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

2018-01-27李莉莉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3期
关键词:淤积泥沙植被

李莉莉

水土流失的危害在我国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由于我省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生态恶化、洪涝灾害加剧水,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根据目前现状采取治理水土流失的主攻方向是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牧还草,并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完成水土保持生态。

一、水土流失的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我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3.45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4.25%,水土流失危害极大。

二、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气候:所有的气候因子都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其中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和主要气候因子,暴雨雨滴大,降雨动能大,溅蚀力强,形成的径流来势猛,历时短,强度大。

(2)地形地质:地面坡度、坡长、坡型等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岩石性质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类型的形成,同时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的抗蚀能力。此外,岩层的倾斜度对水土流失也有影响。

(3)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够覆盖地面、截持降雨、减缓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能减少或防治水土流失。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就会产生和发展。

(二)人为因素

一是人口增长快,环境人口容量严重超载,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坡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二是“越穷积累越少,积累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滥挖、滥伐等人为破坏活动和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资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保护,人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1.冲毁土地,破坏耕田。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3.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泥,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

4.淤积水库,堵塞河道。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导致水库被迫报废,成了大型淤地坝。

5.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地块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沙石化,基岩裸露,荒山秃岭无法耕作。

6.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土壤理化性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下降,增加了干旱的发生率,使农业总产量低而不稳。

7.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使大量泥少下泄,淤积下游河道,降低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8.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要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搞好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对植被较少或植被破坏严重的地方进行封山育林,植树种草,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水库安全。

9.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口、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急剧降低,而且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山体塌方、泥石流等造成的交通中断,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10.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水土流失是由陡坡开荒、破坏植被造成的,且逐渐形成了“越恳越穷,越穷越恳”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四、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生物措施:因地制宜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复种。

2、工程措施:修梯田、修挡土坝、挖鱼鳞坑;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3、农业生产措施:退耕还林、还草;禁止陡坡开荒;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

4、采矿、修路等工程建设妥善处理废渣弃土,避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质源;

5、进行小流域治理,逐渐到大面积治理。

水土流失,顾名思义,就是土地会被水流冲掉,造成土地资源流失。种植树木,绿化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能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系统。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總之,长期以来人们只顾从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断地掠夺索取资源发展经济,却忽视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逐步退化。做好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土,保护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保证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链条的正常运转,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真正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协调,防治水土流失,功在当前,利在千秋。endprint

猜你喜欢

淤积泥沙植被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
淤积与浚疏:清朝时期福州西湖的治理史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基于NDVI的鹤壁市植被覆盖动态分析研究