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2018-01-27闫越慧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3期
关键词:水土块石护岸

闫越慧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治理也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科技发展,水土保持技术得到开发和广泛应用,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背景下,水土保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对于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技术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最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

1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民的耕地,一个是水库和河流,危害最为严重是农民的耕地。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本来就没有足够的农田来进行粮食的耕种,如果靠外国粮食进口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要,那么高价格的粮食是普通百姓所消费不起的。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只有土地肥沃才能长出更好的作物,才能增加粮食产量和质量。所以,农用土地是需要连续种植几年作物就要休养的,休养时不能种植其他作物,以促进土壤营养的累积。但是由于我国农村耕种土地比较紧张,农用土地都是每年都在耕种使用,由于没有休养,农用耕地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大量雨水使泥沙被冲入农田,形成沙压农田,这样更会导致农田的土壤变贫瘠。对水库的危害主要是大量泥沙流入水库,对水库存水造成水质污染,对一些小港湾流速小的地方也会造成淤泥淤积。

2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

2.1农耕方式落后

多数农民耕种方式都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种植的方法比较单一,在种植过程中也不注意对农田进行保护,使农田的营养存储能力降低,保肥蓄水能力越来越差。另外,由于保护管理不及时,没有形成规范的保护和防护措施,使小流域的治理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2过度放养

随着经济发展,各地区对经济发展比较重视,但同时也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有一小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水土沙化的问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再加上牧区的牛羊的散养,对草木也造成一定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2-3治理技术落后,水土保持观念不强

由于多数地区对水土流失治理不重视,治理技术落后,使得水土保持技术不能广泛应用,治理效益不明显。另外,人們对于水土保持的观念不强,对水土流失的危害认识不深,保护意识不佳,使水土保护和治理速度非常缓慢。

3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水土治理中的应用

3.1建立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要确立谁建设谁保护,谁破坏谁负责治理的机制和水土保护服务生态价值,政府出面调节各方利益。对于在流域内进行项目建设的一方,要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用,主要用于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和修复被压坏的植被。项目建设方要承担起水土流失的责任和水土治理责任,同时享受水土保持的生态效果,这样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并解决小流域水土保持资金短缺问题,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

3.2确定过流宽度合理设置消能池

沟道的宽度和坡度会影响山洪的排泄,在出现暴雨时要通过计算山洪产生时间和洪峰情况来设计沟道的宽度,对于转弯和折角的数量要加以控制,以达到防止山洪不安全排泄的情况。很多沟道的宽度和深度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这时设置的消能池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这时陡坡式的消能池虽然成本低,但是经过反复应用和冲刷会出现损坏。所以要设置合理的堰型消能池,同时保证上游和下游的齿墙实际入土的深度,以避免出现透水层,要保证设施建设的安全和标准。

3.3修建护岸

小流域因长时间受到水流的冲击和扩张,需要为其沟道两边设置合理的护岸。护岸在建设时材料选择上要首选块石和砼。块石在砌筑时由于质量控制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小流域沟道位于村庄时,不建议用块石。在沟道的上游位置可以多设置一些小的塘坝,沟道中可以建筑一些口径大的井,以存储水并截取浅层地下水,并达到防干旱的作用。

3.4造林治理

对小流域两岸可以根据土壤性质来种植树木以达到对水的保护。可以将流域两岸分成三个不同区域,根据土壤的坡度、土层厚度、地形、地质和气候等种植最佳树木。春季造林可以选用24月以上的苗木,以促进成活率。种植管理要遵行鱼鳞坑植栽植的方式,以保证种植地块土壤表面湿润和树木的栽培深度等。

总之,在小流域的水土治理中,水土保持技术越来越被重视,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但是我国小流域水土治理还存在一定问题,要在日常工作中总结不足,并对不足进行分析,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达到最好的治理效果,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双赢。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土块石护岸
不同粒径组合块石群水下漂移数值模拟
沉管隧道DCM区地基块石抛填振密施工技术
地基土中基床块石沉降变形研究
基于蒙特卡洛随机采样的土石混合体数值模型构建方法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牤牛河护岸治理工程拦河泄洪闸稳定计算
中原“水土”论
支护结构上水土共同作用的微观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