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练习面对自己的能力

2018-01-28上海王苏辛

名作欣赏 2018年1期
关键词:照相馆月刊深情

上海|王苏辛

一直都觉得,人总会面临“如何置放自己”的问题。但比这个问题更困扰人的,是“如何寻找一张自己的地图”。这张“地图”,除让人知道自己此刻所处位置,更说明自己从何处来,可能往何处去。对于那些早早离开故乡的人,这张“地图”比原乡更能代表“故乡”。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甚至适应在新的环境中急剧变化的自己,这说起来简单,实则艰辛。

和很多精神生活逐渐成熟之后才开始写作的人不一样,我的写作开始较早。对我来说,写作就是成长,写作就是生活。甚至很多时候,要表达的内容会促使自己不得不在某个阶段快速成长,我因而觉得写作很多时候是在挑战自己。

2015年夏末,我在北京,辞去了工作。长时间宅在租住的小房间里,常常从晚上开始写东西,写到第二天凌晨再去门口早点摊吃早饭。然后回去睡一觉,醒来时往往已是黄昏,调整一段时间,再次打开word,如此周而复始。写作的过程一开始比较顺利

,但那种顺利是让人恐惧的,因为我知道这种“写”仍旧是顺着过去的轨道,即使已经看起来不一样,但那个最该动的部分没有动,因此整个写作过程都像一块离开了水源的海绵,挥洒体内剩下的叙述感觉。

也是那段时间,我写了短篇《白夜照相馆》《战国风物》和小中篇《自由》等,收入了小说集《白夜照相馆》中。但这些小说写完之后我知道,我要开始写一些新的东西了。现在,这些新的东西是之后会在《十月》杂志刊出的中篇《在平原》和短篇《他常经历着不被理解的最好的事情》(《小说界》2017年7月)、短篇《犹豫的时候更接近道德》(《花城》2017年7月刊)、短篇《我不在那儿》(《山花》2017年7月刊)等。

在一次又一次信马由缰地面对“庞大世界”之后,我知道不能忽视另一个繁琐、庸常,但遍地是具体真相的世界。甚至再说得残酷一些——我知道,如果要获得继续写下去的能力,就不可能只写那些我喜欢的人和事。写不那么喜欢的人,要连那份不喜欢一并原谅掉——没有第二条路走,否则就不要写。“刻薄”在小说中出现,是不可原谅的。

这个问题在今天看来,已经不那么成为问题,但对于当时的自己,它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探索过程。更甚至,某种长期的生活本身就是练习耐心的过程。

虽然小说中有诸多的心机、错位,但他们在整个过程中清楚了自己情感的来龙去脉。尽管最终,或许很难有人真的获得某种世俗意义上的幸福,但这种对自己的了解过程本身,或许就是尘世唯一的幸福。而这,也是写作这件事本身带给人的唯一“幸福”。

2017年8月7日于上海

附:

深情的时候我们都很严肃(一组短诗)

作为日常的提醒

用于解释的诚实,失去了它的位置

我们面对面,坐在日常的阴影中

每一次沉默不语

身体就变得轻盈而明亮

一个自己下沉

一个自己升起

我们只能想我们能想的那部分事物

我们只能想我们能想的那部分事物

在夏天的上午

等它们融化

一点点露出

我们从未见过的皮肤

不开心

在制造不开心这件事上

他们发挥了极大的才华

以至于在其他地方

只能如此平庸

深情的时候我们都很严肃

深情的时候我们都很严肃

正如

犹豫的时候更接近道德

婴儿

我还是婴儿的时候

时常坐在弹弓上

从山的这头

弹到了那头

有人会为成功弹过去的婴儿欢呼

但他们欢呼

永远不会因为我

猜你喜欢

照相馆月刊深情
数 独
虎啸声声,寄爱国深情
绿叶对根的深情
深情
画与理
听!90后的他们,对祖国深情告白
画与理
画与理
A LONG LENS
黑白照相馆逆袭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