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弗罗斯特《规矩》中的失衡关系

2018-01-28贵州大学550025

大众文艺 2018年18期
关键词:雇工弗罗斯特桑德斯

(贵州大学 550025)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他是美国 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4次获得普利策奖。弗罗斯特深受美国人民的爱戴并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被誉为美国“民族诗人”(刘瑞英300)。诗歌《规矩》选自弗罗斯特诗集《波士顿以北》,围绕农场上一名雇工给他的牧场主讲述一个自身经历的故事展开。这首叙事诗看似平白无奇,但弗罗斯特安排的说者的讲述却一气呵成,让读者投之以无限思考。

国内弗罗斯特诗歌的研究成果颇丰,包括对弗氏一些名篇如《未选择的路》、《雪夜林边小驻》、《补墙》及《苹果摘罢》等等的评论或者对其诗集《一个男孩的意愿》、《波士顿以北》、《新罕不什尔》及《山间林地》等的研究,然而笔者通过在知网上搜寻发现诗集《波士顿以北》中的叙事诗《规矩》却鲜有学者进行评论,笔者认为,这首相对比较长的叙事诗依旧体现了弗罗斯特看似简单叙述却寄寓复杂微妙主题的风格,且经过细读文本,笔者发现本诗揭示的主题对当今社会仍然有现实意义,诗歌中暗含的不平衡关系是诗人表达的重要思想之一,因而笔者将从家庭关系的失衡和雇佣关系的失衡两方面对这种关系的不平衡进行探究,借以深刻地揭示这两种关系的失衡是造成人物性格缺陷和人际关系冲突的原因。

一、家庭关系的失衡

家庭关系在这首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失衡,而这种失衡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子女的缺场,另一方面则是夫妻间的冷漠。

首先,子女的缺场造了成家庭关系的失衡。通常来说子女与父母是构成一个家庭的基本单位,特别对于一个乡村家庭而言,子女是父辈劳动工具的继承者,农业文化的传承人。弗罗斯特的很多诗中,乡村劳作是一种常在,本诗也是以劳作为依托,叙述了劳作背后人的生存状态。诗歌一开始便呈现“三个人在小河边的苹场上干活••••••西天有一团镶有金边的不规则的 / 乌云在移动,而在乌云中央 / 始终横着一柄闪亮的匕首。忽然 / 一名雇工把干草杈往地上一扔,/ 转身朝家里走去。另一名则没动。/ 那位城里长大的牧场主大惑不解”。诗歌的第一节出现三个人物,他们正在劳作。我们不知为何一名雇工突然离去,但通过下文的对话“出什么事啦?/ 你刚才说的话。/ 我刚才说什么来着?/ 说我们得使把劲”,我们知道雇主的话是造成这名雇工离开的原因,而正因为他的离开,才有了留下来的另一名雇工讲故事的机会。除此以外,天气环境的描写是故事内容的一个隐喻。“不规则的乌云在移动”看似在描写天气,实际上却是说话者“我”的象征,而不规则同时也是失衡的隐喻。“始终横着一柄闪亮的匕首”暗含危险之意,匕首的闪亮足以说明它的锋利,极易让人受伤,这枚匕首实际上是说话者“我”的象征和后文故事的隐喻。总而言之,第一节诗看似普通,但它暗含的意义深远,并未后面说话者故事的引出做好了铺垫。接下来的诗行主要围绕说话者为雇主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故事中出现了说话者“我”、曾经的雇主桑德斯、几个雇工及桑德斯的妻子,然而并没有子女的出现。何庆机在其文章中指出子女的缺场造成了夫妻间的矛盾冲突和无家的感觉,并认为弗氏《仆人的仆人》一诗中,可能是因为子女的缺场加剧了莱恩妻子的精神病。对于此分析,笔者以为是合理的。在《规矩》中,子女同样也是缺场,而正是因为这种缺场,才造成了桑德斯这个人物形象上的负面性。从“他对自己很苛刻”、“从来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以及“我曾听见他整夜都在谷仓里干活”等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推测,也许正是子女的缺场让他只剩下干活,没有可以陪伴家人共度温馨时刻的机会。同时,桑德斯说脏话和气急败坏的形象暗示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可能子女的缺场也是造成他这一缺陷的原因,从而使整个家庭处在一种失衡的状态中。

其次,夫妻之间的冷漠也是造成家庭关系失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家园是给人以归属和安全的空间,但同时也是一种囚禁。对于桑德斯来说,家园更像是避难所,或者像囚禁他的地方,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劳作,有时甚至不分阳光和灯光。在“我”叙述的故事中,因为桑德斯对“我”干活时不停敦促,导致“我”埋他的“悲剧”发生,而桑德斯最后是在家中厨房被发现,他躲在家里完全是因为面子,而不是对其的归属感。“从背后也能看出他气急败坏,/ 所以没人敢进去惊动他”,原诗中用的是there was no one that dared to stir him up,其中的no one饱含深意,不仅是指雇工中没有任何人敢惊扰桑德斯,也暗指妻子同样不敢或者不过问他的事情,从侧面反映出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此外,桑德斯“从来就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 太阳光和灯光对他都是一回事,/ 他整夜都在谷仓里干活”,可见他的时间都用来干活,从而暗指出他基本上都没有呆在家这个地方,更别说花时间与妻子交流相处。甚至在经历被“埋”之后,“我们看见他到菜园里去摘豌豆,/ 因为他老闲不住,总要找点事做”,桑德斯的时间没有过多的停留在家这个地方,而诗人在诗中也并未给读者呈现一对夫妻之间该有的正常的交流,只是不断强调桑德斯一直的劳作。这样的叙述在突出桑德斯的勤劳之余,也暗示了他和妻子之间关系的疏离。总之,桑德斯在雇工眼中的负面形象是他性格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原因则与子女的缺场以及他和妻子之间的冷漠关系而导致的家庭关系失衡息息相关。

