自然学科进行跨界整合,探索并实践体育学与生物学、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有效地推进了体育自然学科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融合共进。

1 运动训练和运动人体科学的跨界整合

起源于经验总结和哲学思辨的运动训练学早期具有浓厚的方法学和教育学色彩,但随着对人体运动/活动生物学特征研究的深入,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成分越来越大,经验成分越来越小。前东欧国家的运动训练学不断吸收来自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成果,而绝大部分西方国家尽管没有运动训练学这门学科,但这些国家的运动人体科学始终保持着对“运动/活动中的人”的关注,并有力支撑着本国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相反,我国运动训练学自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学科稳定期后,似乎在进一步发展方向的抉择上举棋不定,其学科价值和意义也由于其过浓的人文社会科学色彩而得到限制,甚至是萎缩。

实施运动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跨界融合是破解之道。我国运动训练学需要运用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针对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现象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增加这门学科中的科学成分。我国运动人体科学需要从基础性研究中拓展出来,更多地关注“运动/活动中的人”,以进一步增加这门学科中的“运动人体”色彩。

运动训练学学科与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思考在师资引进、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继续采取针对性措施:引进具有运动人体科学背景和丰富运动训练实践经验的教师;开设基于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运动训练学和体能训练方向的课程;开展“人类运动表现提升”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

2 体育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的跨界整合

儿童青少年体质历来是各国体育界关注的重点,其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成年人的健康水平和未来竞技体育的竞争实力。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体育对于青少年体育习惯的形成、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质水平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连年下降,超重肥胖、肌力不足和视力不良,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健康中国2030”和“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实施体育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的跨界融合是破解之道。我国体育教育需要运用自然科学的评价方法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现状,为儿童青少年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依据。我国运动人体科学需要关注儿童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更多地研究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确保运动人体科学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因此,只有我国的体育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实施跨界整合,才能为有效遏制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的下降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3 运动人体科学和其他自然学科的跨界整合

运动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以及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合的益处被众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多国学术组织纷纷致力于设计制定旨在提高公众健康,降低医疗开支的可持续性健康倡议行动计划(如美国的运动即良医和中国的体医结合)。这些计划着力打造“运动是有效的医疗手段”的理念,让“体力活动水平”成为医生诊疗时需关注的一项重要的健康生命体征,并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开创性地提出将身体活动作为评价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治疗模式。然而,我国“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体医结合效果的最佳化实现还受制于诸多瓶颈。

实施运动人体科学和其他自然学科的跨界融合是破解之道。运动人体科学是诞生于多个母学科但集成于“运动/活动中的人”这一特殊领域的学科。人体运动/活动中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从生理学、生物力学、心理学等多个体育自然学科,以及医学、神经生物学、工程学等其他自然学科的角度,予以综合解决。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只有扎根母学科,不断跨界整合其他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保持对“运动/活动中的人”的关注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过程中的学科价值和意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是对健康的向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是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健康中国2030”的建设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束语

我国体育科学在与体育自然学科跨界整合中得到发展,从单一学科成长到多学科融合共进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比于“健康中国2030”和“体育强国”建设的艰巨任务,相比于国外一流体育大学的学科发展水平,体育自然学科整合发展还任重道远。

1000-677X(2018)07-0005-02

10.16469/j.css.201807002

猜你喜欢

跨界学科青少年
【学科新书导览】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