二、雇佣关系的失衡

诗歌中最突出的一组失衡关系是雇佣关系。雇佣关系的失衡主要体现在雇主和雇工之间的矛盾关系。首先,雇主对劳工过分压榨。正如上文所说,桑德斯是一个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干活的雇主,所以“他就是喜欢催他的雇工加把劲儿”,这种催促不仅是体现在语言上催促雇工干的快点和干得好些,而且还在行动上进行威胁——“你知道在割草的时候可以来这一手——镰刀紧跟着他们的脚后跟,威胁 / 要把他们的双腿割掉”足以可见,桑德斯以自身的习惯和做法来作为他人的准则,是一个“暴君”式的雇主。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了雇主和雇工之间的关系愈演愈糟,所以才会出现说话者要说的故事。干卸草这种轻松的活儿桑德斯仍旧对“我”大声敦促,“我”忍无可忍对他进行语言上的还击,但桑德斯却对我说了脏话,于是便上演了“我把整车干草朝他头上倾卸下去。/ 只见他像个溺水者仰着头在挣扎,/ 像一只被夹住的老鼠大声尖叫”的情景。虽然结果是“我”没能把他埋掉,他瘫在厨房的椅子上,还双脚靠着火炉,但是这足以表明雇工和雇主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了极致。矛盾爆发的起因并不是“我”以弄死桑德斯为目的,而是“我”作为劳工的代表,对他这样的牧场主平日里对待劳工方式的不满而进行的反抗和还击。但是在桑德斯心中,他认为这是一种丢面子的事情,所以这种雇佣关系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冲突而得到根本上的改善,而只是一次意外的冲突而已。

其次,雇工对雇主心中持有不满。这种不满主要是由于雇主对雇工的过分施压与压榨。在诗歌中,雇工的这种不满主要体现为对雇主的形象叙述和与雇主产生了肢体冲突。雇工形容雇主桑德斯时是这样说的,“他长得活像蜘蛛的某个变种”、“胖得像个烤圆饼”、“他对自己很苛刻”、“老傻瓜”以及“我真恨不得把他和他的臭嘴一同除掉”等等,用这些带有负面意义的词来形容雇主桑德斯,我们可推测桑德斯在雇工们的心中是完全负面的一个形象,甚至在他们心中,桑德斯毫无地位,没有获得他们的尊敬与爱戴,只徒有相互之间的雇佣关系。而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桑德斯由于不懂得雇工的规矩,所以产生了这场未酿成悲剧的冲突。值得一提的是“规矩”一词,原诗名为The Code,而这个词一语双关,既指“我”作为雇工是懂规矩有分寸的,因而“我”没有真正埋掉桑德斯,同时也暗指我们雇工的规矩就像一种密码,任何雇主想要和雇工和睦相处,便要去破解这个密码,并熟知和掌握这种规矩。诗行中没有一处使用这个词语,只是在原诗26行以及最后一个诗行上也表达了这重意思,这足以体现弗罗斯特高明的创作手法,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整首诗充满戏剧化情景的地方便是几个雇工都“以为我刺穿了他的脑袋,/ 不然我不可能把他埋在干草下面。/ 他们继续挖掘。‘别让他妻子来谷仓。’/ 去拦他妻子的人朝一扇窗户里看,/ 真他妈的,他居然已经在厨房里,/ 瘫在一把椅子上,双脚靠着火炉,/ 尽管那是那年夏季最热的一天”。可以说这段讲述是把全诗的叙述推向了高潮,借以反映雇佣关系的失衡,同时也是“我”要叙述这个故事的原因——要构建新型的雇佣关系。诗歌的最后部分是以弗罗斯特典型的对话式的叙述风格来结束的,“你来了这么狠一手。他辞了你吗?”“辞我?不!他知道我是按规矩行事”,最后的对答不仅呼应了题目,而且再一次强调在雇佣关系中,双方的彼此尊重。正如“我”对现在这位城里的牧场主所建议的,“对懂行的雇工有两个要求莫提——一是干得快点,二是干得好些”。“我”并非只是建议,实际上是在提出,雇佣关系不走向失衡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双方之间要相互交流,只有交流沟通,人际关系才能走向和睦,才能为一个人正常的生存状态提供保障。

三、结论

《规矩》这首诗歌展现了罗伯特•弗罗斯特一贯的创作风格,以简单的叙述来寄寓复杂微妙的主题表达。通过以上分析,诗歌中提供的两条失衡关系的线索值得我们对其深究:家庭关系中因子女的缺场而丧失了父子母女这一层关系,夫妻关系的冷漠犹如釜底抽薪一般让一个家庭的最基本的关系构成倒塌,而这些恰好是造成家庭成员不幸的原因,这种不幸就像桑德斯一般,性格上带有缺陷并且生活上不幸;雇佣关系的失衡从侧面上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失衡。如若雇主和雇工之间的相互矛盾偏离了正常轨道,那么这种失衡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总之,弗罗斯特的这首诗不仅只是提供一个事实,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今天的读者看到这种普遍存在的事实时,如何去基于事实完善自我的性格以及重新构建一种人际间和睦与和谐的关系。

猜你喜欢

雇工弗罗斯特桑德斯
适度规模经营农场雇工管理的现实困境与模式创新
——基于广西芒果适度规模经营农场的调查
一片云彩
新老天王技术档案“解密”之弗罗斯特:最善于把控“弧度”的天王
虚张声势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老男孩”之战
桑德斯镜头中的太平天国运动
地勘行业野外临时雇工的安全生产管理
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